曾國藩:先曉事,後辦事
從一介平民到晚清重臣,從書生治軍到洋務運動。
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根多事情,也做成了很多事情。
他為後人留下的精神財富里,除了知人善用的寶貴經驗外,還有很多為人處事的人生智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處理著各種各樣的事情。
「會不會辦事」便成為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能力」的重要標準。
那麼怎樣才能把一件事情真正辦好呢?
曾國藩告訴我們:先曉事,後辦事。
曾國藩認為,人這一生要想就一番事業,首先得明白事理。
他曾在《曾國藩家訓》中寫道:
「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
意思是,如果連曉事都做不到,那麼無論你是君子還是小人,無論你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都沒法把事情辦好。
為什麼在曾國藩看來,「曉事」如此重要呢?
難道說我們抱著好的出發點,盡心儘力地去做事,也還是會做錯事嗎?
這裡還藏著一段歷史故事。
清朝同治四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位高權重,為江南百官之首。
某天,他正在家中處理公文,忽然聽到院外一陣喧嘩。
只聽得一個蒼老的聲音,聲嘶力竭地喊道:「放我進去!我要找寬一!」
曾府門房怒斥:「找什麼寬一!哪來的鄉下老頭,也敢在我們總督府門口撒野!」
曾國藩聞言心裡一驚,自己的乳名正是寬一,這件事下人自然不知,知道的都是家中長輩。
於是趕忙跑出去,只見一個農民打扮的老人正跟門房互相推搡。
這老人不是別人,正是曾國藩的乾爹。
曾國藩親自將乾爹迎進府,好酒好菜當作上賓款待。
席間老人支支吾吾,說是有事相求:
原來曾國藩的乾爹祖居湖南,家中祖墳風水極好。
正是這塊風水寶地,被當地一位富戶看中了,這才惹出了事。
富戶先是出高價買地,因是祖墳,老人自然不肯;
富戶見買不成,便買通當地官府,打算硬搶。
老人氣得要上吊,好在鄰家有人提醒他:「你乾兒子這麼有出息,你去找他幫忙,這事不就解決了?」
老人一聽有理,便心急火燎地趕到南京,求助曾國藩。
曾國藩聽罷,對乾爹說道:「您先別急,我自有辦法。」
於是一面吩咐家人陪乾爹在南京城裡四處遊玩,一面派人回湖南調查事情原委。
派去湖南的人沒兩天就回來了,實情確如老人所說,是富戶仗勢欺人。
這下曾國藩心裡才算有了譜。
笫二天,總督府張燈結綵。
總督大人新官上任,江南各地有頭有臉的官員都來道賀。
等人來齊,曾國藩才請出乾爹。
還當眾題寫了一把扇子送給老人,上書:
如父大人侍右,如男曾國藩敬獻。
大意是,乾爹在上,乾兒子曾國藩敬獻。
當天下午,曾國藩為老人題寫扇子的事,就在江南各大衙門間傳開了。
這下,不必總督大人親自出面調停,老人的難處就迎刃而解。
通過此事,總結出三條經驗:
1.準確判斷。在幫助乾爹這件事上,曾國藩先經過調查研究,明白事理,處事穩重。
2.堅持原則。曾國藩生平最恨以權謀私,平常不與老家的官員交往,但乾爹不能不幫,他確認老人真有冤情後才出手相助。
3.靈活應變。假如曾國藩親自出面為乾爹撐腰,當地官員必定惶恐,也難保不會被人議論,而扇面題字,就不露痕迹地幫助了乾爹。
這就是曾國藩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先把事情想明白,再把事情辦妥帖。
TAG:羅志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