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為什麼萌萌的小紫花,讓植物愛好者看見就想踩死它?

為什麼萌萌的小紫花,讓植物愛好者看見就想踩死它?

在植物愛好者圈裡有一個常用梗:在野外看見菊科植物怎麼辦?不管三七二十一,踩死再說。之所以做得如此決絕,是因為很多菊科植物雖然多樣性極高,但是依然有很多種之間長得實在太像,難以辨別。與其被問起來認不出來或者不小心認錯,還不如趁大家不注意先……

今天,我們的主角紫菀,更是一種「被踩死」風險極大的菊科成員,雖然它們顏值還挺不錯

紫菀栽培品種「Jindai」。圖片:F. D. Richards

讓人頭疼的菊科

菊科的鑒定讓人頭疼,很大的原因在於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在邱園和密蘇里植物園共同整理的「The Plant List」上,菊科下有13個亞科,1,911個屬和32,913個「被接受種」,為什麼要強調「被接受種」?因為同樣是在「The Plant List」上,收錄的菊科植物種名共有108,003個,這其中包括47,839個異名和27,181個未評估的學名。

菊科各亞科系統演化關係圖。來源:Wikipedia;翻譯:不認識植物;亞科中文名參考多識植物百科

在《中國植物志》里,菊科的學名是Compositae,含義是「頭狀花序的」,這個名字指出菊科的一個統一的特徵——擁有頭狀花序。這是一個不規則的命名方式,因為如果按照傳統的按照模式屬命名的話,菊科應該叫做Asteraceae——實際上的確在很多地方是按照這個名字叫它的。

粗看起來完全不同,細看又總有共同之處——這就是來自菊科的恐怖。圖片:Alvesgaspar, Dori, Tony Wills / wiki commons

我們去掉Asteraceae代表科的詞尾「-aceae」,就得到了菊科的模式屬——紫菀屬Aster。紫菀屬的「屬長」(即模式種)是雅美紫菀(Aster amellus),不過那是一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山區到中亞的種,在中國沒有分布,在中國,冠以屬名的「紫菀」是另一種,在歐美被叫做「韃靼紫菀」的Aster tataricus。

你的名字。

在中國,紫菀是一種傳統藥材,因而能找到非常古老的文獻記錄。「菀」字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如下解釋:「菀:茈菀,出漢中房陵。從草宛聲。」而「紫菀」這個名字最早的來自《神農本草經》。清代的《康熙字典》給出了紫菀這個名字的來源:「《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紫菀的「紫」來自根色而不是花色吧。圖片:T.Kiya / wiki commons

在歐洲,紫菀屬植物也很早就為人所重視。它們的學名Aster來自希臘語?στ?ρ,意思是「星星」,以表示紫菀屬植物的頭狀花序正面的性狀。在英語里,紫菀屬植物叫做Michaelmas-daisy,「米迦勒節雛菊」,意指它們在每年秋天的9月29日附近開花

三脈紫菀也有著紫菀屬植物典型的花。它們看上去是不是和明亮的,閃耀著光芒的星星有幾分形似?圖片:PRiMENON / wiki commons

在匈牙利語里,它叫做?szirózsa,「?sz」是「秋季」的意思,而「rózsa」,沒錯,就是「薔薇」的意思——這個名字讓它一度成為了匈牙利民族革命的象徵。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布達佩斯的軍人和民眾走上街頭,他們在帽子上插上了紫菀,代表他們對社會民族主義匈牙利國家議會及其領導者卡羅伊·米哈伊伯爵的支持——「薔薇」是奧匈帝國王室的象徵,而「秋天的薔薇」總有取而代之的一天。

1918年的布達佩斯街頭,紫菀花勢如燎原。圖片:Mazarin07 / wiki commons

從結果來看,「紫菀革命」很難說是成功的,卡羅伊·米哈伊伯爵創建的匈牙利第一共和國前後只存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這場革命結束了「1867年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讓龐大的奧匈帝國分崩離析。一種不起眼的小花,竟釋放出如此驚人的力量,令人唏噓。

紫菀鑒定:從入門到放棄

紫菀是一個大家族,即便是狹義的紫菀屬也有大約有160-180種。而廣義的紫菀屬則還包含有紫菀屬附近的一些類群,如東風菜屬Doellingeria,女菀屬Turczaninowia,莎菀屬Arctogeron,狗娃花屬Heteropappus,馬蘭屬Kalimeris,裸菀屬Gymnaster,紫菀木屬Asterothamnus,乳菀屬Galatella,麻菀屬Linosyris,岩菀屬Krylovia,鹼菀屬Tripolium,翠菊屬Callistephus等,這樣算下來,紫菀屬就成了一個包含有600-800種的大屬。

雅美紫菀,是不是和紫菀差不太多?圖片:Hectonichus / wiki commons

其實不論是狹義的紫菀屬,還是廣義的紫菀屬,對於鑒定工作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除了少數專家之外,大部分人看到紫菀屬的成員,一般都會處於已經認識的就認識了,還不認識的就一直不認識,每次需要知道答案的時候都需要重新走一遍檢索表的狀態。

高山紫菀,是不是又一種差不多的植物出現了?圖片:HStau / wiki commons

而且,要想到,那還是菊科的檢索表(手動微笑)。

性別的奧秘

紫菀的頭狀花序由外向內分別是由3層總苞片構成的半球形總苞,舌片藍紫色的舌狀花,和頂端5等裂的黃色的管狀花。其中舌狀花僅有1枚雌蕊,而無雄蕊,在結構上是雌花,管狀花具5枚雄蕊和1枚雌蕊,在結構上是兩性花。

紫菀的正視圖,周圍一圈的「花瓣」其實是舌狀雌花,而中間的黃色「花蕊」其實是管狀的兩性花。圖片:Pascalou petit / wiki commons

看不懂上面的類似植物志的描述也不用焦慮,這裡想點出的其實是——紫菀是一類特殊的,雌性花和兩性花長在同一植株上的植物。這樣的搭配叫做「雌全同株」,非常少見。據統計,全世界已知的植物當中,僅有3%的種類採用這樣的繁育系統。

從藥店到花房

早期針對紫菀和它的近緣種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上,以期獲得相關的藥用價值的證明。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藥用價值尚未得到任何驗證,但紫菀和相近的物種的其他特性卻逐漸被大家開發了出來。

紫菀們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進行環境污染的生物修復。現在,對紫菀屬植物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它們對土壤重金屬的富集作用。紫菀屬植物具有著不錯的觀賞價值,易於種植栽培,同時還能夠富集土壤中的鉛、汞等重金屬元素,改良被污染土壤,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荒地上茁壯生長的紫菀。圖片:KENPEI / wiki commons

當然,諸如紫菀、雅美紫菀、疏花紫菀、荷蘭菊、美國紫菀等,也早早因為顏值出眾,而入駐花壇、花園,甚至用作切花。在萬物凋敝的秋季,紫菀們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美麗。

荷蘭菊「皇家藍」,密集分布的藍紫色小花讓人振奮。圖片:C. T. Johansson / wiki commons

紫菀本種的主要分布區在亞洲東部的溫帶地區,因為栽培技術簡單,成本低廉,且需求量大,因此早已有大規模的人工栽培,也就減少了對野生資源的依賴。這可能是野生植物資源保護事業上大家更願意看到的情況。

成片的(某)紫菀讓人賞心悅目。圖片:pixabay.com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論在哪裡,看見紫菀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踩死了——在IUCN的紅色名錄中,還有三位紫菀屬的難兄難弟,分別是僅分布於日本的沖繩紫菀(Aster miyagii),主要分布於法國和西班牙的比利牛斯紫菀(Aster pyrenaeus)以及僅知分布於厄瓜多的Aster quitensis。它們仨的受威脅等級也是一個比一個高,分別是易危(VU)、瀕危(EN)和極危(CR)。

沖繩紫菀僅分布在琉球群島的三座島嶼上,它們面臨著海島沿岸道路建設、海岸改造、園藝目的的採集以及生境演替的威脅。圖片:小原祐二 / okinawa-kaeru.net

當然,「踩死菊花」從一開始就只是一個段子而已,面對這些美麗而頑強地生命,我相信,任何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小夥伴,都是下不去腳的!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5年第7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不認識植物。

過去一周,你可能錯過的精彩

狐:沒魔法也能見到的神奇動物

花哥麗蘭:曾寄人籬下,曾掀起波瀾

顙魚:我會嘎嘎叫你怕了嗎

尾大蠶蛾:紅配綠也可以很優雅

葙:為啥會被《玉樹後庭花》詠嘆

歌鴝:我才不是什麼藍皮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走遍全國,我最推薦這10個動物園。」
茉莉花茶,選用什麼樣的花苞才最香?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