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結婚這件事,我們不該趕時間
文 | 熊太行
來源 | 就叫熊太行也行(ID:taihangxiong)
羅振宇老師在跨年演講中提到了一個關於婚姻的概念:「頂石婚」。
什麼叫頂石婚呢?他是這麼解釋的:
「拱頂石是一座建築的落成典禮,婚姻就像拱頂一樣,它將是人生的落成典禮。」
很有意思的一個表達,也很新鮮。
要知道,過去我們經常聽見的是這樣的說法:
「婚姻是人類的基石。」
「穩定的婚姻是人的後院。」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找個好媳婦,好好管管你這小子!」
「未結婚都收得利是嘎啦,利利是是哈~」(小夥子還沒結婚呀,收下紅包吧)
人有賢愚不等,但是從《禮記·大學》到農村大娘,都持有相同的觀點:
「不結婚不是人。」
「至少不算成年人。」
這種觀點認為,人應該從家庭、婚姻關係中學習和人相處的道理,先學會處理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然後再去做官、做事管人。
於是男人用媳婦練手,學會跟領導、下屬打交道。婚姻被當成實現手段,女性淪為炮灰。
婚姻提供繁育機會,提供照顧公婆的勞動力,提供垃圾情緒的發泄處和掩埋地……
沒有人在乎婚姻本來的質量。難怪世上有那麼多不幸的婚姻。
我的領域是拆解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今天就跟大家拆解一下結婚的時機問題。
根據結婚的時機和動力,我把婚姻分成四種:
傳統壓力婚
傳統婚姻一般用八個字來替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過去的小康之家,兒女一般是十七到二十歲之間結婚。
太早了不行,十五六結婚的家庭,會被認為養不起女兒,急於把女兒出手;太晚了也不行,會被認為老爹攢不起嫁妝,或者想剝削女兒分擔家務。
窮人傾向於更早結婚,最極端的就是「童養媳」。
傳統婚姻最重要的目的是繁衍,子嗣茂盛。
考慮到古時候的人均壽命,早結婚確實有好處:
「人到七十古來稀。」——中國人對壽命的看法。
「人生五十載。」——日本人對壽命的看法。
「想長壽別跟媳婦們吵架,讓媳婦們自己吵。」——乾隆皇帝對壽命的看法。
女人從十七八生到三十七八,身體不適合生育了(那時候的女性不舉鐵,還有很多人小腳,大多三十齣頭身體就壞了),男人納妾繼續生育——《紅樓夢》里賈寶玉他爸爸就是這樣的。
在沒有婦產醫院的時代,女人容易在生產中或者產褥期死亡。
我們看清朝的照片,會發現先輩們除了人人愁眉苦臉之外,臉都很小——頭太大的孩子往往活不下來。
所以一個人如果頭大臉大,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命、有運氣的人。
不信回憶一下這四張臉:
袁世凱
黎元洪
光緒
溥儀
民國兩任大總統的頭比大清末兩任皇帝要大多了,難怪大清亡了。
廠礦政策婚
其實不僅是廠礦,這基本可以代表1950~1960年代出生的城市人口的婚姻類型。
這批人的婚姻非常不自由,婚齡受政策的影響極大:
首先是婚育政策限制;
他們趕上了「晚婚晚育」策略。各地政策不同,有的是25歲結婚,有的地方苛刻到27歲結婚,如果一個人趕上了上山下鄉,生孩子還要更晚。兒女一般是1~2個。真正的晚、稀、少。
我最喜歡的喜劇《我愛我家》。這家的孩子太少了,有一集賈志國和和平想生二胎,為此一度讓媛媛裝成傻孩子,現在想起來相當心酸
其次是住宅限制;
能否結婚,也跟能否分房息息相關,為此那幾年的人各顯其能。
有的單位分房要排隊,照顧人口多的家庭,那就趕緊結婚生育、超車同事;有的單位用諸如「團結戶」(合租)等方式解決問題。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主角富有民間智慧,他用私搭亂建的方式給自己弄出一件婚房,房間里還有一棵樹
這個時代的婚齡開始推遲,女性在婚姻、生育前幾年在工作上格外努力。新事物隨之出現,比如幼兒園——把孩子扔給單位辦的幼兒園,家長好去車間上班。
《看上去很美》。王朔筆下的幼兒園恐怖陰森,這還是一個「大院兒」里的幼兒園
廠礦政策婚有不少最終白頭到老,但多數婚姻都出現過問題。
兩個人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才走到一起,感情基礎自然薄弱。1990年代頭幾年,中國的50後60後製造了一波離婚潮。
都市畢業婚
都市畢業婚,是80、90後常見的婚姻模式。
這批人趕上了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多。同時由於他們父母經歷的是壓力婚和政策婚,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或者只有一個兄弟姐妹。
(各地情況略有不同,很多農村執行「一個半」政策,第一個孩子如果是女兒,可以再生一胎,是男是女都不允許生第三個。)
曾經有一個思考題:為什麼郭靖夫婦生育了三個孩子,卻仍然符合計劃生育政策
校園是找對象的好地方,有些人一畢業就結婚,或者畢業三四年之內結婚,還有的在校結婚。
2004年教育部調整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不再禁止本科生專科生結婚,校園裡結婚一度出現在報紙雜誌上,但很快就不新鮮了。
此前大學生私自結婚開不出介紹信,甚至同居都會被開除學籍,後果嚴重
求學期確實是一個適合結婚的時期。
美國學者戴維·巴斯和50位合作者做過一個1萬人規模、跨種族宗教的世界性調查,發現人類真的存在一個模式:各地男性都喜歡處於生育巔峰期、年輕健康的女性。
換句話說,就是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男性,都喜歡二十幾歲的女性。
遺憾的是,二十齣頭的愛情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因為激情之愛許諾長相廝守,未來可能很難走到最後。
《教父》里的邁克爾,如果不是父親遭槍擊他繼承了黑手黨首領的位子,他也會走入一段畢業婚。後來邁克爾和妻子的婚姻破裂——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太長了,你不知道兩個人會發生什麼變化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們的統計,大多數婚姻破裂在結婚第四年發生,五年後婚姻趨於穩定,逐漸轉向一種相伴之愛。夫妻間的友誼、交情和三觀,可能才是婚姻穩定的關鍵。
畢業婚的男女青年都面臨挑戰。
22歲-25歲結婚,到最容易出問題時大概是25歲-30歲——這正是事業上升期,還可能有撫養孩子的壓力。
在這期間,女性仍然保有自己的魅力,男性則因為經濟收入的提高和年紀增長,成了更合適的結婚對象。
雙方都面臨誘惑,而他們的閱歷和心智,難以應對這麼多複雜問題。很多父母無法給予更多指導和支持——有的父母本來就婚姻失敗,這個問題太難,超綱了。
深思熟慮的頂石婚
傳統壓力婚、廠礦政策婚和都市畢業婚都可能擁有幸福的婚姻,不過羅胖老師推薦的「頂石婚」,正在被越來越多中國人接受。
歐美許多人已經證明了這種婚姻方式的可靠性。《阿甘正傳》里,阿甘的婚禮是在四十歲之後舉行的,和畢業婚相比,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見識整個世界了
這種婚姻的邏輯,羅胖老師在跨年演講上說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對人類的信心,對科技進步的信心。
因為科技進步,我們這一代人,大概率能活到一百歲。
三十歲,三十五歲,才是波瀾壯闊史詩的開場。
我也在《關係攻略》里說過一句話:「被人喜歡這件事,我們不趕時間。」
讀書、工作,到三十歲甚至三十五歲再走入婚姻,沒有任何問題。
羅胖老師還稱讚了一句他的同事脫不花:
「脫不花多能幹呀,創著業,還生了兩個孩子!」
處理紛繁複雜的公司事務、維護家庭和諧、養育和教育孩子,都是需要人生經驗和閱歷的。
我過去一直有一種看法:
老男人會變得更溫柔,而有了一些年紀的女人會變得更堅韌。
後來我發現,心理學上還真有研究支持這一點。
心理學家卡森和合作者在2006年發現,步入中年之後,男人更多地表現出同理心,更少地去支配他人;女人會更決斷、更自信。
他們都會變得雙性化(androgynous)——這是個好詞,和「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是一個意思。
這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也和社會角色的變化有關。
二十幾歲的男性扮演的是爭奪配偶者的角色,衝動、急躁、有強烈的佔有慾,而三十幾歲的男性會轉向撫養者的角色,更耐心、更柔和、更懂得變通。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商業電影里,男主角都是三十五歲左右的男性。
男主角做核心任務的時候,一般都是三十五歲上下。一個真相是,如果一個人努力靠譜,三十多歲的時候都會比二十多歲的時候更有錢
所以,如果你還沒準備好結婚,不妨再等幾年,人到中年再走入婚姻,並沒什麼不好。
引一段羅振宇老師演講的話:
「過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禮。
只有結了婚的人,才被認可為合格的社會細胞。
而現在年輕人是怎麼想的?婚姻,是把自己人生整理好後才做的事。
現在,對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個詞——頂石婚。
啥叫頂石呢?就是修建建築的時候,當其他都修好了,最後放上去的、在拱頂上的那塊石頭。它標誌著這座建築從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間了。
拱頂石是一座建築的落成典禮,婚姻就像拱頂一樣,它將是人生的落成典禮。」
最後給大家一個極品頂石婚。
《魔戒》里的阿拉貢和亞玟,結婚那年,男的一百多歲,女的也有兩三百歲了。他哪個國家沒去過?跟哪國負責人沒談笑風生?
現在你懂得為什麼駱汗公主伊歐玟撩不動阿拉貢了。
她在阿拉貢眼裡,還是一個孩子。
人生足夠長,我們足夠強。
怕!什!么!
* 作者:熊太行: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十萬加專欄《關係攻略》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博客天下》雜誌前任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聯繫原作者。
公眾號改版,
你以後可能找不到麥子熟了!
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
請一定要「置頂」和「星標」哦~
如果是安卓手機,
直接置頂「麥子熟了」就可以啦!
如果是蘋果手機,
記得將麥子熟了「設為星標」!!
※90後新型社交潛規則:點贊是我最大的主動
※職場上精通Excel的人,混的都不會太差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