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唯一晴虛 迥無所有」——《楞嚴經》參習(199)

「唯一晴虛 迥無所有」——《楞嚴經》參習(199)

「唯一晴虛 迥無所有」——《楞嚴經》參習(199)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凈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從這個以下是如來別為我們破除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乃至後面所講的七大。這幾段經文,實在就是說的整個宇宙人生的真實相。學佛,我們的著眼點就要集中在這個地方。如果實相不能夠明了,換句話說,問題總是解決不了的。但是諸佛菩薩千經萬論,苦口婆心的開導我們、指點我們,我們不能開悟,不能開悟當然有不能開悟的原因。如果不把這個原因找到,不把這個原因消除,沒有法子入門。縱然這個經典,就算背滾瓜爛熟,也是不得其門而入。入門必須要自己的心做到清凈無礙。

我們應當記得,佛在《金剛經》給我們說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講的大乘入門。換句話說,如果還有四相,就不得其門而入,十方諸佛親自來教導,也是不得其門而入。而破四相,任何一個人都幫不上忙,這是自家的事情、是自家真實功夫。四相破了,可不要生歡喜心,一生歡喜心,四相具足。四相破了才入門,必須要到破色陰,這才能成無上道。到什麼時候破色陰?在唯識裡面講,如來地。因為等覺菩薩還離不開色陰,色陰是阿賴耶識的親相分,就是我們的根身世界。阿賴耶是染污的,我們的根身世界也是染污的,所以叫它有漏的。

現在這段經文以下,說明這個真相,這是屬於見解的部分;如何將見解證實,那是我們功夫的部分。在此,佛是先舉虛妄的色陰,雖然說根身,根身裡面就包括世界,在《百法》裡面就是十一種色法,五根六塵。因為六根的意根是心法,不是色法,這是《百法》的歸納有十一類。經文裡面講的『清凈目』,這些都是比喻話,比喻如如智,『晴明空』比喻如如理。什麼叫如如?智,佛經裡面講的有三種,第一種叫加行智,第二種根本智,第三種叫後得智。在我們沒有成佛,我們只有加行智,不會有根本智,也不會有後得智。但是在菩薩位,見了性的菩薩,有相似的根本智與後得智,相似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如來位上才有。

我們今天講許許多多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他有後得智,那是什麼樣的人?都是古佛再來,以菩薩的身分、以比丘的身分、以國王大臣,各種不同的身分,他是早已經成了佛,所以他示現有後得智。我們今天講的加行智,也不是一般普通人所有。加行智是什麼?是在因位上的行解相應,諸佛如來、祖師大德講的如如之理,我們自己真正能夠會得,正確的會得、沒有錯解,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而與經典能夠相應,這裡面所生的智慧叫做加行智。嚴格的講,從初發心到等覺位都是屬於這一類智慧;放寬來講,地上菩薩之前全屬於加行智。真正的根本智,那是理智一如、心境不二,決定不起分別心。在一切境界里要是起一念心,這就錯了,一切境界里還會動一個念、起一個心,自己要自覺我們在凡夫位。就是在加行智裡面,心境也都清凈。六祖教給我們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要念念覺而不迷、念念正大光明、念念清凈無比,我們才能上道。我們要深行、能行,要大大的覺悟。

經文裡面說,『唯一晴虛,迥無所有』,這一句是比喻寂光凈土,也正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講的一真法界,這是講的我們本來面目。色陰從哪裡來的?底下就說了,『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這都是從比喻上說,這是比喻真如無始覺力不守自性,不覺念起而有無明,是比這個。也許有人要問,真如有本覺,為什麼不覺?幾時起的不覺?什麼原因起的不覺?我們一定會這麼問。我們之所以不能夠徹底的覺悟,要記住,這就是障礙。不是給你說過真如本性裡頭沒有念,你為什麼又起了念?佛說法,尤其在《金剛經》裡面說得好,佛並沒有說一句法,為什麼一定執著佛有法可說?佛無法可說,為什麼要起妄念?佛沒有說法。我們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的本覺就現前。《楞嚴》裡面,交光大師教我們舍識用根,想想,根中之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念,那就是真心、就是本覺。才起念,就是不覺、就是無明;再去找無明是什麼原因起來的,那就是迷上加迷;要問無明幾時起來的,那就是迷上再加迷,愈迷愈深,這就很難回頭,這就是不解如來真實義。學佛就是學覺,用這個方法去學佛,那是永遠不會成功。為什麼?搞來搞去的都是迷,走的不是覺路,是迷路。求覺路要用覺心,不能用迷心。

蓮池大師的成就,就是遍融大師教給他,「不要被名聞利養害了」,他老人家的成就得力於這一句。所以我們從心地裡面要是不能把名聞利養撇開,我們在佛法裡頭就不得其門而入。佛法是覺法,名聞利養的心是粗重的迷情,心迷到這個樣子,與覺怎麼能相應?所以他不能入。再說得粗淺一點,唯覺才不造罪,不覺一定造罪業。心是迷的,他造的業就是有漏的;如果迷的愈重,他造的業就是惡業,果報那就不必說了。經文裡面這個比喻,是比喻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覺而起無明」,無明在三細相之初,「無明不覺生三細」,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體會到。為什麼?真正體會這個道理,剛才講了,三種智裡面我們才有加行的智慧。雖然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佛給我們講的,我們相信、我們信得過,我們也能夠體會得一些。然後以這個智慧來修正我們的邪知邪見,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就是覺道,這是我們超越生死輪迴苦海的一條途徑,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迷了以後,這個問題就嚴重,所謂是愈迷愈深,無明起來立刻就變成業相,三細相的第一個,無明業相。業是什麼?業是動的相。由此可知,真如本性是不動的,動就是無明的業相。我們的心在境界裡面見色聞聲,心裏面才動,這個動就是無明業相,極其微細。我們能不能覺察到?覺察不到。不要說我們覺察不到,連阿羅漢、辟支佛的九次第定都覺察不到,又何況我們!我們今天所能覺察的動,那是大動特動我們才能察覺得到,極微細的動我們覺察不到,這要甚深的定慧。我們一般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識,見到阿賴耶識的三細相,七地菩薩還不行。我們在一般講的修行過程當中,到七地菩薩已經修行兩個阿僧祇劫,八地菩薩是進入第三個阿僧祇劫,才能夠覺察到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現在這個心很凈,才有一動就能覺察,大概我差不多是八地菩薩。這個誤會就大了!所以教理要是不能夠徹底的明了,修學過程當中會產生許多誤會,把中途當作目的地。這種錯誤在佛法里叫增上慢,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是過失,不是成就。由無明業相就生出轉相,就是見分,見分應在六根門頭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所謂「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所以前五識跟阿賴耶識是同體的,是一體。由見分,在無明業相裡面就現出幻色,這就是色陰。色陰是什麼?就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見分見阿賴耶的相分,這才是真正的性境,這是見到本相。這些問題,唯識裡頭說得詳細。

佛在這一段經裡面用的是比喻。『瞪以發勞』,「瞪」比喻無明,「勞」比喻眚(shěnɡ)妄。『則於虛空別見狂華』,「狂華」是比喻色相。這個時候『復有一切狂亂非相』,比喻寂光真境之中妄見果報方便同居三土依正色法。所以在總結裡面講,『色陰當知亦復如是』,這說得很清楚,不但是凡聖同居土真相如是,縱然是實報莊嚴土也不例外。

名相上來講,一切見分但有其名,名之為心,我們講的心法,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屬於心法。在早期翻譯經典裡面,不叫心所,叫「心數」,數目字的數,玄奘大師以後翻成心所,心數就是心所。一切相分有形質可為心法所緣的,統統叫做色法,這是說外六塵、內五根,依此虛妄色法生滅分位差別,這才給我們覺察之中所幻現劫數、正報、壽命,種種差別的幻相,這些總名在五濁裡面叫做劫濁,這是事實真相演變的大概。經典裡面寥寥幾十個字就寫得清清楚楚。

現在我們入門頂要緊的是講自覺。如果存心覺他,那是妄想。古大德之覺他是隨緣的,眾生根熟了,與菩薩感應道交。現代人講覺他,全是打妄想,為什麼?眾生根性沒有熟的時候,你苦口婆心去教化,所得來的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結果怎麼樣?是自害害他,不是利他。自己成就之後,就是自己障礙去了,自己成就了,福慧具足。福慧具足一般來講,是在別教初地、圓教初住,自己的障礙沒有了,可是眾生有沒有福?那就是眾生機緣成熟了沒?所謂有福,就是成熟了,成熟就是能夠接受教化,一聞千悟,聞法能夠開解,開解之後能夠受持而不失,這就是眾生的根性成熟。聞而不解,聞而把意思曲解,這是根性沒成熟,解了以後他做不到,也不是成熟。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一定要自己本身福慧具足,眾生根性成熟,這個時候所現的是佛法大興的時代,所謂是有大道場、大叢林成熟一切眾生,我們真正能見得到的大轉 法 輪。世界一定是清平,社會是安和樂利,這是必然現象。

諸佛菩薩當然是沒有問題,他們本身沒有障礙,現在障礙是在哪裡?障礙是在我們這些眾生,沒有福、沒有定、沒有慧。沒有福德、定慧,那就是《地藏本願經》裡面講的,「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現在起心動念都是造罪業。如果曉得自己造罪業,還能懺悔,這就是覺悟;不曉得自己造罪業,還以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這就是迷惑,這必然是罪上加罪。

佛祖教給我們,學佛人首先要覺悟,把名聞利養、利害得失首先要放下,先求入門。就好比我們從一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走高速公路,首先求我們這個車上高速公路,首先求這個。但是如果有四相,心裡還有名利、還有利害得失,那麼,就永遠上不了高速公路;換句話說,菩薩道沒有分。菩薩道沒有分,這個問題就大了,大在哪裡?說現在要修凈土、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世界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法,小乘的心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人天的心念阿彌陀佛當然更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發大乘心,佛在《觀經》、《無量壽經》講得清清楚楚。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念佛發願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原因在哪裡?他放不下,為名利、為五欲所困擾,他去不了。我們要研究他為什麼去不了?這就說到理論不通達,不要說事實真相他沒有見到,事實真相佛菩薩這樣說明了,他還沒有搞清楚。果然搞清楚,一定肯放下!為什麼?他曉得放下的功德利益太大太大。今天你把整個世界都給我、你把娑婆世界都給我,說老實話,沒有放下的功德利益大,得到整個娑婆世界還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放下,入了菩提道,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一切眾生醉生夢死,都在假的裡面打轉轉,所以永遠脫不了六道輪迴。

古時有寒山拾得的故事,這個在《五燈會元》裡面有,《景德傳燈錄》裡頭也有。寒山拾得當年在國清寺,國清寺放生園裡面養的那些鵝,他看看在那裡笑笑,別的人不曉得放生園裡面養的那些鵝,很多,他知道,那些鵝是誰?就是國清寺裡面往生的那些和尚,他不是往生極樂世界,他是往生畜生道去了,也是往生。他在那裡叫一個人名字,那個鵝「嘎!」一聲,就到這邊來,叫一個來一個、叫一個來一個,這個是墮落到下等。高一等的,大家也曉得,《安士高傳》裡面記載安士高的同學,前一世是三藏法師,明經好施,墮落在神道,所受的身是蛇身。這就說明出家不肯認真干,還是要墮落。

這些墮落,說老實話,墮落在畜生道都還算是好的,最怕的是墮落到地獄道,這個事情就麻煩。而且出家人墮落在地獄道還非常容易。世間人要墮落在地獄道不太容易,為什麼?五逆罪不容易造。想想看,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在家人都不大可能,而出家人這個事情就容易。殺父、殺母你是不會,殺阿羅漢、出佛身血你也不會,但是破和合僧,出家人很容易做,僧團裡面挑撥是非、斗亂兩頭,這個罪業就是阿鼻地獄的罪業。破壞一個正法的道場,斷送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還得了!這些都是我們不明事實的道理。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 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 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 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清凈本心,本覺常住」——《楞嚴經》參習(184)
「雜失明性,和明非義」——《楞嚴經》參習(187)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