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如果你熱愛梵高,想去阿姆斯特丹尋找梵高的蹤跡,那麼你可能會很高興看到,最近,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就矗立著一幅巨大的《星夜》。

這是由塞爾維亞藝術家 Ivana Jelic 和 Pavle Petrovic 創作的藝術裝置。藝術家使用了 1400 個由小型 LED 燈照亮的丙烯酸棒來創作,不僅讓《星夜》真的「發光」了,丙烯酸棒呈現的「筆觸」還和油畫中的「厚塗」(impasto,一種繪畫中使用的技術,油漆以非常厚的層鋪設在表面區域上,使筆劃可見,讓畫作更有質感)異曲同工。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為了進一步表現出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這些黃色和藍色的 LED 燈以旋渦狀排布。為了讓它更像一幅畫,這些丙烯酸棒也被安置在一個長方形的邊界內——遠遠看上去,它真的就像是這幅名作的放大版,只不過,原作中的村莊和柏樹,現在變成了阿姆斯特丹城市的房子和水道。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丙烯酸棒本身是透明的,光源被放置在後面,這使得這些光從不同角度來看的時候,都是不同的,近距離看的話,「彷彿他們在看真正的星夜」,藝術家說。

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再現梵高《星夜》,說的卻是城市光污染

該裝置也是今年阿姆斯特丹燈光節的一部分。該展覽於 2018 年 11 月 29 日開始,並持續到 2019 年 1 月 20 日,在此期間,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創作的幾十個燈光裝置將得到展出。今年該燈光節的主題是「媒介即信息」,這是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的一個著名的論斷,意思是說,人們理解一個信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

藝術家想用這樣的人造燈光裝置提醒人們,自 19 世紀末期以來,人為光對環境的影響一直在增加,如今人們已經很難在阿姆斯特丹這樣的城市看到清晰的星空了。他們希望喚起人們對光污染問題的思考並意識到合理的燈光系統設計的重要性。 該裝置還受到了梵高博物館的贊助。

受到梵高作品啟發的藝術家不在少數。《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在 2014 年還報道過荷蘭設計師 Daan Roosegaarde 用發光的石頭把《星夜》「搬」到了一條 600 米長的自行車道上。

題圖來源:DEZEE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Office 時隔五年再改圖標,這是微軟更大變革的一部分
可隨身攜帶的盲文印表機,用起來也很簡便|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