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自我七:放下批評
那日,臨睡前,孩子又纏著我提要求,給他解釋了半天行不通,暫時不能答應他,孩子依舊不依不饒,頓時我就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大聲批評了孩子幾句,斥責他為何不能多理解父母。看著孩子被我吼懵了一臉委屈的樣子,我知道自己有點凶過頭了,心裡湧現出一絲歉意,但我也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就這樣帶著複雜的心情睡覺了。
第二天,恢復冷靜的我,再次跟孩子進行溝通,孩子告訴我,被媽媽批評的時候,他感覺心都碎了,希望媽媽能夠溫柔一點。聽到孩子這樣說,我向孩子真誠的道了歉,孩子這才如釋重負。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我們中國式小家庭里真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事,父母指出孩子的錯誤,那不是很正常么,別說批評了,就算是施以棍棒,也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這裡我想說的是批評這樣的溝通方式,到底能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君不見很多孩子是越批評越叛逆,反而是越來越難管教。現在我們來設身處地的感受一下,孩子被批評時的狀態。當父母用粗暴的態度,朝孩子大發雷霆時,原本孩子的身心是放鬆的、開放的、接納的、合一的,而突如其然接受到父母這種如電閃雷鳴般的語言暴力,整個身心立馬處於緊繃、驚嚇、恐懼的狀態,於是不由自主的想要反抗和逃避,可是,一般情況下,弱小的孩子是根本沒有能力能量來抵抗這股來自最親密家庭成員的負面能量,於是,孩子便處在一種內疚、負罪、自責的狀態中,自我否定,身心分離,長此以往,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常常發現,父母在批評、否定孩子時,並不能調動孩子內在的積極性,因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這股帶有攻擊性的負面能量時,本身都要消耗掉自身的大量生命能量,而造成自我的內在動力不足。就拿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例,有時明明知道父母的出發點是出於好心好意,但由於對方溝通的態度和方式的不妥,我們的行為反而是朝著父母期望的相反方向發展。
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長期習慣性的批評、呵斥孩子,即使孩子暫時服從了權威,壓抑了自我,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不再做出父母不喜歡的行為,但很快就學會了當面一套背後又是一套,甚至學著撒謊,欺瞞父母,以此逃避批評和懲罰。慢慢的,你會發現,在父母的視線範圍里,孩子是乖巧聽話的,但脫離視線後,你的孩子可能都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個樣子了。這時候我們又會責怪自己的孩子,抱怨孩子不聽話,責怪孩子叛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乖巧懂事,而自己的孩子卻變成了這個樣子,於是我們失落、傷心,覺得自己辛苦的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於是自怨自艾、自哀自嘆,感嘆命苦。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一件事,忘記回過頭來反省自己,也許問題的真正的源頭正是在自己身上。寫到這裡,我的本意並非提倡那種打也不能打、罵也不能罵,溺愛、嬌慣把孩子寵上天的做法,這又是另外的一種極端。要說孩子做錯了,該不該批評?當然應該,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講究溝通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適時適當的對孩子進行點撥和教育,而不是抓住孩子的一點點過錯而肆意的發泄自己的情緒,既傷害自己也傷害對方。
另外,很顯然的一點,但又恰恰是容易被我們疏忽的地方,那就是當我們本身狀態不好,身心不愉悅、不舒暢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看不慣周圍的人,不僅僅是孩子,還包括親人、同事、朋友等等。同樣一件事情,當我們處於身心愉悅、心腦清明的狀態時,這件事也許在我們的眼裡根本就不算一個事,而能夠心平氣和的去處理和面對;而當我們頭昏腦漲、心煩意亂時,即使發生針尖那麼大一點的小事,也會讓我們覺得不順心不如意,立馬暴跳如雷、大發雷霆。
故,良好的溝通,和諧的關係,從做好自己開始,時常梳理自己紛繁複雜、混亂如麻的思緒情緒,擺正自己扭曲的心態,放下批評,放下抱怨,放下指責,調節平衡好自己是核心,健康、幸福、智慧皆是從此處著手。
正如【生命細胞科學】告訴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人體生命細胞的一種潛能,也是生命粒子、細胞在吐故納新,新陳代謝過程中,協調、平衡生命體內部與外界空間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引發的矛盾過程中,分秒不停運動的能力。
這種生命潛能,一般正常人只發揮3-5%,還有95-97%尚未開發,這95-97%的部分,稱為生命潛能。如果開發出來了,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條件下隨心所欲的發揮效用,就是由潛能轉化成為效能,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改變命運的能力。吐故納新,溝通交流,協調平衡,改變命運!」【文章、圖片版權歸屬生命細胞科學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的摯友正在閱讀重塑自己系列文章:
我們的幸福家園公眾號
TAG:我們的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