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不把三大名將集中在一起指揮作戰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不把三大名將集中在一起指揮作戰

1939年9月1日,波蘭戰爭爆發,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到1945年4月30日,蘇聯百萬大軍攻克柏林,標誌著德軍的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國防軍曾一度橫掃歐洲大陸,顯示了德軍強悍的戰鬥力,長達五年半時間內,希特勒麾下元帥扎堆,將星如雲,但各自在總部和戰場的表現都前後不一,既有上佳表現,也有指揮失誤。

況且,所謂二戰時期德軍三大名將,都是戰爭結束,後來人提出來的觀點,有的名至實歸,有的卻似徒有其表,即便全球包括戰後的德國都並未公認,但國內軍壇多的是德粉,津津樂道於德國的三大名將。

(古德里安上將)

所謂德軍三大名將,在戰爭初期的軍銜並不高,隆美爾是第7裝甲師少將師長,古德里安為第19軍中將軍長,曼施坦因為南方集團軍群中將參謀長,在德國國防軍擁有一大幫元帥、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中當中,只能說毫不起眼。

隆美爾成也北非,敗也北非,在北非戰場將英國軍隊一度打得屁滾尿流,1942年1月升上將,5月升元帥,戰功加之和元首關係親密,軍銜得以火箭般晉陞,但同樣在北非,德國非洲軍團終被英美聯軍全殲。

古德里安,戰後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寫了本書關於裝甲兵的書,說開創了閃電戰;在法國戰場第19軍時大放異彩,但在蘇聯戰場建樹不大,任裝甲兵總監期間,抓德國坦克的生產和裝甲兵的訓練;在陸軍總參謀長任上時,德國的大廈將傾,所以獨木難支。

曼施坦因制訂征服法國的「鐮刀收割」計劃,率部攻克蘇聯克里米亞半島而一舉成名,晉陞陸軍元帥,在德軍折戟斯大林格勒元氣大傷,以為德軍都不行時,卻果斷地實施並指揮了代號為頓涅茨克行動,殲滅了蘇軍52個師,重新佔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成功地阻止了蘇軍自天王星行動和土星行動勝利之後的進攻勢頭。

(曼施坦因元帥)

在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官位置上,曼施坦因取得了現代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其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贏得了對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以及廣大軍迷的認同。

曼施坦因才是二戰時期,德軍真正的名將,包括古德里安、隆美爾都無法和曼施坦因相媲美,同期蘇軍名將朱可夫元帥,也認為曼施坦因是值得尊重的對手,朱可夫被認為是蘇軍二戰時的戰神,是個非常驕傲的軍人,曼施坦因能獲其評價,絕非等閑之輩。

綜上,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在各自任上,承擔一個軍人的責職,除了對法國的戰爭,都在各自的集團軍群內擔任一定的軍職,指揮規模不等的部隊,古德里安兩起兩落,指揮的軍隊最高時就是一軍。

曼施坦因在蘇聯前線,以及後期離開北非到法國的隆美爾,都指揮德國最高的軍事單位集團軍群了,擔任了集團軍群總司令,是古德里安所無法比擬的,所以裝甲兵之父的最高軍銜是上將。

(隆美爾元帥)

德國陸軍最高作戰單位,就是由數個集團軍組成的集團軍群,最高長官僅需一人就夠了,即便希特勒知道了此三人是日後德軍的三大名將,也不可能將他們三人放在一起指揮作戰,那是人材的極大浪費,況且,三人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見,將三人放在一起,非旦配合不好,反倒會相互扯皮,不利德軍的作戰部署。

二戰時期,希特勒有人還是有一套的,特別重視軍中中年將領的提拔使用,戰爭開始時,隆美爾僅是少將,曼施坦因也只不過是個中將,到戰爭中期時,都已經晉陞為陸軍元帥了,可謂不拘一格降人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民視野 的精彩文章:

影視劇中士兵端著機槍亂掃有悖戰場情景
山林中一隊老兵和一個狙擊手對壘哪方會贏

TAG:平民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