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朝時期為何所有人都要學胡旋舞?敦煌記載的胡旋舞有何精妙?

唐朝時期為何所有人都要學胡旋舞?敦煌記載的胡旋舞有何精妙?

一九五三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將其收藏的六百多件陶俑捐獻給國家,同年入藏故宮博物院,其中有一組樂舞俑,極為引人注目。

唐 陶伎樂女俑群(八件)高二〇·四至三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舞姿翩躚:唐代舞蹈表演

唐代舞蹈分健舞、軟舞兩類,胡旋舞出自康國(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爾罕一帶)。胡旋舞分單人舞、雙人舞兩種,單人舞者身穿薄軟羅衣,腰間系帶,肩披紗巾,足登軟靴,在一圓形毯子上,縱橫騰踏,旋轉起舞,兩足始終不離開毯子,其旋轉速度相當快,連觀眾都分不清舞者的正背,技藝之高,令人嘆服。雙人舞衣飾與舞姿與單人舞相同,敦煌二二〇窟東方藥師凈土變之胡旋舞,兩人面朝外,背對背,用對稱姿態,一臂曲肘前伸,手心向外,食指稍翹,一臂反於身後,腳下作「碾轉」動作。

敦煌二二〇窟東方藥師凈土變之胡旋舞

胡騰舞出自石國(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一帶)。詩文形象地為我們再現了胡旋、胡騰舞美妙的舞姿。胡旋、胡騰舞之所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是因為它們具有矯捷明快、俏麗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大唐帝國開放進取、雄強豪邁的時代精神相一致,符合當時人們欣賞趣味與審美要求,所以上自帝王貴妃,下至平民百姓,皆學跳此舞。

唐 黑陶持鈸伎樂女俑 高二〇·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唐 黑陶伎樂女俑 高二〇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在胡舞盛行的同時,漢族傳統樂舞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如六幺(亦稱綠腰、錄腰)春鶯聆、垂手羅、涼州等樂舞,也深受人們的喜愛。這類軟舞,穿窄長袖衣,裙腰高束胸際,長裙曳地,舞者輕舒雙臂,緩扭細腰,在樂隊與歌者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與健舞有明顯不同。

唐 黑陶持琵琶伎樂女俑 高三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唐 灰陶女舞俑(兩件)高二一厘米 二一·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鄭振鐸先生捐贈的這一組樂舞俑中,兩件舞俑舞姿舒緩,未有健舞迅捷飛揚之勢。舞者身著長裙短襦,足蹬雲履,與穿胡服軟靴的健舞有明顯不同,正是表演軟舞的裝束。

隋 紅陶黃綠釉宴樂女俑(十件)高一八至二一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鄭振鐸先生捐獻

除了此組樂舞俑,故宮博物院還藏有由鄭振鐸先生捐贈的樂舞俑多件,她們身姿曼妙、面容姣好,雖然滿布歷史的塵埃,但仍然向我們展示著那個時代的輝煌燦爛。在輕攏慢捻與珠歌翠舞中,千年彷彿一瞬;睹物思人,作為這些文物的保護者鄭振鐸先生彷彿也未曾遠離。

原文作者:趙芸格(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器物部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輕盈舞綠腰 慢捻抹復挑:從鄭振鐸先生捐贈的一組陶俑看隋唐樂舞》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來龍去脈:清宮舊藏書畫如何流散?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