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王羲之的《蘭亭序》永遠是一個豐碑和巔峰。在永和九年的陽春三月,那群文人齊聚在山陰蘭亭,吟詩作賦之後,共同推選王羲之為詩集寫下序言。誰也沒有想到,就連王羲之本人也不會想到,這份《蘭亭序》竟然迷倒了一千多年的書法愛好者。

對於《蘭亭序》的真本,大約就是被唐太宗從辯才和尚手中巧取豪奪之後,就沒有了影蹤,據說是被當作心愛之物,陪葬於唐太宗的昭陵。然而,在此之前,《蘭亭序》被製作了多種摹本。最重要的是鉤摹本,即唐太宗命令專門的技師雙鉤填廓方法「複製」真本,這種摹本被認為是最接近原本的,馮承素神龍本《蘭亭序》就是如此。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其次,褚遂良、虞世南等書法家也被邀請當場臨摹《蘭亭序》。這種臨本大致也保留了王羲之的精髓,只不過書法家們自覺或者不自覺流露各自風格,褚遂良臨摹的《蘭亭序》就是其中的佳品。

除了這兩種常見的臨摹本以外,還有一種石刻本。其中唐代歐陽詢手摹並刻石的《定武蘭亭》最為出名,有人甚至認為,它不僅是所有石刻本中最好的,更是「最接近真跡」的。小珏認為,石刻本有其天然的軟肋,一些在紙上的效果無法體現,更不能與雙鉤填廓方法製作出來的神龍本相比。不過,歐陽詢的《定武蘭亭》絕對應該算是經歷最傳奇的。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本來,歐陽詢將此書手摹並經過工匠石刻之後,是放置在唐學士院的。經過了唐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等多朝,都相安無事。直到唐玄宗晚年爆發了安史之亂時,天子、太子、妃嬪倉皇出逃,而安祿山兵不血刃佔領了長安。

不過安祿山所搶奪的是財物,對這份石刻並沒有足夠的興趣。然而,肅宗在靈武即位後,任命了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子儀在統兵作戰的同時,也不忘派人潛入皇宮,訪得這份石刻,並送至當時的大本營靈武。終唐一朝,這份石刻就始終放在靈武。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朱溫篡奪唐朝,建立後梁後,便讓人將石刻送至當時的京城汴州。五代風雲變幻,當遼國皇帝耶律德光攻佔汴州時,準備奪走石刻北還。結果就在歸途之中,耶律德光突然死在殺胡林,而石刻就遺失在此處,消失了近百年時間。

當它再現人間時,已經是北宋慶曆年間,欒城李某到處展示自己所得到的《蘭亭序》石刻。此時的石刻已經名聲大噪,定武地方官員以重金購買了石刻,並保存在官府。這個類似於今天博物館徵集的行為,也讓這份石刻正式定名為《定武蘭亭》。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後來這份《定武蘭亭》自然而然被酷愛書法的宋徽宗索要到皇宮之中,成為了眾多御用收藏品的一件。在不久之後的靖康之變後,宮廷之中珍寶玉器被洗劫一空,可能是金人不識貨,《定武蘭亭》竟然安然無恙,躲過一劫。此時宗澤將它找到,並送給宋高宗。

宋高宗也很喜歡這份石刻,但他此時正在揚州短暫居住,後來因為到處躲避,被迫將《定武蘭亭》揚州石塔之中。大概是因為戰亂頻繁,千頭萬緒之中,宋高宗忘記了這回事,《定武蘭亭》一直在揚州石塔沉睡。

直到三百年後的明朝宣德年間,何士英擔任兩淮都轉鹽運使時,準備修繕揚州石塔,無意發現這份石刻,此時石刻已經缺了一角。他不敢藏私,奉獻給宣德帝,不過卻被宣德帝謝絕,並賜還給他。從此之後,這份《定武蘭亭》就成為了何氏家族的傳家寶,藏於東陽。

碎成三塊的石頭,因上面的324個字,成為稀世之寶

然而,就在明朝萬曆年間,東陽一個縣令借口欣賞,卻突然將它拿起,準備坐轎子離開。當地何氏子弟紛紛圍住,痛斥這個地方官。又羞又惱的縣令,一氣之下將石刻摔在地上,成為三份。

這固然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從此,三塊石刻由三房掌管。只有到了重修族譜的時候,才將其合併,再製作拓片。因此,不要說石刻本身,就連它的拓片也異常珍貴。《定武蘭亭》此後的經歷還算平穩,最終在解放後被浙江博物館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父母只希望她成為觀音的婢女,她卻當上了輝煌帝國的皇后
舍利子珍貴,連存放舍利的容器都精美無比,被評為鎮國之寶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