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智慧與企業管理之道
2018年12月30日,青島市人大代表和企業精英綜合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在青島市人大代表培訓中心開班,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副會長、長春大學網路國學院院長金海峰教授受邀講授「儒家智慧與企業管理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金海峰教授說,今天能夠在青島為青島市人大代表和優秀的企業家於2018年歲尾的時候來彙報心得,感到萬分榮幸,同時也被大家的這種學習精神所感動,中國文化裡邊儒家文化就要求中華民族裡邊的精英要具有這樣的精神,孔子本身就是一個榜樣,一個示範。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在中華文化裡邊,它有一個內在邏輯,社會發展規律,這種發展規律叫「道」,道是一種規律性的描述,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是這樣,社會發展也是這樣。都是三十年一個節點,三十年一個轉變。回顧中國百年發展的歷程:
1919年——1949年,軍事鬥爭的三十年;
1949年——1979年,鞏固政權的三十年;
1979年——2009年,改革開發的三十年;
2009年——2039年,文化繁榮的三十年;
穩定政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這是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必然規律。了解這個過程,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要不斷的強調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是:「道德」。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是路,具有開拓性。道是規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是規律。
道是用腳走路、用頭思考,道重在客觀規律,我們去認知它,但是不能改變它。所以要「知道」。
知道客觀規律之後,就要「養德」,德強調心,重在人文修養,所以要養德。以道得之謂之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易》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之謂之器」。企業管理中,傳統國學的智慧強調的是以道治心,以法治身,以術治器。
如果企業裡邊是領導層,領導者明其道;如果是管理層,管理者強其法;如果是技術人員,一線工人,執行者精其術。領導者理念不清,管理者制度不嚴,產品技術不精,市場就沒有競爭力。道、形、器,道、法、術。如果認清規律之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領導者必須具備中庸思想,以作為一種領導藝術。譬如,當遇到問題感到左右為難,如果平素有「中庸」的學習和訓練,就會意識到,此時還有一條路作為選擇,這條路能讓人從左右為難變成左右逢源。而這條路,往往把矛盾化解為最小、把優勢發展到最大,是一條最穩妥的路、一條創新的路,就是中庸之路。中庸即用中,「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不偏不易,戒過勉不及。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中庸的現代哲學闡釋即為「度」——適度。中庸之道,就是融合儒道、化育萬物的「第三條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之路。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