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韓國電影為什麼能開掛?

韓國電影為什麼能開掛?



《特工》,

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韓國電影。


「這也能拍?!」是很多中國觀眾對韓國電影的觀感。



在中國互聯網上,「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之類的論調屢見不鮮。但韓國電影之所以有今天,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他們的國族主義精神。



韓國電影人為保護本國電影產業所做的鬥爭,為韓國電影產業的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鋪下了穩固的道路。


放眼全球,韓國電影不僅比不過華語電影,論工業、論藝術價值、論經濟效益,可能連全球前十都擠不進。這幾十年來,韓國電影最多也只能拿個最大進步獎。



但在大眾眼裡尤其是中國觀眾眼裡,對韓國電影的評價,多多少少都摻雜著些電影之外的元素。



我們覺得韓國電影好看,並不是指它在藝術價值或是類型片的創新上對世界電影有多少的貢獻,而是因為

我們對韓影獨樹一幟的題材風格、背後強大的工業體系的分外羨慕、嫉妒甚至恨。



也就是說,撇開藝術價值不談,大眾的好評大多來自那句:

卧槽,這也能拍?

 電影《恐怖直播》,其題材和格局讓中國觀眾驚艷,主演

河正宇也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實行電影分級制,百花齊放



韓國電影從本土走向國際,從頹廢走向振興,也就這二十幾年的事情。而這一切的拐點都出現在1998年,

在那一年裡,韓國取消了電影剪閱制度,以分級製取而代之。



審查放開後,韓國電影市場上最熱門的題材,一度都是曾經明令禁拍的內容——時政、暴力、犯罪、恐怖、情色、靈異等等。90後這一代年輕人,誰沒看過《色即是空》?誰沒看過《女高怪談》?


這一脈基因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斷。回顧這幾年在中國互聯網掀起巨大反響的韓影,如去年的《昆池岩》、前幾年的《釜山行》、朴贊郁的《小姐》、羅宏鎮的《哭聲》、河正宇主演的《恐怖直播》、宋康昊主演的《辯護人》、以及最近大熱的《特工》等等,無一不摻雜著上述的幾個元素。

這些電影的最大看點和最大創新點,也來自於對這幾種元素的混搭和解構。


《釜山行》將喪屍片拍出了新境界。



當然,審查制度的廢除只是韓影振興的一個前提。在之後的幾年裡,

韓國電影人為保護本國電影產業所做的鬥爭,為韓國電影產業的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鋪下了穩固的道路。



韓國為保護本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歷來有本國電影配額制度,

它規定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6天的本國電影

。1999年,韓國為加入WTO世貿組織曾經試圖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遭到本國影人的強烈抗議並引起名為「光頭運動」的遊行。


林權澤、姜帝奎、金基德、李滄東…...幾乎所有韓國電影界數得上號的導演都參加了這次運動。

他們統一剃了光頭,懷抱著自己的遺像,只是為了抵抗好萊塢的入侵。

要知道,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在此高壓之下,韓國政府做出妥協,繼續施行本國電影配額制度。




韓國導演風格突出,拍硬片有姜帝奎,拍意象有李滄東。圖/《燃燒》



他們守住了電影人的底線



光頭運動的直接結果就是,當年席捲世界的《泰坦尼克號》,在韓國的票房最終不及他們本國的電影《生死諜變》。



在這個運動中,韓國全體電影人擰成一股勁,沒有向政治和經濟低頭。以《觸不到的戀人》為代表作的導演李鉉升說:「用政治、經濟的邏輯來決定減少電影配額制,這決定就像霧裡看花一樣摸不著頭腦。」



後來在戛納拿到影后的著名演員全度妍更是憤怒:

「以後我們還能看什麼,聽什麼,感受什麼?什麼都換不了韓國文化。」

《生死諜變》劇照。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2016年的釜山電影節。釜山電影節的主席李庸觀曾經不顧釜山市長徐秉洙的強烈反對,堅持上映了一部關於「歲月號慘死事件」的紀錄片《潛水鐘》,由於此事涉及敏感時事,從此釜山政府一直都找電影節的茬。



2015年,釜山市政府削減了電影節的經費,在2016年2月甚至強行罷免了導演李庸觀的電影節主席一職。

釜山電影節派任的幾十名委員,也被釜山市長強行使用「法律手段」進行處分,聲稱他們沒有資格任職,因為沒有經過自己許可。剛烈的韓國電影人當然不會屈服,這件事迅速引發了韓國電影人對釜山電影節的一致抵制。


他們認為,

第一,文化不能向經濟和權威低頭;第二,沒有開放和自由的創作,就沒有韓國電影的今天

。這已經可以說是韓國電影人的兩條基本底線了。電影分級制實行以來

,這已經成為了韓國電影界的共識。


 紀錄片《潛水鐘》英文版海報,英文片名:真相不該隨世越號沉沒。




韓國電影=香港電影+好萊塢電影


韓國大部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要麼就是古裝歷史、南北問題、動作冒險這幾個題材的老調重彈,要麼就是由刺到社會痛點的社會事件改編而成。

這奠定著韓影的基調——獨特的類型電影,和對好萊塢大片的本土化。



在影片選題的思路上,韓影一方面繼承了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敘事傳統,另一方面幾乎照搬了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小人物中心形象、家庭溫情路線和喜劇片、黑幫片、動作片等幾大電影類型。



從《漢江怪物》開始,韓影走向了一條積極吸取好萊塢商業大片模式並進行本土化的道路。此後,《流感》、《摩天樓》、《海雲台》、《田禹治》、《與神同行》等韓國本土的災難片和玄幻片也開始活躍在韓國的銀幕上。



怪獸片火了,韓國就拍自己的怪獸片《漢江怪物》;喪屍片火了,韓國就拍自己的喪屍片《釜山行》;「偽紀錄」恐怖片火了,韓國就拍自己的偽紀錄恐怖片《昆池岩》…....




《漢江怪物》成功地將好萊塢模式本土化。



同時,韓影還保持著向香港電影取經的優良傳統,

不僅表現為在電影中插入無厘頭喜劇人物、家庭溫情主線、小人物的勵志「逆襲」故事,有時候甚至直接翻拍經典香港電影。



2013年有翻拍自游乃海《跟蹤》的《絕密跟蹤》,2018年韓國電影本土票房榜前十中,還有翻拍自杜琪峰同名電影的《毒戰》。


韓國電影《毒戰》翻拍自杜琪峰的同名原作。



更值得研究的是,韓影還存在著一些非常獨特的電影類型。

它既沒有香港電影那樣世俗的煙火氣,也沒有好萊塢電影那樣以個人英雄為主體的強敘事,而是以複雜的政治背景、社會背景為底稿,用影像在上面去簡單勾勒出一副浮世繪。



在南北題材中,這樣的電影有《共同警備區》《特工》《鐵雨》等,在社會問題題材上,也有《熔爐》《殺人回憶》《素媛》這樣極具韓國特色的電影。



以《殺人回憶》為例,這是

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韓國電影之一,但這部以連環姦殺案為噱頭的電影

並不是純粹的犯罪片、驚悚片,而是通過這些案件勾連出了韓國的現代史。韓國電影人非常擅長在類型片中拷問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




《殺人回憶》劇照。




然而,因為工業的關係,這些商業電影大多呈現出一種題材多樣、風格卻極度單一的效果。除了煽情還是煽情,兩個男主的故事也要煽情;除了諷喻政治還是諷喻政治,有時候甚至到了為黑而黑的地步。



所以在整個電影工業中,除了幾位風格比較突出的導演如朴贊郁、羅宏鎮、奉俊昊,大部分韓國導演其實都走上了商業電影流水線的道路。



這幾年來,中國電影人其實也一直在學習韓國電影人的選題思路——熟悉的題材拿來老調重彈,到了中國就是《風聲》和《集結號》(諜戰片與抗日劇),改編刺到社會痛點的社會事件,到了中國就是《我不是葯神》(醫療問題)。


韓國的現實題材電影,對影響了中國近年的電影創作。圖/《熔爐》

馮小剛在《集結號》的拍攝過程里嘗到過和韓國導演姜帝圭(《太極旗飄揚》、《生死諜變》)合作的甜頭,很明顯也學習了一些拍攝戰爭題材電影的方法。

在《芳華》中,馮小剛還強行插入一段戰爭長鏡頭,希望以此來提升影片的逼格。由此可見,韓國商業電影對如今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國產電影,其實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然而,這終歸還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形式問題,要學到韓國電影的長處和精髓,我們還要從韓國電影振興之初開始學起。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代購之死

銀川,比西北更西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當代中國沙雕青年圖鑑
熬夜學習?我看你就是在假裝努力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