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築奇才,深得皇帝喜愛卻下場凄慘,只怪太會為國家省錢
出生在被譽為「建築之鄉」的獲嘉縣(今屬河南新鄉),後來成為明朝建築管理專家的賀盛瑞幼時便受到建築行業的熏陶,耳聞目睹的多半都與建築有關。雖然家貧,但賀盛瑞年紀輕輕便有考功名、立事業、報朝廷的志向。他勤奮好學,數十年苦學如一日,最終收穫了豐碩的成果。
萬曆十七年(1589年),36歲的賀盛瑞高中進士,進入仕途,開始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負。三年後,因在建築領域才華突出,賀盛瑞被提升為工部屯田司主事,正式做起了專業對口的工程事業,負責宮內的部分工程建設。
是年九月,賀盛瑞剛上任便接到一道詔令,令其負責修建景陵(明宣宗與皇后孫氏的陵墓)。賀盛瑞自然是非常高興,覺得自己一展才華的機會來了。可是,還沒等賀盛瑞高興勁緩過來,就有人立馬潑了一盆冷水。原來,因為建築工程涉及巨額的經費預算,各部各司臣工甚至是宮內的大小太監,只要和工程沾點兒邊,都想伸一把手,撈點兒油水。
正因為如此,接下工程的負責人其實還沒開始,就碰上了難題。是堅持按原則辦事,還是隨波逐流,一起撈錢?秉性剛直的賀盛瑞當然選擇前者。工程完工後,向上彙報,賀盛瑞不僅沒超支,反而節省了7000餘兩白銀。得知消息的萬曆驚呆了,宮中以往的大大小小工程從來只有不斷追加預算的情況,到了賀盛瑞這裡,竟然省錢了!於是,萬曆馬上降旨,將賀盛瑞的這一事迹記錄下來,留給眾臣工,特別是工部官員學習。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點著了,賀盛瑞「建築專家」「省錢高手」的兩塊招牌也同時掛了出來。可那幫準備伸手撈錢的臣工太監就急得牙根直痒痒。不過好在「損失」不大,他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誰知第二年,賀盛瑞又接到了一道詔令,讓他會同他人主持修建獻陵(明仁宗和皇后張氏的陵墓)。賀盛瑞於是又接下了這個工程。
工程上能耍的手段無非那麼多,吃回扣、報假賬、以次充好、剋扣經費等,身為建築專家的賀盛瑞又怎麼會不知道呢。於是,賀盛瑞在工程開始之初便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施工標準和規則,並親自監督實施,不給臣工太監任何撈錢的機會。
最終,工程結束,他通過精打細算,共節約白銀1.6萬兩,磚10萬餘塊。收到彙報,萬曆自然又是高興萬分。可有人歡喜,就有人愁。看著本能落進自己口袋的銀子就這樣打了水漂,那幫臣工太監都快氣炸了,一個個恨不得生吞活剝了賀盛瑞。
可眼下賀盛瑞正受到萬曆的信賴,加上賀盛瑞剛直不阿的脾氣,那幫想從中撈錢的官員只有祈禱萬曆下次不要再讓賀盛瑞負責工程了。可惜,萬曆也不傻,放著這樣一個能給自己省錢的忠臣,當然要好好利用了。於是,一年後,永寧長公主墳的修建任務又落到了賀盛瑞的頭上。
有過之前的經驗,臣工太監也都心照不宣了。好久沒從工程里撈到好處的臣工太監,只能一邊眼睜睜地看著工程日漸接近尾聲,一邊緊咬牙根,心疼那白花花的銀子沒有落進自己的口袋。
工程很快結束。按照預算,永寧長公主墳造價原為1.4萬兩,皇帝又恩加1萬兩,共計2.4萬兩,賀盛瑞僅僅花了330兩。由於造價低得離譜,皇太后一開始還不高興,覺得賀盛瑞在玩忽職守、敷衍了事。但等到派人前去現場勘驗,皇太后不得不對賀盛瑞心悅誠服。
永寧長公主墳的工程圓滿完成,賀盛瑞一生的官運也隨之達到了頂峰。因近三年的突出表現,賀盛瑞被升任工部營繕司郎中,負責宮內更加重要的工程項目。
萬曆二十四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將乾清、坤寧兩宮燒了。天降大火焚毀兩宮,這對向來以「真龍天子」自居的帝王而言,自然是不祥之兆。因此,兩宮重建任務立馬被提上日程,緊急操辦。
萬曆這頭急得差點兒上牆,那幫臣工太監卻在心裡暗自偷笑,乾清、坤寧兩宮重建,工程量自然特別大,這簡直就是一塊幾乎要溢出油的大肥肉啊。預算多報一些,一人狠撈一筆,別說這輩子,就是下輩子也不用愁了。於是,負責主持重建的工部理直氣壯地擬出了一個160餘萬兩的造價預算。雖然明眼人一看這預算就虛高,但朝堂之上大都明哲保身,這160餘萬兩的預算最終通過了。
經費有了,誰來具體負責重建呢?朝堂之上自然是各有各的心思。當然,鑒於之前的卓越表現,還是有人把目光瞄向了賀盛瑞。接下任務後,看著這160餘萬兩的工程造價預算,賀盛瑞很是憤懣,最終下定決心,嚴格按照之前的原則:能省則省。
工程開始後,賀盛瑞也不客氣,上來就是簡單粗暴的改革。他先是嚴格控制工程辦事機構的設置,大規模削減閑雜人員,從而減少人工費用支出;然後又堅定落實責任管理制度,推行權責統一,保證工程進度與質量;在人工費用方面,賀盛瑞還推陳出新,提出了「論功不論匠」,一改以往出工不出力的弊端。不僅如此,賀盛瑞還特意從老家獲嘉縣招募了大批精於泥瓦技術的工匠,從而改變了宮內御用匠人磨洋工等弊端。
即便如此,仍有一波想撈錢的人不惜冒著殺頭的風險站了出來。最大膽的就是某徽州商人通過賄賂相關官員,購買木材16萬根,然後以兩宮重建「皇木」的名義逃稅達五六萬兩。逃稅行為當然遭到了抵制與懲處。但出人意料的是,徽州商人竟然勾結東廠太監,花言巧語說動萬曆降下特旨,默許了這一做法。不過,賀盛瑞沒有低頭,硬是頂著違抗聖旨的罪名,抗爭到底。
為了兩宮重建,賀盛瑞得罪了諸多權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只花去了68萬兩,節省了一多半的經費。可以說,賀盛瑞在兩宮重建任務中表現得異常出色,但俗語有云:斷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阻斷一眾權貴的財路,賀盛瑞自然成了眾矢之的。萬曆二十七年,賀盛瑞無故以「冒銷工料」的罪名被貶去泰州(今江蘇泰州),此後再也沒有受到重用。
萬曆四十三年,賀盛瑞落寞地死於任上。若干年後,大明也走向滅亡。如今來看,清正剛直的賀盛瑞被貶謫,無疑是大明王朝逐漸衰落的一個縮影。幸運的是,隨著獲嘉縣「建築之鄉」美名的不斷傳揚,賀盛瑞也逐漸被人們了解、傳播,受到後人的敬仰與崇敬。
※齊國大夫率私人武裝,攻佔三個國家的三座城池,卻因一個承諾被俘
※軍史上最荒唐一幕:架起槍炮嚴陣以待,不防禦敵人而防禦後續部隊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