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映的這十部好萊塢電影輸慘了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電影市場的票房首度超過了410億美元。除了中國市場以9.06%的增幅繼續擴張外,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美國也一掃2017年的頹勢,總票房達到創紀錄的119億美元,增幅為7%。
北美電影市場能在2018年重振信心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於,大製作票房不濟的情況大幅減少,而2017年有多達六部超億美元投資的電影血本無歸。不過,一年下來,炮灰也不在少數。比如以下這十部,製作成本加上宣發費用(通常為製作成本的一半到與之相當)相較票房,簡直慘不忍睹。它們失利的原因各有不同,檔期、宣發等外部因素固然存在,更多的問題還是出在影片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部電影中有一半沒有引進中國內地,可見如今中國市場的缺席對票房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而從另一個角度——其中一半曾引進中國來看,我們觀眾面對好萊塢製造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不會再無條件地為水準欠佳的電影買單。當然,救市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比如成本高達9400萬美元的《古墓麗影:源起之戰》全球票房為2.7億美元,其中北美票房僅5825萬美元,而中國市場貢獻了7849萬美元。
《湮滅》(Annihilation)
出品方:派拉蒙
製作成本:4000萬美元
全球票房:4306萬美元
即便這部科幻片走的是極簡主義路線,但有娜塔莉·波特曼這樣的大牌加盟,4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也算是「良心價」了。只不過,相比此片的野心和88%的「爛番茄」好評率,3273萬美元的北美票房實在過於慘淡了,若不是中國市場的1033萬美元,連製作成本都追不回來。要說原因的話,放在市場反應較冷的2月檔,又撞上《黑豹》這樣的現象級大片,真是難逃一死。
《時間的皺摺》(A Wrinkle in Time)
出品方:迪士尼
成本:1.03億美元
全球票房:1.32億美元
2018年好萊塢各家電影公司的營收已於日前出爐,迪士尼集團不出意外以30.9億美元獨佔鰲頭。不過,這也不代表好萊塢老牌巨頭萬無一失,只不過賴於《復仇者聯盟3》、《黑豹》、《超人總動員2》(分列2018年全球票房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的強勢表現,瑕不掩瑜。事實上,相比往年,迪士尼在2018年失手的次數要更多,3月上映的《時間的皺摺》就是其一。
囊括安徒生文學獎和紐伯瑞文學獎的經典原著、全美最著名的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和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的加盟、2018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免費推廣……一手的好牌最後卻是一敗塗地。要分鍋的話,最大的一口必須歸到導演艾娃·德約列頭上。這是從獨立電影(《塞爾瑪》《第十三修正案》)起家的她參與的首部大製作,她過去習慣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推進的方法,實在不適合奇幻類型的商業大片。希望這次迪士尼幫她交的學費能讓她接下來執導DC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新神族》時(The
New Gods)避免重蹈覆轍。
《虎膽追兇》(Death Wish)
出品方:米高梅
製作成本:3000萬美元
全球票房:4800萬美元
有影評人開玩笑說:「只要布魯斯·威利斯不叫約翰·麥克萊恩,即便他拿著槍,觀眾也不買賬。」然而,這部電影票房失利的真正原因不在於他不叫「約翰·麥克萊恩」,而是在於「他拿著槍」——在呼籲禁槍的浪潮席捲美國的大背景下,一部宣言以暴制暴的復仇動作片未免太過不合時宜。首當其衝,佔據半壁江山的女性觀眾就不會為了這樣的電影買單。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Solo: A Star Wars Story)
出品方:迪士尼
製作成本:2.5億美元
全球票房:3.9億美元
相比上一部「星戰外傳」《俠盜一號》的10億美元票房,《遊俠索羅》的成績無疑是不及格的。雖然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它都不是一部爛片,但頂著「星戰」的名號,它又不夠好。也許,問題根本不在電影本身,而在於迪士尼的過度開發。即便全球「星戰粉」數不勝數,但一年一部的節奏難保不吃撐。
《阿爾忒彌斯酒店》(Hotel Artemis)
出品方:全球之路
製作成本:1500萬美元
全球票房:1274萬美元
要說2018年最倒霉的電影公司,非有中資背景的全球之路(Global
Road
Entertainment)莫屬。其出品的四部電影《阿爾忒彌斯酒店》、《午夜陽光》、《汪星卧底》和《機器猛犬》,無一成功,且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破產重組的危機。而這四部電影中最可惜的莫過於就是《阿爾忒彌斯酒店》。
影片以未來的洛杉磯為背景,講述專為罪犯療傷的阿爾忒彌斯酒店裡發生的奇事。如果這個劇本落在昆汀·塔倫蒂諾或是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手裡,加上朱迪·福斯特、斯特林·K·布朗、索菲亞·波多拉、傑夫·高布倫這些各具特點的演員的助力,沒準又是一部Cult片經典。話說回來,就算是現在這麼一個高開低走的版本,也不至於看不下去。影片上映時宣發的失位,要為它的票房失利負不小的責任。
《高蒂傳》(Gotti)
出品方:垂直娛樂
製作成本:1000萬美元
北美票房:434萬美元
作為專業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大部分電影都遵循這麼一條規律:評分高的票房不一定好,但評分差的票房一定慘。所以,好評率吃了個零蛋的《高蒂傳》,票房連1000萬美元的成本都賺不回來,一點也不冤枉。
影評人杯葛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在於全片試圖美化黑手黨的劇情處理方式,加上出品方垂直娛樂涉嫌買水軍以觀眾之名在「爛番茄」上打較高的分數,更激起路人的反感。縱觀整部電影,也只是可惜了約翰·屈伏塔的賣力演出。
《羅賓漢》(Robin Hood)
出品方:獅門影業/頂峰娛樂
製作成本:1億美元
全球票房:7342萬美元
羅賓漢的故事隔三差五被搬上銀幕,不過近兩部的票房表現都不甚理想。2010年由羅素·克勞主演的那版在全球坐收3.2億美元,但製作成本卻達到了驚人的2億美元。而這部由塔倫·埃格頓主演的「青春版」成績更糟。3000多萬美元的北美票房加上4000多萬美元的海外票房,連本都回不來。即便影片目前還沒有完全下檔,但考慮到後續並沒有在中國內地上映的計劃,虧本已成定局。
說到底,羅賓漢這個題材在今時今日有點燙手。一方面觀眾對故事瞭然於心,不免審美疲勞;另一方面,歐美學界對這個人物的爭議持續不斷,他「拿著並不屬於他的財產來做他的慈善事業」(安·蘭德)的做法,被認為不符合時代精神。雖然這部最新版為了迎合新一代的觀眾,在視覺效果、動作場面、主人公的著裝風格等方面都力求做到與時俱進,但簇新的表象包裹的依舊是老掉牙的劫富濟貧的故事,對人物的剖析並沒有較前作更進一步。
《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The Nutcracker And The Four Realms)
出品方:迪士尼
成本:1.2億美元
全球票房:1.69億美元
2015年的《灰姑娘》和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讓迪士尼嘗到了童話改編真人版電影的甜頭,但2018年的這部《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卻使迪士尼狠狠摔了一跤。
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劇本的先天不足導致情節與人物的虛弱。跟《灰姑娘》和《美女與野獸》改編自迪士尼經典動畫,本就故事飽滿、人物立體不同,脫胎自芭蕾舞劇的《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需要在改編時下大工夫,或是將原本的劇情拓展得更為豐富曲折,或是索性顛覆解構,但本片的編劇沒能清楚地選擇一條路走到盡頭,而是一直在兩條路上彷徨不前,以至於劇情發展欠缺邏輯,畫風詭異奇特。此外,拉斯·霍爾斯道姆和喬·庄斯頓兩位導演一人負責先期拍攝,一人負責後期特效的工作方式,對於一部亟須在畫面和劇情上形成有機統一的奇幻題材影片來說,也並不足取。
《歡迎來到馬文鎮》(Welcome to Marwen)
出品方:環球影業
製作成本:3900萬美元
北美票房:914萬美元
環球影業在2018年上半年憑著《侏羅紀世界2》賺得盆滿缽滿,眼看2018年快走到尾聲了,卻接連迎來兩記重創。相比商業類型片《掠食城市》,披著文藝外衣的《歡迎來到馬文鎮》的票房慘淡程度也是不遑多讓,首個周末北美票房僅235萬美元,第二周即跌出票房榜前十。外界估計,算上宣發費用,環球要為這部電影賠進5000萬美元。
該片出自《阿甘正傳》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之手。你說他的水準一下子倒退到不可救藥的地步,似乎不太可能,但這次他確確實實沒能贏得影評人的心——「爛番茄」的好評率最初僅有16%,之後才慢慢上升到29%,而此類影片的受眾恰恰是最看重影評網站打分的那群人。
《掠食城市》(Mortal Engines)
出品方:環球影業
製作成本:1億美元
全球票房:6313萬美元
在災難般的北美首映周末(僅獲得750萬美元開畫票房)後,就有媒體斷言《掠食城市》會是2018年虧錢最多的電影。好在這部電影已確定將於1月18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還是農曆春節前的最後一部引進大片,雖說無望扭虧為盈,但多少會為環球影業彌補些虧損。
《掠食城市》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菲利普·瑞弗的同名暢銷小說,呈現了一個謹守「城市達爾文主義」的未來世界。多年以前,大導演彼得·傑克遜就將這部小說的影視改編版權收入囊中,不過最終他將自己撰寫的劇本交給了多年的合作拍檔克里斯蒂安·里弗斯執導。然而,影片上映後,最為人詬病的恰恰是乏善可陳的劇情設定,被影評人狠批「沒有靈魂」。
※影像展《在歷史跨越的現場》「解密」改革開放40年小瞬間!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將遷址靜安新業坊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