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印度法學家試圖為日本二戰罪行洗白

外媒:印度法學家試圖為日本二戰罪行洗白

近日,外媒發文:The Indian Jurist Who Tried To Save Japan"s WWII Officials(試圖拯救日本二戰官員的印度法學家)。文章指出,二戰後,對於日本的審判經過了九百多天,澳大利亞法官威廉·韋伯宣讀了由盟軍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判決書,以調查日本天皇和政府軍事官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犯下的暴行。他們都有罪!但是當他在1948年11月12日那天發表講話時,韋伯也提到了七十年後繼續影響多數裁決的反對者。印度法學家拉達賓諾德·巴爾是當時庭上的十一名法官之一,他不僅不同意他的大多數同事 - 而且還將這一判決視為對日本的報復。

外媒:印度法學家試圖為日本二戰罪行洗白

與其他人一樣,這個印度人巴爾得出的結論認為,雖然日本在其佔領的國家和反對戰俘的國家犯下了殘酷的罪行。但是,在他的家鄉印度從英國的統治者那裡獲得獨立的一年後,他對於此類行為異議的主要對象只針對歐洲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於日本,他似乎很包容。面對面臨審判的日本軍事官員 - 包括曾親自下令珍珠港襲擊的東條英機 - 巴爾給出的意見同樣毫不含糊。他寫道:「我認為,每一個被告都是無罪的,起訴書中的每一項指控都是不存在的。」

盟軍在1946年春設立這個法庭時,並沒有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來自這個印度法學家的反對。二戰後美國駐日本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禁止在日本發表巴爾的觀點。一些學者稱巴爾的觀點是虛偽和不誠實的。有人覺得他的觀點自相矛盾,也有人稱讚他的獨立思考。

但是,當巴爾發表了一篇長達一千兩百頁對日本態度的觀點文章時,該文最終在1952年於日本出版,當時幾乎沒有什麼爭議。那時候,美國正式結束了對日本的佔領。研究人員和外交人士表示,這個印度人的觀點立即在日本引起了共鳴。日本人覺得他們對於二戰沒有什麼錯。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教授說,此印度法學家很快成為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象徵。前外交官赫曼特·克里山·辛格說「巴爾的論調在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心裡產生了深刻的共鳴,當時被摧毀的日本剛剛從一場戰爭中恢復過來,在印日雙邊關係的整體發展中,它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標誌。」

這個印度人在1886年出生於今天的孟加拉國,學習數學和法律,在學術界一路高升,此後成為加爾各答高等法院的一名法官。但五年後,他與名聲和爭議擦肩而過。負責對日本審判的另外兩名法官:荷蘭的伯特·羅林和法國的亨利·伯納德 - 也發表了不同的判決,但他們的論據嚴格是技術性的。而巴爾的意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他把法律、道德和政治觀點融合在一起。

他爭辯說,從法律上講,東條英機和其他27名受審者,這其中兩人將在最後判決之前都已經死亡,因此不能被定罪,因為他們所犯的罪行早於國際法關於法庭希望對他們使用的戰爭罪行的規定。巴爾把日本描繪成抵禦共產主義蔓延的堡壘。但他最為人們所不解的觀點是,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主義是歐洲殖民主義無法迴避的一系列事件的一部分。

該印度法學家是極其矛盾的,他對殖民主義進行控訴,同時又拒絕譴責日本帝國主義,這是很難調和的矛盾。從很多方面來說,他的觀點反映了印度國內多年來存在的一種思潮。對於許多生活在過去殖民主義統治下的印度思想家來說,日本在上世紀初作為一個現代大國的崛起——尤其是在當年打敗沙俄之後——證明亞洲國家能夠挑戰歐洲。不過從全球來看,巴爾基本上已經被人所遺忘,部分原因是他的異議破壞了大多數戰後法庭上慶祝勝利的主流觀點。(全文完。大家對此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通賤志 的精彩文章:

外媒:想改寫戰時歷史?日本報紙改變了二戰術語的描述引發憤怒
生活在中國的西方人比在西方的華人要好嗎?外國網友:還是中國好

TAG:界通賤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