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歷經幾百年,卻從來沒有在暴雨中被淹,這些土法還挺管用

故宮歷經幾百年,卻從來沒有在暴雨中被淹,這些土法還挺管用

從朱棣起兵將自己的侄子趕下台之後,他就成為了明朝的新任皇帝,為了讓自己的仕途走得順一些,他將燕京定為自己的國都,同時還在這裡修了一座宮殿,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故宮。從公元1406年開始,當時被稱為是當代魯班的蒯祥就奉皇命接手了這一任務,為了保證能夠讓他滿意,蒯祥從南京的那個皇宮得了些靈感,最終設計出了故宮。

如此大的一座宮殿修建起來當然非常耗時,整整14年的時間,故宮才終於能夠交工,等到朱棣來驗收的時候,這座宮殿已經非常雄偉的落座在北京了。這都是古代匠人們智慧和辛勞的結晶,說起來故宮從建成到現在已經有差不多六百年的時間裡,雖然說它的曾經經歷過多次火災,也經歷過雷劈,還有戰爭的炮火,但是唯獨沒有出現過的就是水災。

北京雖然是內陸城市,但是在暴雨天氣下也會出現內澇,就連現在很多城市都依然會遭受這種「水患」的侵擾,那麼六百多年前,他們是怎麼保證故宮不出現這個問題的呢?雖然說是土辦法,但是時間證明,它是非常有效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土法到底是什麼。

首先說,水都是往低處流的,既然沒有什麼技術能夠改變這一事實,那就只能順著它來,當然要讓水往低處走,首先源頭就要比別處高,所以故宮就被那位設計師整體抬高了兩米,這一點在現在也經常使用,所以沒什麼技術含量。而故宮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是簡單的抬高,而是營造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東高西低。

第二個辦法就是針對雨水的去處。儘管雨水被引導出去了,但是終歸還是要有個取出的,人家大禹當年靠雙手鑿出了一道河渠,而蒯祥則找了三個湖,分別是北海、南海和中海,這三個湖泊的面積能夠達到八十多萬平米,所以附近的雨水都被引到這裡沒有任何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要墊成東高西低的原因。

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溝渠,從商朝人開始就已經有這個辦法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於溝渠的運用越來越成熟,慢慢從地上改成了地下,故宮的下面就有不少下水道,同時蒯祥還在出口處打造了一條龍,這樣有水出來的時候就像龍在吐水一樣,真是完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鐘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奴婢打碎珍貴玉碗,袁世凱剛要追究責任,婢女一句話說在他心裡
他被劉邦判處烹刑,臨死前兩個問題給到劉邦,不僅被赦免還升了官

TAG:分鐘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