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本為本,以本為根

以本為本,以本為根

前不久,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對2017—2018學年所得學分未達到學業要求的32名學生,作學籍預警處理,其中30名學生被「降級」,編入下一年級;兩名學生作退學處理。這是該校近年來針對在校生學業問題開出的最大「罰單」。

類似「罰單」在不少高校開出,很多高校「鐵腕」整治學風。前不久,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決定,對2017—2018學年經補考後學業成績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一次性退學,另外40名學生予以留級處理;由於學分不達標被亮紅黃牌,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從本科轉為了專科;2018年雲南大學有220名畢業生因為學分未修滿等原因無法按時畢業,還有6名學生被要求退學……

進入2018年,教育部對於高校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重視力度空前。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10月17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文件指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記者在多所高校採訪發現,為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很多高校在加強學風建設的同時,紛紛在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大力提倡教授上講台、加強本科基礎課教學、把教學工作質量作為教師職務聘任的重要標準、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持續發力。

改革:聚焦課堂優化課程

在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很多上過周純傑教授課的學生都覺得上他的課「很苦很累」「不好過」。

為提高課堂質量,周純傑會提供20個選題,讓學生在課下自己調研、查資料、做設計,工作量遠不止課上的45分鐘;為防止學生抄襲,周純傑每年會將上一年的50%選題予以淘汰,補充新選題;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交流平台,他把兩周的課程設計延至8—10周,全程安排9名教師和9名助教按照值日表在課下輔導。

談及為何這樣嚴,周純傑堅定地說:「課堂中的磨礪,是我能給學生最大的財富。」

「為本科生講授一門完整課程,且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進入本單位前50%」,這是華中科大教師職務評定的一個必要條件。該校還實施課程責任教授制度,鼓勵「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擔任課程責任教授或加入課程教學團隊。截至目前,全校依託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建有近200個課程責任教授團隊。

課堂是教學主陣地,提高本科教育質量,課堂改革是重要抓手。

南京大學的「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在高等教育界頗有「名氣」,該校正在深化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改革。日前,該校正式出台《關於加強優質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圍繞思政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驗實踐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五類重點課程,啟動新一輪重點課程改造提升計劃。

根據該計劃,南大正著力推進「十百千」優質課程項目,其中包括十門量級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示範性精品課程、百門量級具有國內重要影響的精品教改新型課程和精品學科專業核心課程、千門量級體現南京大學先進教學水平的學科專業特色課程。「十三五」期間,南大將逐步使各類優質課程覆蓋全校所有院系和專業,使全體本科生受益。

在部分專家看來,怎樣提升高校課堂的教學質量不僅是教師關心的問題,同樣也是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反映之一。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就認為,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只有課堂進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

因此,很多高校開始越來越注重抓好課堂教學質量這一學生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這條高校發展的生命線,以課堂教學革命為突破口,奮力推進一流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實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2018年3月,該校以「新時代『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為主題組織開展了全校的教育思想大討論,目前,已組織召開了1場動員大會,15場專家輔導報告以及62場座談會、專題研討會。

「學校強調每一門課程都要注重根植理想信念,凸顯家國情懷,突出價值導向和思想引領。」學校黨委書記鄭永安表示,通過「思想大討論」,南航凝聚了共識。

目前,在南航,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思政功能得到全面強化。教務處處長孔垂謙介紹說,一年多來學校建設了以「物理與藝術」「航天、人文與藝術」等精品課程為代表的「科技—藝術—文化」系列、「大國重器」與工程素養系列通識課程群,開設了以「航空航天概論」「航空航天材料導論」等特色課程為代表的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

「我們還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礪品行、堅定信念、增長見識、提升能力。」孔垂謙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構建了面向全體本科生、四年全覆蓋、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的「群星計劃」培養體系,受到學生的廣泛關注和歡迎。

探索:回歸人才培養本位

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還不夠鞏固,一些學校領導精力、教師精力、學生精力、資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對滯後,評價標準和政策機制導向仍不夠聚焦……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高校存在類似問題。

對此,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以「四個回歸」為基本遵循,提出實用管用的改革思路和具體舉措。要求高校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振興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在實踐中,很多高校正在探路。

七八個學生圍圓桌而坐,教師則走下講台不時與學生互動交流,原本單向傳輸知識的課堂變得熱鬧,師生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是四川大學「探究式—小班化」課堂的一個場景。

「探究式—小班化」課堂,即把學生編成25個人左右的小班,開展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討論,激發想像力、培養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據川大教務處負責人介紹,為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自2010年起,新生進校就按25人編班,「大學英語」率先按照小班組織教學。目前,川大「探究式—小班化」課程9024門次,佔到課程總量的70.5%。

學業考核是學生學習方式的牽引,針對應試教育造成大學生普遍以獲取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學習目的現狀,川大通過「全過程學業評價—非標準答案考試」改革,從兩個方面著力改變:一是督促學生全過程參與學習,不能「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應付期末考試;二是改變單一標準化考試所導致的死記硬背式學習,讓學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獲得高階認知能力。

如今,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宿舍、走廊、花園……處處都是學生交流互動、學習探討的身影,「小班化」課堂改革已經從一項制度設計,走進廣大師生心中,成為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

西南交通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教師李君對近年來學校的本科教育改革感觸頗深。

2015年,李君在學校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修班上,聽到學校支持和鼓勵不同專業教師跨學科組合授課,感覺有趣,就和計算機、材料、設計等專業10名教師,開了一門「從代碼到實物——造你所想」的跨學科課程,指導學生使用專業設備製造出自己想做的物品,從而了解虛擬空間與物質世界的關係。

2014年,西南交大根據學生學習需要,打破學科邊界,打造「混合課堂」。除了鼓勵不同專業教師組團開設跨學科課程外,也鼓勵專家教授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開發新生通識課程和優質示範課程。目前,西南交大已經開發了100多門「混合課堂」課程。

「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我不停地去回顧、整理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李君說,隨著經驗的累積,課會越上越好,也越上越有興趣。

探索實施具有學校特色的完全學分制,是西北大學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2018年7月,該校宣布:擴大學生選擇專業、選擇課程、選擇教師的自由度,讓學校實際教學資源與學生選擇自由度相匹配。配合完全學分制改革,西北大學重新修訂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了與完全學分制相關的24項教學管理制度修訂製定工作,並制定了全新的「學分制下選課」規則。

「完全學分制在現有生源結構和質量基礎上,能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方式,充分釋放學生自身的潛能,使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同時,能夠最大限度激發院系的動力和活力,實現人才培養『精準化』,解決人才培養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說,完全學分制的實施,將極大地撬動和改善學年學分制下,教師教學熱情投入不足、學生學習精力投入不足、教學活力不足等突出問題。

「大學自身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高考錄取率大幅提升,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型到了大眾教育。」武漢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張紹東認為,大學面向未來培養人才,而人才培養的過程具有延時性,基於此,武漢大學提出並實踐了面向新時代的本科教育改革,目的是促使大學回歸人才培養的本位。

在張紹東看來,要構建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服務體系,學校從管理到服務都要堅持學生利益、注重學生參與、推動學生髮展,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通識教育,要處理好學生「成人」與「成才」的關係,用通識教育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

創新:激活師生同頻共振

近年來,南京工業大學實行創新創業教育「雙主體模式」。南京工業大學教學事務部部長董軍告訴記者:「『雙主體』——實際上就是骨幹教師和學生作為共同的創新創業主體,在政府和高校、社會和企業共同作用下,釋放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活力,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項目和吸納學生參與骨幹教師科研創新項目。」

在這個模式下,骨幹教師不再僅僅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而是與學生一樣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指向和承受者,改變了原先學生作為單一創新創業主體的教育模式。

「高校教師既是創新創業的學習者,又是參與者,還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能夠激發高校教師的創新創業潛力,積累知識、鍛煉技能、增強創新創業發展趨勢的把握力,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入新動力。」董軍說。

在南京工業大學,不少學生在「雙主體模式」下創業:2017年3月23日,「久吾高科」在深交所上市,這家學科型公司吸收了大量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該校陳蘇教授指導,餘子夷等同學組成的團隊獲得了贏在常熟創業大賽特等獎,收穫了獎金和創業基金各100萬元……

要提升質量,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作用是關鍵。

而這,成了很多高校的共識,越來越多的高校領導將注意力向本科聚焦的同時,注重引導教師們將精力向本科集中。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一直在探索學業導師制,在本科新生導師名單中,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均列其中,導師從課餘思想交流、行為指導、帶教科研等對學生進行引導。該校利用信息化平台通過師生三輪互選,2016級、2017級全部7000餘名學生與遴選的480餘位導師結了對子。

該校校長俞濤表示,學業導師制內涵逐步拓展並推進教學相長,不斷創新教與學。建立了以引導學生參與導師科研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創新項目為重點,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學科競賽為關鍵點,以學生參與導師科研繼而轉化為畢業設計課題為目標的四年一貫制「導」與「學」培養模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眾多高校在堅持讓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同時,推動全體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持續重視教師教學發展事業,加強教師能力建設。

很多高校大力推動有崇高榮譽稱號的名家走上本科教學一線,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並開出保障政策:對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加大獎勵力度,對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人員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額度,等等。教師們紛紛全身心投入本科教育、創新授課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華中科大於2017年啟動課堂教學卓越獎、優質獎的評選,在「華中學者計劃」的基礎上增加了教學激勵實施細則。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學校用於本科教學的津貼和教學優秀獎勵的獎金累計超過1億元。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該校結合學科特點開展「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改革、教師批判性思維、「三明治」教學、微格教學、翻轉課堂設計等多項教師培訓活動。2012年至2017年底,學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舉辦工作坊173期、講座38期,培訓教師累計5110人次。

本科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華中科大目前共培育出國家級精品課程49門,國家級網路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113門。

「我們長期秉持『以本為本,以生為綱』的核心育人理念,將培養能夠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的人才作為重要使命,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不斷擦亮『學在華中科大』的名片。」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說。

為滿足學生髮展需求,武漢大學分別成立了本科生院和代表本科培養水平最高的學院弘毅學堂,每年拿出600萬元獎勵潛心教學且教育質量好的教師,2017年底又拿出2000萬元獎勵從事全校公共基礎課教學的教師,對辦學前景不明朗的專業停止招生以及採取多種措施引導高層次人才上基礎課等。

湖北文理學院黨委研究決定在原有工作經費不變情況下,設立協同育人工程專項資金,其中兩個100萬元各用於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教師100萬元重點資助和獎勵優秀教案評比、優質課堂講授,學生100萬元主要獎勵優秀課程筆記、優秀課堂作業等,在關鍵環節發力,強力推進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

多措並舉之下,高校學生面貌一新。

如今,在眾多高校,學生聽課從往後躲到往前排坐,從玩手機到抬起頭專心聽講,從望天花板到都認真做筆記了。教師受到鼓舞,更加用心備課,用情授課,教學效果得到有力促進。

(統稿:本報記者 王強 采寫:記者 程墨 馮麗 魯磊 繆志聰 董少校 實習生 毛軍剛)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08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清華學霸演講:你可曾為學習拼盡全力?轉給孩子看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