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懂勢,才能做事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孫子兵法》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求之於勢」。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認清形勢、選擇時機、順勢而為,才能把事情做好。
古代齊國有一句俗語:「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意思是,就算智慧過人,冥思苦想也比不上順勢而為;就算有再好的農具,反季節耕種也比不上應季的收成。
先懂勢,後做事。這就像站在山頂,向下推動一塊滾圓的石頭,只管讓它沿著陡峭的山坡滾下來,省心又省力,事半功倍。
俗話說:「火借風勢,水借山勢。」順風時不必煽風點火,火就能憑藉風勢燒得很旺;順水時不用划槳撐篙,船也能乘著波浪自在漂流。
杜甫有詩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俗話也說「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就是借了「山勢」;李白詩曰:「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大鵬展翅,也是借了「風勢」。
古時候,包青天升堂斷案,把犯人押上大堂,狗頭鍘擺在一旁,王朝馬漢站在兩邊,三班衙役將水火棍在地面上使勁敲打,拉長了聲音低吼著「威武」,先把犯人嚇得直打寒顫,包公再將黑臉一板、怒目一瞪,最後一拍驚堂木,犯人早就心慌腿軟,十個里怕是有九個都不需要審問了。這就是有效利用了「人勢」。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手下謀士范增也是韜略過人,卻兵敗垓下,難回江東;劉邦運籌帷幄比不過張良,衝鋒陷陣比不過樊噲,卻能得天下。正是因為劉邦善於審時度勢,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明智選擇。
起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楚霸王項羽率先帶兵北上,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率領5萬楚軍戰勝了20萬秦軍,以少勝多贏得了勝利,卻大大損傷了楚軍的元氣。
劉邦則不同,他很清楚自己處於弱勢地位,因此選擇從秦軍防守最薄弱的西邊攻入關中,一路上能戰則戰,不能戰就果斷繞行,順勢則進,逆勢則退,把風險降到最低,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等到垓下之戰,楚強漢弱的局面終於發生了逆轉。劉邦抓住時機,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向楚軍發起進攻。在不利的局面下,項羽再度逆勢而為,在東歸的路上發起反擊,可惜這次卻沒能出現奇蹟。楚霸王被困垓下,在四面楚歌聲中自刎於烏江。
由此可見,如項羽一般神勇,不能佔到勢,也很難扭轉局面。而像劉邦那樣,懂得順勢而為,終於開創豐功偉業。
雷軍總是說:「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看似俏皮,其實是他一生中非常寶貴的經驗。懂勢,才能做事。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