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階段
彌勒菩薩 約3世紀 灰色片岩 高163.2 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佛教早期的造像
當佛陀在世的時候,是反對偶像崇拜的。佛陀糾正了當時婆羅門教的一些錯誤認識,其中就包括偶像崇拜。在印度阿育王時期,作為佛門的大護法,阿育王十分崇敬佛陀,造八萬四千個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分布到閻浮提;在國內大興佛教,並將佛教推展到周邊國家和地區。佛陀是人天師表,莊嚴無比,智慧福德圓滿無缺,不是人間凡夫的雕塑畫像所能完美體現的,貿然雕塑佛像,有褻瀆佛陀的可能。
大約在佛陀滅度六百年之後,佛像開始漸漸多了起來。無論從修行上還是藝術上,都成為一個十分令人矚目的現象。這也表明我們已進入了像法時代。隨著人們根器越來越差,對佛陀意旨的理解也越來越艱難,必須要藉助佛像來表正法修行悟道了。
釋迦摩尼祥 約3-4世紀 片岩 高46.4 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像法時代的佛教造像特徵
漢代以前的佛像比較少,主要以塔為主,以法LUN為主,凡表現佛之處,均以佛座、足印、手印、或菩提樹等象徵物來代替。其中最主要的表法形式是塔,因此,在正法時期是以造塔為主,用塔來表法。
龍門石窟大佛
漢代以後,中國的佛像受到了老莊、孔孟文化的影響,但仍舊帶有一些古印度的風格。這是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一個階段。這也表示,中國進入了像法時代。
響堂山石窟菩薩石雕像
在那個時代,造像者以修行人為主,這是貫穿整個像法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這一點非常重要。造像者首先要理解佛法,進而將自己深刻的信仰體悟融入到佛像的建造中,以表達這種氣息和韻味。這就意味著修行是造像的前提。也就是說,造像者必須要修行,必須對佛法有深刻理解。
北齊 青州龍興寺造像
從這個角度來說,正法時期,以聽聞為解脫之道。在像法時期,以佛像和佛經來表達佛法。但在像法時期,信心不容易建立,必須要藉助佛像、佛經不斷熏習,藉助理論,反覆講解,依託這些外在的形式,來提升堅固信心。
因此,我們從事佛像雕塑,最應該繼承的是像法造像時代的原則,因為這是最接近佛陀本意的原則和風格。
北魏 鞏義石窟寺造像
末法時期的造像風格
我個人認為,末法時期的造像是開始於一部經書—《造像量度經》。為什麼要有這樣一部經書的結集呢?因為造像缺乏一個標準,造像者背景不同,有的是修行人,有的是功德主,有的則是官府資助的,有的是民間的……各自想法、理念不同,造像的意圖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為了統一這種風格,就需要一個規範,於是就有了這部經書。
這部經書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後世人在理解、運用上則會出現偏差。最大的一個偏差,就是佛教造像出現了公式化、模式化、流程化的趨向。這樣,也就把塑像者的靈性、創造性給壓制住了。
現代工藝化的佛像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根性都不同,因而對佛陀的理解、對法的領悟程度也是有偏差的。這種偏差並不會導致造像的根本分歧,因為佛陀精神的本質如果抓住了,像雖不同,其中的氣質和神韻,其實都是一致的。這也是塑像者自身創造性的來源。
從唐代到宋代,由像法時期進入了末法時期,從佛教造像上看,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唐以前,佛像是沒有媚俗的,精神都在骨子裡,不在衣服上;而宋以後,就把裝飾、衣服、顏色等提到一個極高的高度,開始強調線條、比例、規矩等等。
北齊造像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如果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作個比方的話,像法時期的造像有點像寫意,關注其中的精氣神,注重傳達其中的內涵本質;末法時期的造像,則更像是寫實,更關注其中的技巧,因此,這裡面就有了很多的匠氣。
像法時期也未必就沒有匠氣,但由於像法時期的造像充滿了對佛陀的崇敬,其中包含有很深的情感,於是就把這個匠氣給壓下去了,或者稀釋掉了。而在末法時期,造像越來越精美,比例越來越嚴謹,技法越來越高明,但其中的崇敬、真摯的情感卻少了許多。
如何回歸像法時期的造像風格
現在的美術教育很發達,高考之前,強攻一段時期,都能考出不錯的成績。為什麼呢?因為技巧確實是一個「無他,唯手熟爾」的東西。比如說學雕塑的學生,如果有十年的反覆練習,他的手指也就足夠靈活了,他就有了足夠嫻熟的技巧,可以通過雕塑的形式任運自如地傳達他的內心意圖了。
北魏 洛陽 永寧寺造像
但是,由能夠從事雕塑到能夠進行佛教造像,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任何人只要經過雕塑藝術的反覆訓練,都能如實地刻畫一種形象,也能傳達內心感受。這就表明,造像的本質是在傳達造像者的內心。因此,最終的問題,還是落腳在了造像者的內心上。
北齊 青州龍興寺造像
所以說,我們要向像法時期的造像原則學習,最好的途徑,就是修行者從事造像。因為造像者的修行程度是很關鍵的因素,而造像的技巧,則可以退居其次了。
作為佛教造像,向像法時期學習,能夠收穫什麼?或者說,一個造像者,最終是收穫了一尊佛像?還是收穫了一個藝術品?還是其他什麼?其實,我們首先能夠收穫的,是在佛法上的收益,而不是藝術創作。因為藝術創作,也是服從於佛法學習的,造像,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是契入佛法的道路。
北齊 青州龍興寺造像
我們在學習像法時期造像的那種風格、感覺、韻味甚至技巧的時候,都難以迴避學習他們的思想、信仰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當我們學習他們的雕塑的時候,其實也在接近他們的生活方式,接近他們真誠契入佛法的精神,也就是離佛陀更近了一步。
北齊 青州龍興寺造像
現在的佛像都做得金碧輝煌,十分強調莊嚴、神聖、高貴。佛陀當然莊嚴、神聖、高貴,但佛像所透顯的內涵卻不僅於此。佛像真正的初衷,以及最終的目的,是給信眾以深刻的啟發。如果僅僅是雕塑品,那麼它就不足以弘揚佛法。這種啟發不是從技巧、工藝上來的,它是造像者內心最真誠的信仰,經過最艱苦的修行磨鍊,最終傳達到佛像上去的。修行人內心的虔誠和對法的領悟,通過佛像傳達出強烈的感染力和攝受力,就能夠給予信眾啟發,使他們萌生信心,產生崇敬,親近佛陀。
TAG:鑒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