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坦: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
圖說:劉永坦 來源/光明日報
劉永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長期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新體制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的系統研究。他在雷達系統與信號處理技術領域有著精深的造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他負責研究的「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在雷達研究中,他發展了運動補償理論,並針對大帶寬信號與系統提出了新的補償理論。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從未止步的努力。他將強大祖國國防作為畢生追求和堅守,領導和培育的創新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新體制雷達研究並成功實現工程應用,技術成果國際領先,在保衛祖國海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強大作用。
從小埋下科技報國心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家書香門第。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劉永坦在母親的教導下,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慾和愛國心。父親也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
1953年,懷著投身祖國工業化的決心,劉永坦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成績優異的他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短暫的兩年時光,他毫不懈怠,扎紮實實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了大學講台,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1979年6月,劉永坦到英國進修和工作。在伯明翰大學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國家因此致力研製新體制雷達,從而使「千里眼」具備「火眼金睛」的本領。「中國也必須要發展這樣的雷達!這就是我要做的!」劉永坦說。
1981年的金秋,進修結束後的劉永坦立刻起程回國。此刻,他的心中已萌生出一個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我學有所成,當然要回國。在英國,無論我工作多麼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績,終歸是在給別人幹活。回到祖國,我可以堂堂正正地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心情是何等舒暢!」
開創中國新型雷達之路
當今世界千餘種雷達中,新體制雷達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領域也都有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國家曾經對其進行過突擊性的攻關,但由於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因素,最終未獲成果。
劉永坦根據當時世界上探測雷達的最新技術信息,運用自己在國外取得的科研新成果,採用了獨特的新式信號與數字處理技術,提出了我國新型雷達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促成了項目的啟動,並組成6人科研小組。經過10個月的連續奮戰後,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誕生了。1983年夏天,國內研究雷達的最知名專家們對這個論證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0年4月3日,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劉永坦及其團隊的新體制雷達技術終於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當時團隊成員都流淚了,為的是成功後的狂喜,也為八年來不為外人知曉的艱辛——為了節約時間和經費,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常常在條件惡劣的試驗現場一干就是幾個月,臨到春節前一兩天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短短几天之後又得返回試驗現場。
嚴謹治學培育桃李
劉永坦既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從教60年來,劉永坦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講授過專業數學、電工基礎等10多門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又講授了統計無線電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新課程。1989年5月,他主編的《無線電制導技術》作為全國統編教材出版。幾十年來,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兩部專著,主審多部著作。
劉永坦培養研究生更看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願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他也反對學生選那些華而不實、脫離國防與經濟建設的「空題目」,主張「真刀實槍放到真實的環境里去鍛煉」。他的博士研究生們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劉永坦說,「新體制雷達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完成,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還很迫切,所以我不能懈怠。」
※2018年10大最奇怪的醫療案例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CRISPR雙雄在港同台發聲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