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詩詞里的「江湖」,3首《俠客行》,篇篇「劍氣」奪人!

詩詞里的「江湖」,3首《俠客行》,篇篇「劍氣」奪人!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粹。詩詞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包羅萬象,可以說世間任何形態和景緻均可入詩。詩詞流派也很多,從宮廷,到閨中,到塞外,到田園,再到親情、愛情、友情,無不斑斕萬象,形形色色。

在詩詞界,有這麼一種詩,叫「江湖詩」。何為江湖?江湖,最初為春秋時期道家的哲學用詞,在中國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義。但最廣為人知的還是金庸筆下的那個「江湖」!

說起江湖,自然離不開武俠。江湖是武俠的場所,武俠又是江湖的演義。眾所周知,金庸先生一生共完成14部長篇小說,和1篇短篇小說。其中有一部作品叫做《俠客行》。

光聽這部小說的名字,就已經瀟洒肆意,殺氣凜凜。其實金庸的這部小說名字,最初源於詩詞,在詩仙李白的筆下,曾有一首詩作,名為《俠客行》。

以作者之見,金庸先生應該是很崇拜李白的這首詩的,因為在小說《俠客行》的開篇,就引用了李白這首詩作為「開篇詞」,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

唐·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據考證,李白的《俠客行》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唐代時,遊俠之風頗為盛行,年輕人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創作完成的。

李白《俠客行》開篇從遊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將遊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面前了。

進而寫遊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全詩瀟洒肆意,大氣凜然,意氣風發。

歷史上,除了李白的《俠客行》,還有兩首俠客行,分別出自溫庭筠和陳子良的筆下。

唐·溫庭筠·《俠客行》

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闕。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餘血。

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

溫庭筠的這首詩和李白詩的背景幾乎一樣,都是在唐朝遊俠之風盛行的狀態下寫就的。開篇兩句描寫了環境,陰雲密布。「寶劍黯如水,微紅濕余血。襯托和描寫了俠客的形象。遊俠身上的寶劍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劍上還沾染著仇敵微紅的餘血。字面上給人的陰森之感,更彰顯了遊俠的氣概。結尾二句「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由俠客胯下的飛馬來交代遊俠的行跡。

唐·陳子良·《俠客行》

洛陽麗春色,遊俠騁輕肥。

水逐車輪轉,塵隨馬足飛。

雲影遙臨蓋,花氣近薰衣。

東郊鬥雞罷,南皮射雉歸。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陳子良,字不詳,吳人。生年不詳,卒於貞觀六年。隋朝時,任軍事統帥楊素的記室。到了唐朝,官右衛率府長史。與蕭德言、庾抱,同為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學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兩唐書志》傳於世。

陳子良的這首遊俠詩,和李白,溫庭筠的感覺和境界迥然不同。他筆下的遊俠,趁著春光,尋花追夢,可以說是花花公子版的愜意。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了不同的韻味。

讀者們,關於「黃昏」詩詞,你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賞鑒 的精彩文章:

李白:「床前明月光」!這個「床」,根本不是你想像的「床」?
「楊貴妃」死因之謎!歷來眾說紛紜,這一觀點「蓋棺定論」!

TAG:文史賞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