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能力發展評估
2017 年,歐洲航天能力評估總分為57.35 分,位列全球第二,落後美國36.87 分,領先中國10.26 分。從5 個評估維度看,歐洲在政府支持、產業發展和創新發展維度較為出色,僅落後於美國,居於全球第二的相對領先位置,在技術能力和保障能力維度則稍有遜色,落後於美國、俄羅斯、中國,處於全球第四的位置。整體來看,歐洲航天能力處於全球第一梯隊,保持對美國的追趕態勢,特別是在航天產業發展維度與美國差距不大。
1
最新發展情況
歐洲航天發射次數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17 年,歐洲共進行了9 次發射活動,且9 次全部成功,與2016 年度相比發射次數持平,維持近5 年發射次數峰值水平。從航天器所屬國家看,2017 年歸屬歐洲的航天器數量為44 個,相較2016 年翻了一倍,落後美國和俄羅斯、領先中國,位居全球第三位。
歐洲在軌運行航天器數量位居全球次席。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歐洲在軌運行航天器共計276 個,位居全球第二位。按技術領域統計,通信衛星141 顆,歐洲近5 年發射次數和航天器數量統計圖導航衛星21 顆,對地觀測衛星52 顆,預警監視衛星2 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55 顆,空間探測器5 個;按航天器用途統計,軍用衛星56 顆,民用衛星89 顆,商用衛星131 顆,商業衛星佔比約為48%。
歐洲航天預算近年來保持穩健增長,構成了其航天能力持續提升的牢固基礎。歐洲的航天預算整體上可分為兩大部分,即泛歐層面的歐洲航天局(ESA)預算,以及各個國家用於本國航天項目的預算。ESA預算自2011 年以來已經實現連續6 年增長,在2017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7.5 億歐元。從投資重點看,對地觀測、運載和導航是歐洲重點投資的前三大領域。
2
歐洲航天能力發展分析
· 政府支持夯實有力,戰略規劃穩步實施
歐洲在政府層面對航天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將航天視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重要抓手,制定了清晰的戰略規劃,持續投入經費預算,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大力推動航天發展。
歐盟及歐洲主要航天國家堅持以頂層戰略規劃為指引,推進航天有序發展,並基於這種思想制定了清晰可行的航天戰略規劃,並輔以配套政策、法規予以推進落地實施,這是指導歐洲航天發展的頂層框架。
在航天活動管理方面,歐洲建立了層次清晰、權責統一的管理機制。儘管英國脫歐事件曾一度引起業界對歐洲航天一體化的擔憂,但截至2017 年底,英國仍在ESA 的框架下開展航天活動, 並在ESA 2018年度預算中正常出資,這表明歐洲航天一體化發展的整體框架仍在推進。
在國際合作方面,歐洲把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作為其航天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憑藉一體化與多元化並存的天然優勢,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泛歐層面以及主要航天國家合計對外簽署的國際合作協議多達24 項,涉及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11 個國家。
· 應用衛星及空間探測能力優勢明顯,載人航天藉助國際合作適度發展
歐洲重點發展通信、遙感、導航等應用衛星領域,競爭力優勢明顯。從評估結果看,歐洲在通信衛星領域最具競爭力,「通信衛星體系完備度」和「通信衛星平台能力」兩個指標的得分以微弱劣勢落後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
歐洲高度關注空間科學,特別是一些重大基礎性空間科學問題研究。深空探測是歐洲重點發展的技術領域,起點高,能力強,特別是近些年在全球率先開展了多項具有開創性、引領性的空間探測任務,綜合技術能力僅次於美國。
歐洲不具備獨立開展載人航天及貨物運輸的能力,也沒有在役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主要通過參與國際合作的方式展開,特別是始終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關係,積極跟進載人航天領域前沿發展。
· 航天保障能力存在短板,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歐洲航天保障能力短板現象明顯,發射保障能力遠遠落後於其衛星研製保障能力。
歐洲航天工業體系完備,具有強健的衛星製造保障能力。衛星製造業包括衛星製造以及部組件和分系統製造,位於整個衛星產業的上游。歐洲擁有數量眾多的宇航系統集成製造商,包括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ADS)、泰雷茲- 阿萊尼亞航天公司(TAS)、德國不萊梅軌道高技術系統股份公司(OHB)和英國薩瑞衛星技術公司(SSTL)等。
歐洲發射基礎設施明顯不足,能力略顯單薄,目前僅有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開展航天發射活動,這導致歐洲「運行發射場數量」指標的得分遠遠落後於美國、俄羅斯、中國,僅與以色列、巴西、伊朗等國家持平。
· 航天產業競爭力強勁,「新航天」經濟蓄勢待發
歐洲航天產業規模龐大,產業化發展程度高,是世界航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部具有較為完備的衛星製造產業體系,形成了大、中、小、微等不同規模衛星製造商並立的發展格局;在外部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在衛星製造領域競爭力強勁,足以與美國衛星製造商相抗衡。
在商業航天發展環境方面,歐洲商業航天發展具有天然的有利發展土壤,政策環境寬鬆且規範,政府與工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公私合作關係,且泛歐層面及主要國家均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發展。
從國際市場佔有率看,歐洲在衛星製造領域競爭力極其出色。2017 年,歐洲宇航製造商除與美國一網公司(OneWeb)簽訂了900 顆通信小衛星研製合同外,還與土耳其、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家的運營商簽訂了14 顆衛星的研製合同,涵蓋通信和遙感領域,涉及大型、中型衛星和小衛星。憑藉強大的競爭力,歐洲在「年度簽訂的國外航天器製造訂單數」指標方面表現優異,獲得滿分。
3
結束語
歐洲航天活動迥異於其他任何一個航天國家,其政治經濟結構的獨特性決定了歐洲航天決策機制的獨特性。在踐行多元一體的特色發展過程中,歐洲堅持多方互動、常態協商、互惠共贏、一體發展,實現了技術發展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確保航天競爭力始終處於國際領先行列。
作者:付郁
來源:《國際太空》2018年12期
※美軍下一代通信衛星體系發展分析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公示,多位航天人物入選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