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談滿族

周恩來談滿族

一、滿族是一個有本領的民族

1、滿族不過幾十萬人口。但是它建立的清朝,統一中國長達二百多年,正說明它是一個有本領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今天我國的版圖這樣廣大,就是從清朝繼承過來的。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應該承認清朝對此是有貢獻的。

《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1957年3月25日),《民族政策文選》第111一112頁。

2、滿族建立的清朝政權,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漢各朝,都沒有清朝那樣統一,清朝起了統一的作用。另一件事就是繁榮了人口。中國人的增長,在清朝是相當大的。這是它有功的一面。

《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957年8月4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62頁。

3、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它做了許多壞事,所以滅亡了。但也做了幾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國許多兄弟民族聯在一起,把中國的版圖確定下來了,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第二件,清朝為了要長期統治,減低了田賦,使農民能夠休養生息,增加了人口,發展到四萬萬人,給現在六億五千萬人口打下了基礎。第三件,清朝同時採用滿文和漢文,使兩種文化逐漸融合接近,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清朝在確定版圖、增加人口、發展文化這三方面做了好事。

《接見嵯峨浩、溥傑、溥儀等人的談話》(1961年6月10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20頁。

4、有些滿族話,漢族吸收了沒有?我看是有的。有許多滿族語彙轉為漢族,豐富了漢族。穿衣服也是這樣,漢族的婦女在辛亥革命以後穿起旗袍,這還不是滿族的服裝?漢族吸收滿族的文化很多,這也可以說是帶點同化的性質。

《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957年8月4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55頁。

二、要正確看待滿族

1、清末,鼓動革命的文章,例如鄒容寫的《革命軍》,現在讀起來還會感到痛快淋漓。當時人們把滿族說得壞些,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今天就不能再那樣看待滿族了。因為過去統治中國的是滿族中的統治階級,而不是滿族整個民族。即使談到滿族統治階級,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1957 年3月25日)。《民族政策文選》第112頁

2、滿族統治階級入關統治中國近三百年,奴役各族人民,雖然曾使中國一度強盛,但最終還是衰敗了,這應由清朝的皇帝和少數貴族負責,滿族人民是不用負責的,他們也同樣受到災難。

《接見嵯峨浩、溥傑、溥儀等人的談話》(1961年6月10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19頁

3、清朝所做的壞事,歷史已經做了結論,用不著多提,做的好事是應該講一下的。漢族是個大民族,也做了很多好事,這就不用提了。這個思想不是我的,是毛主席多次講過的。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要說明就是和滿族人結婚了也用不著自卑;我稱讚了清朝做的好事,也不要驕傲。

《接見嵯峨浩、溥傑、溥儀等人的談話》(]961年6月10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20頁

4、任何民族都有它的民族心理感情。漢族因為居於勢優地位對少數民族的心理感情是不容易體會的。比如,在承認滿族的問題上,就經歷過一段曲折的過程。辛亥革命以後,由於推翻了清朝,整個滿族也抬不起頭來,他們用漢文,改滿服,有些人還改了姓氏。從形式上來看,滿族和漢族沒有區別了,可是實際上,滿族還是有它自己的民族感情的。不能設想,滿族和漢族雜居了二百多年,今天滿族就沒有特點,完全和漢族一樣了。

《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1957年3月25日)。《民族政策文選》第114頁

5、如果同化是一個民族用暴力摧殘另一個民族,那是反動的。如果同化是各民族自然融合一起走向繁苯,那是進步的。這種同化本身就有推動進步的意義。現在滿族和漢族,語言文字相同,就更容易合作。

《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957年8月4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55頁

三、要恢復滿族應有的地位

1、 現在的問題,是要恢復滿族應有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後,北洋軍閥、國民黨反動政府歧視滿族,滿人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族,幾乎完全和漢人同化了,分不清了。民族將來是要互相同化的,這是自然發展的結果,但不能歧視,不能強制。因此現在還要把滿族恢復起來,事實上一九四九年以後已開始這樣做了。

《接見嵯峨浩、溥傑、溥儀等人的談話》(1961年6月10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319,320頁

2、滿族,從長白山發源,進入中原的時候,只有幾十萬人,到清朝最盛時,差不多有四五百萬人。清朝亡了以後,滿族還是存在的。滿族採納了漢族的文化,首先是文字,以後又逐漸採用了漢族的語言,把自己的語言文字丟了,好象跟漢族沒有區別了,實際上還是兩個民族。

《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957年8月4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55頁

3、在清朝時候,對漢、滿通婚也不是絕對限制的。到辛亥革命以後,通婚的更多了,民族間的界限也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了。解放以後,承認了滿族。在普選進行人口調查時,填表承認是滿族的有二百四十萬人。看來比過去少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因為有些人和漢族通婚,又算漢族,又算滿族,填表就不填滿族了。其實,那就看怎樣填法了。

《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957年8月4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25頁

4、在第一屆政協第一次會議中,滿族沒有作為民族單位被邀請,這是一個錯誤,當時以為滿族已經沒有什麼特點了。到了召開第一屆政協第二次會議的時候,才有了滿族代表出席。當承認了他們的民族地位以後,滿族人過去幾十年來抑鬱的感情才舒暢了。

《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1957年3月25日)。《民族政策文選》

下邊再轉載一篇來自黨媒人民網:周恩來提出要恢復滿族應有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曾到內蒙古、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視察,帶去了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有些地區他十分想去,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但是,他的心和每一個民族都是緊緊相連的……

「我們主張把全國各民族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民族大家庭」

1957年3月,北京寒氣未盡。

但是,由於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提出,人們感到的政治氣候卻是春意融融,冰消雪化。

在這種民主、祥和的氛圍下,政協全國委員會於3月17日至26日,邀請來京協商建立壯族自治區的廣西省代表團全體成員、廣西的政協委員,以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工作的廣西籍人士,就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問題進行協商和討論。

對這個問題,中共廣西省委在1956年10月曾經根據中共中央的倡議,在黨內外進行醞釀和討論。12月,政協廣西省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又把這個問題作為主要議題進行討論。討論中出現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把廣西全省改建為壯族自治區,這個被稱為「合的方案」;另一個方案是把廣西劃為兩部分,即保留廣西省的建制,管轄當時廣西省的東部,約佔全省面積十分之三。另外,把西部壯族聚居地區約佔全省面積十分之七的地方划出來建立壯族自治區。大家把這個稱為「分的方案」。

是採取「合的方案」,還是採取「分的方案」呢?代表們正是帶著這個問題來北京參加討論的。

周恩來親自主持了會議。會議一開始,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發言提出了關於建立壯族自治區問題的一些看法和意見,圍繞這些看法和意見,會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3月25日,是會議結束的日子。周恩來在會上作了總結性發言。

周恩來臉露微笑,他的目光環視了一下會場,說:「這次座談會開得很好,收穫很大,各方面的意見都聽到了。在個別具體問題上,少數人的意見有些出入,這是難免的,因為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意見總會有出入的。可是在基本問題上,即在壯族必須建立省一級的自治區的問題上,在合的方案比分的方案為好的問題上,絕大多數人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就是很大的成功。」

接著,周恩來說:「我們主張把全國各民族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民族大家庭。在各民族相處中,第一,漢族一定要自覺,遇事應多責備自己,要嚴於責己,寬於待人。這樣少數民族也就會跟著漢族的樣子做,各個民族就會真正自願地合起來。第二,要在民族大家庭中搞好團結,不能怕麻煩,一時怕麻煩,日後就會生出更多的麻煩來。」他指出,對待民族問題,要作歷史的分析,並且要有階級觀點;在有階級的社會裡,民族問題離不開階級問題,但是民族問題又不完全等於階級問題,所以這兩個問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周恩來精闢的論述和分析,使代表們點頭稱是。大家的疑慮消除了,思想統一起來。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首府設在南寧。

「要恢復滿族應有的地位」

滿族是56個少數民族之一。但是,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卻沒有滿族代表的位置。周恩來發現問題後,提出「要恢復滿族應有的地位」。

1957年3月,周恩來在政協召開的討論廣西壯族自治區問題的會議上,全面闡述了如何正確對待滿族的問題。

周恩來指出:滿族不過幾十萬人口,但是統治中國長達200多年,正說明它是一個有本領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但是到後來,西方資本主義侵入,它抵擋不住外國的侵略,它腐化了,漢人再不能忍受它的壓迫了,才起來打倒了清朝的統治。

許多著名滿族人都是周恩來的朋友,如末代皇帝溥儀一家、作家老舍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等。周恩來在他們身上傾注了黨對少數民族極大的關懷。程硯秋在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進步是非常典型的一例。

抗日戰爭時期,程硯秋拒絕給日本人演戲,遭到迫害。為躲避日軍搜捕,他隱居北京西郊青龍橋,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外辱的高尚民族精神。

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新中國成立之初,作為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親自登門拜訪程硯秋。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程硯秋,從此他走上新中國的京劇舞台,為戲曲事業譜寫出新的篇章。

1957年,反右運動疾風暴雨似的展開後,中共中央決定在高級知識分子中吸收一批先進分子入黨,以便於爭取更多的知識分子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周恩來認為程硯秋在戲曲界有較大影響,思想基礎好,如果能幫助他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將會對一批知識分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周恩來的啟發下,程硯秋對中國共產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不僅產生了強烈的入黨要求,而且在工作實踐中自覺地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這年11月,程硯秋所在機構黨組織決定接受他的入黨申請。周恩來和賀龍親自做他的入黨介紹人。這是周恩來30年來第一次做入黨介紹人。

程硯秋沒有辜負周恩來的期望,成為少數民族藝術家中的榜樣。

「一直很想去西藏看看」

鄧穎超曾對藏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瑪說:「總理時常提起你們這些人,他一直很想去西藏看看。」

「一直很想去西藏看看」是周恩來的遺願。

沒有能夠去西藏看一看,的確是周恩來生前的一件憾事。

1975年9月,金色的陽光照耀著拉薩的每一個角落。西藏人民迎來了藏族自治區成立10周年的喜慶日子,中共中央決定派代表團前往拉薩參加慶祝活動。

代表團離開北京前夕,團長華國鋒來到醫院看望周恩來。

那天,已經是晚上12點鐘了。身體虛弱的周恩來還沒有休息。他在病榻上對西藏工作作了最後一次指示,表達了他對西藏人民的深切關懷。他請代表團的同志們把電影《海霞》《養蜂促農》帶去給西藏的同志看,並囑咐不要說是他送的。他說:要注意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西藏在這個問題上是注意了的,也是有成績的,但不能滿足。接著,他指出:「總之,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政策要執行好,幹部要培養好,人民要團結好,生產建設要發展好,物質生活要搞好,工作就能搞起來。」

周恩來雖然一直沒有機會去西藏看一看,但是,他對西藏的關懷卻深深印在藏族同胞的心中。對十世班禪的關懷與愛護,集中體現了周恩來對西藏的深情。

1951年春,當班禪才13歲的時候,就與周恩來結下了忘年交。

那一次,13歲的班禪大師率領其屬下的辦事機構堪布會議廳的40餘名僧俗官員到達北京,和中央政府共商和平解放西藏的問題。周恩來等中央負責同志親自到車站迎接。

當天晚上,周恩來為小班禪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

圍著橘黃色綢緞藏袍的小「活佛」一臉聰慧與靈秀,在共和國總理的面前,他顯得有些靦腆和拘謹。周恩來給予了他最高的禮遇。班禪十分感動,向周恩來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表達內心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班禪坐在周恩來身邊,逐漸消除了緊張的情緒,他們開始親切的交談。周恩來仔細詢問了西藏的情況、內部的團結和他們的生活狀況。他還代表黨中央表示了對班禪的熱情歡迎並且全面闡述了中央對西藏的政策。

會談結束後,大家起身步入宴會廳。周恩來在入口處停步,他右手微微彎曲,同時伸出左手,示意請班禪先行。班禪見狀,忙雙手合十,微微彎腰低頭,十分恭敬地請周恩來先走。在相互謙讓的情況下,周恩來改變了主意,他挽起班禪的右臂並肩走進大廳,這件事給年少的班禪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

在周恩來關懷下,十世班禪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等職,在新中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過去一般滿族家庭都有撣瓶
一位北京旗人做了20年的紅燒肉得出的配方,不看太虧了!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