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域鑒科普:三百件大瓶到底是啥?

域鑒科普:三百件大瓶到底是啥?

專家為您掌眼

人們常常把一種撇口、溜肩、帶雙螭耳的大瓷瓶稱為三百件大瓶。至於這種名稱的來歷卻眾莫能知,不要說一般的愛好者,就是長年玩古瓷的行家,也是一臉茫然。

300件嫁妝瓶 域鑒APP鑒定

有人說三百件是指一次窯中能燒多少件這樣的大瓶,可是,有一種比這種三百件大瓶小一些,形狀差不多,稱為一百五十件瓶。哪裡有小的反而裝得少的道理?

300件大瓶即嫁妝瓶

是清中晚期到民國期間中國傳統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300件是「嫁妝瓶」類型中的一個型號,如還有150件、100件等等。多少件是指陶工制坯時所用泥胎塊的數量,數量越多製作出來的器物就越大,行內將其引用為術語。

嫁妝瓷

按大小分可分為300件(60cm左右)、200件(50cm左右)、150件(42cm左右)及100件(高33cm左右)等幾種形式。按色彩分可分為青花、豆青青花、哥釉青花、青花加彩、粉彩、哥釉粉彩等幾種形式。與之相關的成一堂的嫁妝瓷為(從中間往兩邊排列):台鏡或座鐘一隻、一對嫁妝瓶、一對將軍罐、一對花觚、一對帽筒、一對冬瓜罐、一對狀罐。可因需要有所加減,或7件套,5件套等等。

源自明朝

嫁妝瓶最早的記載,據說是明朝,明朝常被蒙古的瓦剌欺負,但明朝人想到中原傳統就是打不過,還要嘴硬的時候,就送女人。這樣就給把有公主名號的女人陸續送給蒙古人,光送人不行,還要給大量的陪嫁,這撣瓶就是陪嫁之一,據說就是從明朝給蒙古送女人開始的。

嫁妝瓶的大量出現,是在清中期的乾隆、嘉慶兩朝,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又稱"膽瓶"「撣瓶」

嫁妝瓶被俗稱為"膽瓶"、北方被稱作「撣瓶」。清代末年直到民國期間,作為尋常百姓娶妻嫁女的必備之物,也就是距離我們生活最近的粉彩或青花大撣瓶,它即可用於放雞毛撣子(雞毛撣子的功能主要是撣塵,將雞毛撣子插入瓶內又有「平(瓶)安吉(雞)祥」的美意。),又可作陳設瓷,因其出現於嫁妝中,俗稱「嫁妝瓶」。當時的人們對「嫁妝瓶」非常看重,姑娘出嫁前都要精心挑選,甚至要提前定製,而且必須繪製同一畫面的一對瓶,圖案多寓意吉祥、百年好合。新婚家庭往往把「嫁妝瓶」看作婚姻證物,悉心保存珍惜。

平(瓶)安吉(雞)祥

清晚期普及民間

清代中期的乾隆年間,嫁妝瓶儼然已成為達官貴人家女兒風光大嫁的常備嫁妝,多以陪嫁禮品瓷和家庭陳設器的形式出現,是女方經濟財力、社會地位在夫家的延續與展現。

清朝晚期以後,嫁妝瓶開始是在一般旗人間流行,後漢族也開始學習旗人,這樣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這一習俗主要還是受滿族影響比較的深的北方,因此大瓶北方還似乎比南方多一些。富裕家庭女兒出閣的陪嫁,除了普通百姓人家的嫁妝大瓶外,通常還會有中瓶、小瓶、帽筒、將軍罐、茶葉罐等,盡顯女方的財力。

嫁妝瓷 域鑒APP鑒定

光緒、民國時期,景德鎮各窯口加大了生產數量,這時的嫁妝瓶紋飾題材更加豐富,而且粉彩嫁妝瓶的數量已超過了青花瓷器,詩文也開始出現於瓷瓶上,盤口瓶在減少,撇口瓶基本上佔據了所有的嫁妝瓶。

紋飾內容

從紋飾的內容上看,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題材: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吉祥圖案、花鳥、仕女嬰戲等。

麒麟送子

神話故事有群仙祝壽、八仙過海、麒麟送子、麻姑獻壽、天女散花等,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於美好仙境的一種嚮往。歷史故事主要是三國人物故事:如三顧茅廬、三讓徐州、群英會、轅門射戟等。

孟母擇臨

寓意社會倫理道德的有:孟母擇臨、八蠻進寶等。吉祥圖案有:福、祿、壽、鶴鹿同春、富貴白頭等。仕女嬰戲主要表現仕女在庭院和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玩耍的情景,表現了仕女悠閑恬靜的生活。在瓷瓶背面上的詩文,主要是與主體圖案相關的內容,詩文多以行草書之,並落之時期與姓名。

收藏價值高

晚清、 民國時期嫁妝瓶作為一種文化的出現,代表了當時的一種風尚,也表達著人們對於新人的祝福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往日的嫁妝瓶如今已成為收藏界收藏的一大門類。雖然三百件大瓶過去也是常見的瓷器,但歷經戰亂、時代變遷等因素,現在也並不多見了,因此頗具欣賞與收藏價值。可用於陳設或插放畫軸,甚至可用做檯燈的底座成對器物要比兩個單只的其收藏。

藏友如果家裡有老一輩傳下來的300件,可以使用域鑒APP鑒定年份。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地攤淘貨秘籍!藏友必備
明清彩瓷淺談:五彩篇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