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希望解救大明王朝危局的名將,為何卻見死不救?
明朝末年,國貧民窮,前有閹黨禍國亂政,後又有後金虎視眈眈,大明王朝搖搖欲墜。
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後,明朝政府疲於奔命,隨著周延儒、楊嗣昌等人身死,崇禎皇帝已經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境地。1642年,李自成起義軍進攻開封,崇禎皇帝只好重新起用早已被貶的名將孫傳庭禦敵,與此同時,受到崇禎帝拉攏的左良玉也開始整軍備戰。
左良玉是明軍久經沙場的戰將,長期與起義軍作戰,他成為了李自成闖軍的主要對手。在朱仙鎮、襄樊的幾場戰鬥中,明軍被李自成擊敗,左良玉喪失兵糧,只好逃亡南方。因為他逃到了楚王的地界,所以又受到了楚王的打擊,左良玉一怒之下縱兵掠糧,攪得楚王陣腳大亂。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而各藩王卻在相互保命,這讓左良玉非常氣憤,才有了劫掠楚王糧草的事件。
擁有錢糧後的左良玉繼續與起義軍交戰,誰也沒有想到,他後期竟然成為了崇禎帝坐鎮南方的大將。1643年,左良玉屯兵二十萬於九江,修築防線,抗擊義軍。與此同時,張獻忠派出軍隊夾擊武昌,準備繞道攻擊九江,因為武昌為南方重鎮,又是左良玉西出或北上的生命線,所以左良玉一刻都沒有鬆懈。在崇禎帝的旨意下,左良玉發動反擊,張獻忠不敵,西逃川貴,左軍趁機控制武昌,他自己也以武昌作為了根據地。
南有左良玉,北有孫傳庭,崇禎帝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然而北方的李自成不同於張獻忠,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北方義軍的作戰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前。在一番廝殺之後,孫傳庭大敗,明朝在中原的最後一支精銳被起義軍徹底消滅,現在也就只有左良玉這一路援軍了。1644年,起義軍攻入西安,擒殺作惡多端的福王朱常洵,接著,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浩浩蕩蕩的率軍東進,駐守邊關的各路明軍將領望風而逃,大順軍很快就攻到了北京城下。崇禎皇帝面對這種危局,多次派遣使者求救於左良玉,但左良玉始終沒有發兵。這位明朝最後握有重兵的將領竟然見死不救,坐看大明王朝覆滅。
左良玉為何遲遲不發援兵,這和崇禎皇帝是分不開的。左良玉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多年來為崇禎皇帝征討叛軍,勞苦功高。但崇禎皇帝始終對其猜測不斷,不僅派宦官干涉左良玉軍政,又以文官管理軍事。再者,左良玉力挽狂瀾,能征善戰,崇禎帝卻不加封賞,不賞銀兩,致使左良玉長期得不到升遷。武將專事軍事,文臣專國事,崇禎帝放任周延儒、楊嗣昌等文人相爭,將黨爭牽涉到武將,殺袁崇煥、熊廷弼,囚孫傳庭,這些事迹左良玉曆歷在目,怎麼可能再去效忠這樣一位天子。
1644年,北京城終於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於煤山上吊而死,手握重兵的左良玉後來歸順弘光政權,成為了四鎮之一。
※「護國將軍」蔡鍔:中國歷史上首位享受國葬待遇的革命將領
※現今中國最大的漢奸,加入日本國籍,曾多次發表反華言論
TAG:歷史新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