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精彩的愛國主義詩篇,豪放之中蘊含多少悲涼
相比宋詞當中的婉約詞,豪放詞不但成熟的時間比較短,而且相關的作品也比較少。豪放詞派的經典作家也不算很多,最有名氣的豪放詞人有兩個。一個是北宋的蘇軾,另外一個就是南宋的辛棄疾。兩個人並稱為蘇辛,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
雖然都是寫豪放詞,但是兩個人的詩詞內容還是有較大差別的。蘇軾的豪放詞更多的是借用了李白的仙氣,主要表達的是自己壯志未酬;而且抒發的是一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之語。但是在辛棄疾的豪放詞當中,更多出發的是家國情懷一個是書寫軍旅生活,另外一個就是來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宋詞,就是辛棄疾最精彩的一首愛國主義詩篇。雖然這首詞也屬於一首豪放詞,但是其中卻有一種說不盡的悲涼。有詞為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寫於公元1175年。當時的辛棄疾35歲,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當時辛棄疾在邊關領兵主導抗金工作。在他的內心深處,也一直懷著收復北方失地故土的渴望,而這種情感在他的這首詩詞當中表現的非常明顯。
這首宋詞的一開篇是詞人所看到的滾滾流水。郁孤台在今天的江西贛州,郁孤台下的流水就是著名的清江,辛棄疾以清江水起興,抒發了當時的南宋人民對於北方失地的眷戀之情。一句中間多少行人淚寫出了多少人對於故土的眷戀,寫出了對於當時戰爭中燒殺搶掠的控訴,寫出了多少對於軟弱的南宋政權的不滿。
詞人想到這裡,就在郁孤台上向北望去。但是他所看到的西北不見長安,只能看到無數的青山連綿。不過在這裡的長安並非指的是唐朝時的都城西安,而是指的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早已早就已經滅亡,但是身處南宋的詞人。依然心懷著收復故土的渴望。所以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可惜的是,曾經北宋的都城繁華似錦,如今早就已經淪為他國之土。
下片一開始其實是對於上片後兩句的進一步解讀,也凸顯出了辛棄疾內心的豪邁。境界自然而然也得到進一步擴大。雖然北望長安有無數的青山阻隔,但縱然青山連綿,依然擋不住清江水的一去東流。就算是北宋汴京在他人之手,但是只要南宋王朝下定決心,只要全體軍民齊心協力,收復故土並不是沒有可能。
這當然是詞人對於他現在做從事事業的美好想像,也是他對於自己所從事事業自信的展現。正當他遐想之時,聽到了山間鷓鴣聲聲。這鳥叫聲一下子又把他拉回到了現實。是啊,雖然我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有著高遠的志向,但是軟弱的南宋政權並不會真心實意的想要收復故土啊。
這是當時的辛棄疾面臨的最大悲哀,而且這種悲哀一直延續到南宋政權的滅亡。
整體來看,辛棄疾在這首精彩的愛國主義宋詞當中表達出了對於國家的高尚情感,但是其中的悲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一是對於故土、對於故人的悲傷之情;其二則是對於當前軟弱南宋王朝的失望。在這兩層讓他感覺到非常失落事件的影響下,也對應了他寫出在這首宋詞當中的「江晚正愁余」的詩句。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大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唐詩300首唯一一首民歌體裁的五言絕句,寫出那個年代的邊塞自信
※李白一首隻有6句30個字的唐詩,「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