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

當人類進入了21世紀的今天,各種機遇和挑戰並存。如何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健康、發展及至生存挑戰?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公開而大膽地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世界的未來在中國,人類的出路在於中國文明。無獨有偶,1988年在巴黎召開的「面向21世紀」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上,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著「21世紀的挑戰和希望」議題展開討論,得出的重要結論之一是: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汲取25個世紀之前的儒家先賢之智慧。看來,古今中外對人類的預言,有著基本共識。

中國傳統文化·成聖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看來功莫大焉,那麼,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里,「中」為正,中正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中國」是指以德為核心,沒有疆界和分別,而不單純是一個國度的名字。「傳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所「傳承」的思想,是來自於全人類思想、文化匯聚之源泉,統一之本源,也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本源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以文載道、傳道,最終的歸屬是引領人心合於道、歸於光明本源,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華夏文明是本源的文明,故能亘古不變,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只剩下華夏文明從未中斷,綿延數千年。

孔子自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以文載道、傳道」,故孔子一生闡述六經,不為讀經,只為明道。

中國傳統文化聖人之道隱含於經典文字,就如同三維立體畫一樣,怎麼能看出畫中畫?那就是看像不著像,視而不見像,眼睛視像而盲的時候,入心而得像。閱讀經典如同此理,肉眼所見皆是執迷的後天人心,唯有打破人心的迷霧,才能以本心得見,即是「悟」,所見才是道。所以,看見經典又不見經典,不為讀經典,只為透過經典文字感悟其中之道。如同觀梨而不食,又怎能真正知道梨的味道?如果這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那麼由於心境不達,則悟道真,可能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關鍵在於當下心定本源,即正心、德心,方能明經中之道。擁有正心,即是德,有德自有道,道因德而生,這就是體道悟道,這就是德、心的力量。在始終如一的正心之下,身體的潛能就會不斷地得到開發。從細胞振動頻率的提升、身體經絡的打通、乃至身體各項退化的功能,都會得到修復而重新激活,各個意識的會越來越強,感覺會越來越通透,精氣神的頻率越來越,直至達到身體心靈合一,即「天人合一成聖賢」。在這個過程中,高頻正心會逐步融化人心知見,比如會激活人體內的松果體,會打開人類固有但退化了的「多維空間之眼」(又叫「第三隻眼」、「天眼」),能看見三維以外的無形物質和能量,能聽見超頻率的聲音等等,此即智慧。

這一切發生是為什麼呢?《禮記·禮運》記載:夫人者,具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這揭示了,因道德滑坡使得聖落為凡,如果正心修身,則助人超凡入聖。

中國傳統文化是引領人們超凡入聖。那麼,何為聖人?毛澤東在1917年8月23日致恩師黎錦熙信中說:聖人,既得大本者也;賢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

據《呂氏春秋·重言篇》記載:「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老聃是也。」《列子·仲尼篇》云:「有亢桑子者, 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史記·扁鵲列傳》中記錄著神醫扁鵲具有「視人五臟顏色」的能力,他具有天眼,能透視人體,然後配合自己的醫學知識,幫人「看」病。

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了這個境界:「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由此可見,聖人即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者。對於聖人而言,神者為心,心到即到,而心神原本皆通,所謂神通,只不過是心之本體的狀態。聖人就是盡去人心,回歸先天本心的真人。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引領人回歸本我的文化。

王陽明說:聖人之心如明鏡,無物不照,應變無窮。知行本合一,有本體之知,所行必是道。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獨一無二的智慧。所以,國家領導人一再提倡要全民挖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寶庫,中醫是打開這個寶庫的金鑰匙」。

什麼是中醫?其實「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如同手心和手背,是同心同體,都是以中正、德為核心,中醫其實就是德醫,有德心才能為醫。故《大醫精誠》講醫德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寒靈之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即是「聖」,聖必是醫,醫者必是聖心。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可救國、治世的「聖人」,也是可醫天醫人的「聖醫」,故古語云: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這就是為什麼古今中外皆預言: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救世,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解決人類健康危機。

揭示生命實相,祛病保健有「道」

「疾病」其實是一種生命現象,所以要研究疾病絕對不能背離「生命體」。研究中醫就要從研究生命體的實相開始。《葛洪·抱朴子》載曰: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內視經》曰:「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皇帝內經.靈樞.天年》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氣血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皇帝內經.素問.本病論》:「人氣不足……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幹人,致有夭亡」。

《葛洪·抱朴子》曰:故不見鬼神,不見仙人,不可謂世間無仙人也。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故分去則術家有拘錄之法,盡去則禮典有招呼之義,此之為物至近者也。然與人俱生,至乎終身,莫或有自聞見之者也。豈可遂以不聞見之,又雲無之乎?

西漢《淮南鴻烈》對人生命體的構成進行了如下描述: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單純的物質肉身即是形,是生命的房子。什麼是房子?是由鋼筋水泥等組成的「構造體」。你想過嗎?「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人之生死,全賴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醫權初編》)。由此看來,健康與疾病由氣決定。

氣為生之「充」是指生命的存在是通過氣來運行的,人體從細胞振動到器官、系統的各種機能,都是通過氣的運行來帶動實現的,比如血液的循環、心臟的跳動、腸胃的蠕動等等。而氣本身是沒有生命的,它又是如何運行的呢?那就是「神」為生之制即主宰。這裡的「神」即是靈、即是心,由後天的顯意識、先天的潛意識組成。所以,心靈是生命體真正的主宰。生命體所體現的陰陽虛盛,能量頻率的高低,肉體是否健康,都是「神」造成的,一切都是心的結果。換句話說,眼見為實的肉體之病卻為「假象」,只是病象的投影,而真正的「病」卻在多維不可見的心上。對此,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有一段名言: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物質這個東西,一切物質的本質都是能量。是源於一股令量子保持不停地振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股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也就是說,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也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看來,要研究生命健康必須抓住「根本」,生命的根本即是神,即是心。神決定著人體的疾病與健康,也是心性的體現。

還有的中醫用敷藥來調節陰陽,陰陽之氣乃事生命之氣,因心神而生,還哪來的氣呢?這個氣又是哪來的!想想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一場大病、一場車禍、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後,性格大變,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啊?

所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刻不容緩。中國自古講「精氣神」,怎麼能把「心神」給扔了呢?那還是神州嗎?那還是神龍族嗎?沒有「神」如何覺醒?如何崛起啊?

首都醫科大學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缺乏的內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因涉嫌唯心論,從教材中徹底刪除,至今未能恢復,值得認真發掘整理。」

當下正熱的現代量子物理科學也證實,宇宙是多維的,精氣神就是人體小宇宙的多維構造,它們有著共同的組成:物質(精)、能量(氣)、信息(神)。把生命體比喻成生命之樹,當樹根能深深紮根於泥土,與大地一體,有源源不斷的水分、能量,必然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還能引來蝶鳥朝之,帶來一個繁花似錦的美妙世界。

所以,心神寧則天地清,心是健康、生命、乃至命運的根本,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一切從正心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 重在精髓解讀

一個「儒」字,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體現,拆解之即:一切皆為人之所需。

中國傳統文化要從源頭說起,首先是從無文無字的「神傳文化」階段開始,隨著人類的先天本能退化成為潛能,出現了圖騰、圖文文化,再到繁體文字文化,直到演變成現在的簡體文字,無論如何,所有的有形有相的經典文字,是為了滿足人們交流需要。其存在的意義,就是以文載道、傳道。文是有形,但道無形,唯心可得。所以孔子一生教化弟子:不為讀經,只為明道。《德道經》也說「道,可道,非常道」,唯本源有道,才是真道,唯天人合一才能知道、得道、成道。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心是根是本。正心即是德心,有德必有道,德道本合一。德為道之心,道為德之行,德升道長即能天人合一、成聖,可為良相、良醫,濟世救人,積德行善,提升能量頻率,致良知,回歸本源。

「不忘初心」這一說法被國家領導人曾多次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之「初心」即是「正心」,有正心才能有正氣,從生命健康角度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風、寒、濕、邪自不得入,從生命的整體上來說,正氣就是正能量,就是風水,就是命運,正即是德。一切生滅皆源於德,有德則生,無德則滅,一切生,一切滅皆是因果,小到紅塵人生,大到宇宙生滅。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心、修德,德就是一切,此德非凡俗人心所認為的德,此德即大儒陸九淵所說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這也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經典表述。換句話說,有大德必有大道,有了德道,即擁有智慧、擁有最高頻率的能量。有了高頻能量,就能化解低頻能量,從而改變物體的疾、病、害等狀態。

話說疾病的形成過程,如同雨雪形成的過程。首先是在虛空中匯聚了低頻意識,產生低頻能量,產生陰陽、正負電的摩擦和撞擊,低頻能量不斷匯聚,頻率越來越慢,越來越沉重、下墜,不斷遇冷空氣,從無形的意識、到氣、到可見的雨雪、冰雹等等。一切疾病都源於心,可以說一切疾病都是心病。當人心長期處於低頻情緒中,比如生氣、怨恨、委屈、憤怒、悲傷、痛苦等,這些低頻意識產生低頻能量,長期匯聚就會凝結,造成越來越低頻、沉重、鬱結,輕者堵塞經絡,影響臟器功能,造成亞健康,重者使身體機能受損,不能正常運行,惡性循環,出現能量超低頻,就會有物質化的顯現,就形成了醫院儀器能檢測出來的「實病」了。

從中不難看出,心識是疾病形成的根源,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什麼是正心、修身,因為有了中正之心,即有正氣,心通則百脈皆通,身體機能運行暢通無阻,整個機體乃至每一個細胞都充滿能量,在正心覆蓋下的高頻能量場里,提升了生命本身的運行機制,自然實現了修身,獲得了健康,這是生命的自動機制。所以,有正心,方能齊家、治國、乃至天下太平。

今天,我們常說「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告訴我們,人類共用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共同家園。這在呼喚每個「地球人」,應該從我做起,拋開國界、種族的分別,同心同德,回歸「中正」之本心。好在我們中國人,首先覺醒了!毫無疑問,這與我們沐浴正統的中華文化休戚相關!

讀懂中國傳統文化你就會發現,真正的中國傳統「中醫」非醫,其不重醫術、不用醫藥,是謂上醫、聖醫。大道至簡,無非那就是抓住根本,正如陽明心學所講的「直指人心見真性」。去除人心的低頻意識的最好方法,就是回歸本心、初心,有德即有道,心通百脈皆通,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自立、立他、德行天下,這就是大學之道、中庸之道。「聖人之道悟性自足」,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皆可成聖賢,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魅力所在。

清代石成金《傳家寶》曰:夫心者,萬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可通,為神明主宰,病健之所系也。蓋一念萌動於中,六識流轉於外,不趨於善,則五內顛倒,大病纏身矣。若一真澄湛,則萬禍消除。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寶庫,中醫又作為這座寶庫的鑰匙。大體揭示了一個道理,即:醫道同源,皆來自於本源,中國傳統文化講的就是德道。既然傳統文化強調「天地與我並生」你,那麼,我們人人都應該從「正己心」開始,都應該努力踐行中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既可成聖賢又可為良醫,必定促進中國傳統文化造福世界,未來總會有一天,人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引領下,能夠同心同德,共繁榮、同發展,此即「天下大同、和平盛世」。(唐巍 韓同瑞)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傳統文化勢必造福人類

編輯:呂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思想 的精彩文章:

董並生:德國哲學源於宋明理學

TAG:大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