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發大水後,黃河灘擠滿撈炭人

發大水後,黃河灘擠滿撈炭人

發大水後,黃河灘擠滿撈炭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8年10月10日,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大型採訪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圍繞山西省文化和旅遊相結合的思路,山西晚報「往事」版自徵稿以來,收到大量「黃河、長城和太行」的民間記憶徵文。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不同的人文故事。這是一次對「三大旅遊板塊」的另一種報道形式,也是一次民間集體搜集記憶資料的發掘過程。

本版不定期推出專輯或系列文章,為你呈現黃河不同時期的模樣,為山西的文化旅遊發展建言獻策,讓我們的「詩和遠方」更加美麗。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一碗河水半碗沙。我這個在黃河岸邊長大的人,對當年的好多情景記憶猶新。

從山西省臨猗縣北景村一路往西,經孫吉鎮七十里地後,就到了原萬榮縣南趙公社。「三百底,兩趙村,師家安昌牛屈村,楊董村,帶臨河,剩下南樊尋饃饃。」不知從什麼朝代流傳下來的這幾句民謠,把南趙公社下轄的自然村說了個遍。「三百底」分別是南百底和北百底,至於那個中百底和臨河早在黃河泛濫時就「泥牛入海」,被吞沒了。南趙公社徑直往北的寶井公社,一直到后土祠的汾河入口處,屬於黃河中下游的小北幹流。河面東西寬20里左右,與陝西省合陽縣與韓城市隔河相望。

我1948年出生在南百底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北幹流這段水深浪急,洶湧澎湃,湍急的河水就從我們這一帶的村邊流過,沿岸的村莊近的離黃河大水百八十米,遠的四五百米,無論晝夜,咆哮的濤聲不絕於耳。

漲河了,撈炭啦!夏天,每逢黃河發大水,把上游北山煤礦上的煤炭衝到我們這裡的時候,村裡就有人在大街小巷呼喊。聽到喊聲,全村男女老少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黃河灘,大家帶著鐵篩子、水擔、竹筐和探桿,以及後來才有的小平車,還有饃饃和水壺等,向河灘跑去。雖然馬上還不知道哪個河段有炭,但是全村人都坐在河灘死守著,不離不棄,不到天黑不回家。因為炭是寶貝呀!天天做飯離不開,供銷社的炭太貴買不起,這不是每年都有的機會,連憨憨都不會放過!大家眼睛瞪得圓圓的,瞅著河裡邊,暗下決心一定要拚命撈炭!

黃河裡的煤炭分三種情形:一是浸泡在水裡;二是包裹在沙里;三是裸露在灘上。前者肉眼看不見,俗稱暗炭,後者一目了然,叫明炭。

一般情況下,煤炭浸泡在水裡的時候較多,黃河漲水退卻後,從上游沖刷下來的煤炭就沉浮在河灘凹凸不平的坑坑窪窪里,因為坑窪有水,撈炭者就必須下到水裡,用鐵篩子和笊籬往上撈,撈上後送到灘上。坑窪里都是濃稠的泥水,淺的介於小腿至大腿間,深的齊胸甚至於脖頸。往往齊胸的炭又多又好。遇到這種狀況,男女強壯勞力全都下到水裡,使出吃奶的勁往上撈。不同的是男人脫得一絲不掛,精尻子撈炭,如果不這樣,泥水會把褲子浸濕,死沉死沉不方便,女人則不能像男人那樣赤身裸體。出於害羞心理,相對矜持一點,只能穿著褲子打撈。

雖然男人全是精尻子,但熱火朝天的集體勞動氛圍沖淡了性意識。女人們近距離看著男人的「香腸」不停晃動,也不臉紅,就是自家的兒媳婦和大姑娘,看見公公、父親和兄弟,也都見怪不怪,畢竟撈炭要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在撈錢哩!炭撈得多了,一是自家能燒好幾年,二是也能賣給坡上的人賺點錢,哪裡還顧得上是否羞恥。俗話說,精尻子攆賊——膽大不怕羞。也許,形象化的歇後語就包含這層意思。

其實,沿河兩岸長大的人對此早已司空見慣。黃河撈炭,黃河拉船,祖祖輩輩都是如此,誰也不會對赤身裸體的集體勞動說三道四,早就習以為常,至於害羞么,那兩個字怎麼寫,只有天知道。強壯男女在水裡撈炭,老弱病殘在岸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吃飯也很簡單,饃饃夾菜或就一根大蔥,草草完事,一天三晌不休息也不覺得睏乏。這種工作往往能持續十天半月,精尻子的男人常常曬得全身發黑,脊背長出水泡也不知疼。天黑前還要把在河裡撈出的帶有泥沙的炭放到清水裡淘乾淨,然後再一擔一擔運回家,實在挑不完的話,做個標記放在灘上,第二天再往回擔運。

撈炭不光是個拼體力的活,也是一個技術活,黃河大水退去以後,河灘上面滯留著一層層兩指多厚的膠泥,黃黃的、黏黏的,挑著炭回家需學會走這種膠泥灘路,走路時,必須把十個腳趾彎曲、用力抓住膠泥,小步快跑地挑著擔子往前走,要不就會滑倒在地,仰面朝天。一般撈炭的地方都在河中間,離村莊三五里路,不管多遠,都得一擔一擔往回挑。1965年前後,我十六七歲,多次在黃河灘撈炭,我也脫過精尻子,背上也曬過水泡,自然我也會挑著擔子走這種膠泥路。黃河撈炭,北山拉炭,不知怎麼的,我這一輩子總與炭結緣。

有付出就有回報。記得那幾年,黃河年年都漲炭河,我家八九口人齊上陣,拚命打撈,收穫頗豐。家裡的煤炭堆得跟小山一樣,給親戚送過,也賣過。再說,河裡撈上來的炭,比北山拉回來的好燒,因為從北山衝到河裡,路途那麼遠,在水裡來回打磨,稜角早已磨完了,光潤圓滑,燒起來美滋滋的。

黃河撈炭的第二種情形是炭埋在泥沙下面,或一二尺或三四尺深,當黃河大水退去以後,一望無邊的黃河灘,你怎麼能判斷出哪個地方有炭呢?這就要用我前面說的一個工具,探桿。探桿就是一根鐵棍,下面尖尖的,上面鉚一根木棍,找炭時就用探桿往下慢慢扎,細細聽,如果聽不到什麼聲音,肯定沒炭,如果聽到有聲響,很可能有炭,多扎幾下,圈定有炭的範圍後,再刺探炭層的深淺,用鐵杴往下挖,挖到後將其翻上來,到水裡淘乾淨後就可以擔回家啦。一般用探桿找炭都是有經驗的男人。這種營生常常能持續一兩個月。

黃河撈炭的第三種情形是明炭,煤炭裸露在河灘上,用手撿或用鐵杴往筐里裝就行了。

1977年夏天,黃河暴發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把上游北山煤礦的很多大塊炭衝到我們村的黃河灘上來,趙村公社所有的村民蜂擁而來,只要趟過岸邊膝蓋深的一道淺水,再走四五里路就可以用鐵杴往小平車裡裝炭啦!簡直是天上掉黃金,歷史上還從未見過這麼好撈的炭河。村裡所有能撈炭的人全都下灘了,我父親、大哥、弟弟培信、培文,我愛人娟玲和侄女娟娟六人,在五里開外的河灘上,萬人攢動,揮杴裝炭,各家的炭堆噌噌噌往上長,不一會工夫,炭堆得像小山一樣。

誰知此時,天大的危險正向這群撈炭人悄悄襲來——

中午時分,黃河開始慢慢地漲河啦!黃河有個特點,退水時很快,人能看得見,但漲水時靜悄悄,神不知鬼不覺。這種情況只有多年下船的老艄公或有經驗的老年人才能覺察到,此時,或許有人感覺到不妙,或許有人提示吧,大家急忙往回撤。

大事不好。當人們撤到岸邊那道膝蓋深的淺水前,發現不對勁,水已漲到齊腰那麼深,而且水流十分湍急,怎麼辦?離岸只有十多米,趕緊趟水上岸吧。我們家、滿法家和都安家都試圖趟水上岸,他們果斷下水了,但是瞬間又被湍流沖了下去。救命啊救命!這三家二十多口連人帶小平車全都沖跑了,離岸邊近在咫尺卻上不了岸,救命聲響成一片。

此時,我們村下了一輩子船的老艄公王三保,當機立斷,組織人力划船到河中間救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使大家脫離了險境。這時,直升機也在河灘上空盤旋,試圖救人。被嚇得癱倒在河灘上哭爹叫媽的人,見到救命的大木船和飛機,一邊抓緊時間上船一邊喜極而泣。但就在這時,大水卻退了個精光。剛才還波濤洶湧,現在又呈現一片沙灘,船擱淺在那裡不能動彈了。

原被大水衝下去的三戶人家中的大多數,先後在三四里之外的下游南趙村附近上了岸,就數我們家最慘,侄女娟娟被衝到八里之外的屈村才上了岸,我愛人生性膽小,那時已嚇得魂不附體,使勁抓住北趙村關紅的小平車,求生的本能讓她死死抓住車尾不鬆手,在滾滾的黃河大浪中翻上來浮下去,不知折騰了多少次,終於在五里之外的下游安昌村被眾多鄉親救上了岸……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半個多世紀以來,根治黃河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昔日的黃河灘幾經改道,已經變成萬頃良田。黃河兒女在上面種上了棉花和蘆筍,早已脫貧致富,不再撈炭。隨著物質生活的改變,精神文明也有了質的飛躍,精尻子撈炭早已成為歷史,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

張培民(臨猗)

來源:山西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