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以「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先生之名命名的廣東珠海容閎學校,傳故宮名匠營造之精巧,繼南洋物美人傑之靈秀,集中西文化碰撞之精華,借中國好課堂之東風,以「生命中心教育·三三工程」為圓心,以「立德、立心、立學」為三個扇面,在教育實踐中激發生命自覺、呵護生命成長。
文化內核:
教育讓溫度在場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生髮是生命。所以,教育應該有超出職業之上的更高使命。好的教育,永遠是人性光輝的散發;真的教育,永遠是生命溫度的呈現。因此,我們以「讓教育充滿生命溫度」作為學校核心價值定位:每片葉子在春夏秋冬不同時節會有不同變化,教育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徵、個性特徵等有不同生命階段的演繹。
我們的校園各處可見:鐫刻著古樸文字的歲月封泥、散發著翰墨清香的典雅書畫、滿鋪著活字發明的陶泥小徑、尋覓著高山流水的琵琶古琴……這種學生通過「玩藝術」回歸自然、回歸童真而創造出來的集體行為藝術,存留著師生的「體溫」。學校特聘專職營養師,在國內率先建立「素食日」健康養生制度,關懷生命質量;開創「我的成長銀行」和「我的成長樹」德育管理系統,通過適度導教、充分信任,實現生命的高度自正;推行青年教師成長營和中年教師示範崗建設,在師德修養、教育素養、專業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激發熱情、增補營養;通過系列善行善舉,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種下愛與光明的種子,提升愛的能力……對生命的尊重,就是讓生命調適至它最適宜的溫度。
課程建構:
學校讓生命居中
「生命」關注的是其自然性、生物性,「生命教育」側重的是認識、珍惜和保護生命,而「生命化教育」則指精神生命、社會生命和價值生命。容閎學校踐行的正是對生命終極關懷語境下的「生命中心教育·三三工程」。
「教育科研化、科研課題化、課題課程化、課程生命化」,是這一教研生態模型建構的基本路徑。從2015年起,我們自上而下設計引領,自下而上建構落地,實現了三模共鑄、三線同行的課題化校本課程體系。它包含「三線三階」:「三線」是指禮敬生命(國學線)、呵護生命(心理線)、成就生命(教學線)三條主線,達「立根鑄魂、健格擴局,慧智廣能」之效。與其配套支撐的九大課程體系,則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直指國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培養既有醇厚中華優秀文化底蘊,又有廣闊國際視野並能主動擁抱未來的容閎學子。而「三階」,是指根據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生命特徵分別構建的小學低、中、高學段和中學七、八、九年級的進階課程。「三線」與「三階」經緯交叉,形成了完整的生命中心教育網,為九年基礎教育奠基。
課堂生態:
舒展讓生命拔節
學科課堂。容閎學校的課堂呈現的是全新的生態模式: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以「問題驅動課堂」,由「自學―展示―反饋」等環節組成;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合作、各有分工,展示出豐富多彩的形式與生命活力:一段文章可以是一場話劇表演,一節科學課可以是從實驗研究開始的探索之旅……精彩的總結概括、小組的互動對決、有價值問題的生成和解決成為課堂常態。在學習過程中,適度運用大數據分析學情並做教學決策,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原本以教師為主的40分鐘課堂,變成了以6個小組為單位的6個40分鐘甚至更多,課堂容量獲得了更大延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和教育教學質量。
創客課堂。容閎學校藉助珠海地域優勢,發展海洋文化及航天航空文化,圍繞STEAM課程體系設立3D科學創客室、3D科學創客實驗室、3D創客研究室等,以必修、選修、研修等形式實現全員科普、創新創造及專利研發。這絕不是停留於對傳統教育的縫縫補補,而是在信息技術支持下促進教育流程的再造,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學校,為個性化學習與教學帶來了契機。我們探索著新型教育服務的供給方式,使教學從平面走向立體,使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校史館裡滿牆的榮譽獎狀就是對容閎創造力的有力見證。
研學課堂。容閎學校「辦無圍牆的教育」初衷,集中體現在獨具容閎品牌特色的研學課程上。多年來,學校排除各方阻力,憑著執著的教育情懷和生命課程探究熱情,實現了研學課程的精品化:七年級山東曲阜「探儒學之源,尋先師足跡」,八年級貧困山區「磨心勵志、同學同研」,九年級革命地「長征途中飲水思源,人生路上感恩勵志」;小學以「行走中的課堂」為主題,實施桂林科學線、貴州音樂線、湖南人文線、江西美術線等四個體現學科主題特色的綜合研學;加上中小學「踏浪、逐海、追日」等夜行遠足研學等,學校累計完成約80餘次、時長288天、行走近20萬公里的研學之旅,足跡遍及美洲、歐洲、亞洲以及國內各大省市。2016年11月,正當學校喜獲研學豐收成果之時,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出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這更加堅定了容閎「生態課堂」探索前行的決心。
教育即擔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尊重。我們的「三線」共鑄「根·魂」「格·局」「智·能」,「雙三階」並行,關照生命階段性和個性,因而,這樣的生命是舒展的,是充滿內生長力和未來生存力的。涵養生命之溫度、矢志智能之生成、遵循教育之本真的教育原點回歸,可以讓教育人隨時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作者系廣東省珠海容閎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09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