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名師之路:學、思、研、行、著

名師之路:學、思、研、行、著

名師,是工作出色、為同仁所熟知、為學生所歡迎、為社會所認可的教師。要成為名師,必須走「學習—思考—研究—踐行—著述」之路。

名師之路:學、思、研、行、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學科深學。學科的經典著作是不能不讀的,那可是名師學科教學之基。有些在大學期間讀過,但當教師後還要找出來讀,因為學生之讀與為師之讀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有些在大學期間沒讀過的,就要請專家推薦細心品讀。近年來學科教育有影響的新著更是要讀的,因為這些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現代學科教育理念,這樣你就具有學科的前沿視域了。

教育恆學。教育的書很多,當班主任就要讀一些班級管理的書;研究學生學習心理,就要讀相關的心理學方面的書;探究未來教育,就要讀教育信息化方面尤其是「互聯網+教育」的書;推進校本課程,就要讀課程管理方面的書;自身發展,就要讀名師成長方面的書。不讀論語,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是成不了名師的。

文化廣學。教師的知識應是廣博的,一名物理教師不能僅讀物理書籍,至少還要讀「大理科」的書籍;一名歷史教師也不能僅讀歷史書籍,至少還要讀「大文科」的書籍。科學少了人文,就少了氣質;人文少了科學,就少了理性。

學而我思。縱觀「教育萬象」,我們不僅需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其如此,才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

學而善思。教師要就學科教學的發展動向和教育發展的趨勢,打開自己的思路:或系統思考,或辯證思考,或換位思考,或超前思考,或創新思考,或另類思考,就能用「活性的大腦」去學習,就能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

學而深思。是指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對所學內容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細節進行追問、審視、推敲、質疑、批判、肯定、否定……思考得越深,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學科之研。別小看中小學的某一學科,一「研」下去,就有太多的可「研」之題,「研」的境界是高於「思」的。

教學之研。學校教學涉及的問題多,有政策、師資、經費問題,有課程、教材、教法問題,有學生、學習、評價問題,有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問題,有反思、總結、創新問題等。我們就是要以「研究」的力量推動教學之車駛入良性發展之軌。

教育之研。宏而觀之,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素養、以德育人等,都是可以研究的;中而觀之,養成教育、網路教育、心理教育、體育美育等,都是可以研究的;微而觀之,諸如「尋找學科教育的文化基因」「教師教育的理想境界」「今日教育缺什麼」「未來教育的當下使命」等,是不是都可以研究?

行有理念。教師的行動要有符合教育本真本源的理想與信念,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給你一個班,你要帶出什麼樣態?

行有主張。教學主張包含教師個體的教學價值、教學信念和教學思想,是名師教學的內核和品牌,也是名師的關鍵性標誌。我教數學,漸漸形成了「好玩→玩好→玩轉」的教學主張,讓全班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好玩」,讓絕大多數學生能「玩好數學」,讓部分學生步入「玩轉數學」之境。

行有魅力。我以為,一位成長中的優秀教師理應有「教無魅力誓不休」的追求,讓學生喜歡你。魅力之道,在於全面之中顯特色,在於專業之外修「副業」,在於嚴謹之處有幽默。

接下來是著。當教師決定要寫一本書或一篇論文時,他還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教學生,非常不易。著述的背後,是積極、堅持、勤奮、努力、奮鬥。但教師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所學、所思、所研、所行「寫下來」,就是「立言」。

中小學教師能不能成為學者型的教師?回答是肯定的。讀書、教書如果還能寫書,多些思考、適度研究,就能從師者走向學者。

我說「學」比較多。這裡有一個非常「頑固」的觀點,即僅僅「學」還不夠,還要在「學」的基礎上,走向思、研、行、著的更高境界。未來名師,必須是在攀登中逐步成「型」——成為「教育家型」的教師。

名師成長,沒有更多的秘密。

(作者系福建省龍岩紫金山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09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用好「北斗」 定位中國 項目的主要創新點有哪些?
浙江浦江:構建「五四三」育人模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