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搞」又挑剔,可能是這個原因
文丨王馨
本文由丨怡禾心理(yaehermy)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的特點,這不僅讓他區別於其他孩子,還讓他成為獨一無二;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擁有著高度的敏感性,有時會讓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感到很困惑,有時也會讓人覺得不容易相處,但也正是因為高敏感性能夠帶著我們去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這種敏感性會一直伴隨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理解和接納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潛能和力量。
高度敏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高度敏感的孩子幾乎從出生開始,就會表現出對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光線、人和物品的敏感性;可能一點動靜就會讓他們驚醒;一點亮光就會讓他們眯眼哭鬧;總是對陌生人保持謹慎,不願被他們擁抱;經常會發現一些我們不容易注意的細節,包括聲音、物品和一些特點;對衣服的顏色、材質甚至是上面的一個標籤都很挑剔;對吃的東西的味道、顏色、質地,尤其是新嘗試的東西也都會表現出明顯的謹慎。
在陌生環境或者是有陌生人在場時會謹慎小心,粘人,對於安全問題比較小心,會經常性的向爸爸媽媽確認安全,所以他們會經常性的表現出緊張和焦慮,情緒也相對容易波動起伏。還有的孩子表現為特別注意社交細節。
如別人的情緒、表情或者關係。
有些孩子特別關注大自然的變化。
比如溫度的起伏、植物的特性等。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敏感性,他們所觀察到的事物往往會比普通孩子多,他們會經常性的提問「為什麼啊?」「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能夠更多的描述所經歷的事情,還喜歡編故事等。
然而高度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過度的刺激,比如被細節困擾,在喧囂和複雜多變的環境更容易崩潰;在應對這些對他們來說過度的刺激時,他們會經常性的抱怨:
衣服的標籤太癢了、擦臉的面霜沾到嘴了,手太粘了、太冷、太熱、太吵、太臭了等等,
這都是一些我們或者是其他孩子不容易在意的問題,還有的孩子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或者喜歡在旁邊看著別人玩,他們會逃避那些激烈的可能和其他孩子挨得太近的遊戲。
在受到過度刺激時,有的孩子會如坐針氈,注意力難以集中,有的孩子會突然情緒崩潰而大哭大鬧,還有的孩子反而變得安靜、沮喪、恐懼和退縮。這些因為過度刺激所引發的問題可能導致高度敏感的孩子在入園和入學的過程中表現出「慢熱」和適應上的問題。
比如在集體課或者是音樂課等人多、嘈雜的環境中會顯得緊張、抗拒,上課的時候容易分散去注意到一些環境中的聲音和影像等問題。
1
高度敏感是一種疾病嗎?
高度敏感更多的被認為是一種特質,而非一種疾病,這種特質在大約15-20%的人群中有所表現;且相關研究並沒有顯示出高度敏感和精神疾病存在關聯性。
在英國2018年的一項關於兒童的環境敏感性研究中顯示,在3581名8-19歲的兒童青少年中大約有20-35%的孩子屬於高度敏感的範圍。哈佛大學學者羅姆·卡根的研究顯示,90%高度敏感兒童長大後沒有明顯壓抑或焦慮癥狀。
在臨床經驗中,我們主要還是以孩子高度敏感的問題是否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社會生活和功能,如果因為過度敏感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情緒問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那我們仍然會建議進行相關的諮詢和治療。
2
高度敏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和高度敏感有明確相關的是氣質,氣質是孩子所表現出來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大約有60%-80%左右與遺傳相關,20%-40%左右與後天的養育和環境相關。
科普小知識
關於氣質研究應用最為廣發的是Thomas 和Chess提出的九項特質,他們認為氣質主要包括了九個維度:活動水平、節律性、注意的轉移、趨避性、注意的廣度或持久性、適應性、反應強度、反應閾值、心境質量等。
其中反應閾值指的是能引起嬰幼兒反應的最小刺激強度,反應閾值比較高,則孩子會表現出對於環境中的刺激不太容易察覺,相對的如果反應閾值比較低則可能對環境中很小的刺激就產生反應,也就是高度的敏感。
另外一種科學理論認為,高度敏感兒童的行為差異如此之大,可能與「行為抑制系統」和「行為啟動系統」兩個相對的系統有關。
科普小知識
「行為抑制系統」的功能就是讓人偶爾暫停,回顧和檢查記憶中有沒有類似經驗,系統會起到暫時的抑制作用,在確認事情發展的結果不具威脅性後再繼續;而「行為啟動系統」則是促進我們去探索、嘗試和積極行動的功能。
在高度敏感者身上「行為抑制系統」更加活躍,以致表現為謹慎、小心甚至迴避。
3
如何更好地養育高度敏感的孩子?
01
理解孩子的行為,接納高度敏感的特質
作為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首先是去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反應,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孩子的特質,掌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高度敏感的具體表現,不強求孩子去接受讓他感覺不適的事物和人,接納和包容孩子。
02
相信孩子的表達、認同他的不適感
對於孩子所表達的不適和抱怨,需要更多地相信他,而不要認為他是在無理取鬧或者是故意而為,他們所體驗的並非我們完全能夠理解的,但我們也要嘗試去體驗他的不適感,認同他,回應他的感受,並且及時的去調整和改善引起他不適的原因。
但如果孩子重複性的關注一個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經常性的說我們給他的鞋帶、褲帶綁得太緊,要求我們多次重複調整。
則需要注意可能孩子過度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在認同他的不適時也需要適度的轉移他的注意力,陪伴和引導他進行其他的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活動。
03
處理孩子的過度刺激
一方面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高度敏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避免讓他暴露在引起他強烈不適和崩潰的環境下。
另一方面,如果在不經意下讓孩子接受到過度刺激,則要儘快的離開相關的刺激,同時陪伴和安撫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平穩後也嘗試和孩子去談論事情的發生以及所產生的情緒,從而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調控。
04
預見性的給予提前的準備
對於環境轉換、入園、入學、參加活動、就醫等可能引起孩子刺激的事件,需要提前性的進行準備活動,讓孩子了解即將面對的環境和狀況,可能進行的活動和檢查,讓孩子有提前性的心理準備,但在進行準備時盡量以中性、溫和的方式進行,避免反覆談論和叮囑,徒增孩子的焦慮。
05
選擇合適的活動
對於高度敏感的孩子,在給他們安排活動時,除外要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還需要避免那些有明顯身體衝撞、明顯刺激和太大壓力和競爭性的活動,讓孩子在舒適的狀態下去充分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對於孩子中途所出現轉變的活動需要全面的了解情況和分析原因從而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4
我們家女兒目前2歲半,就是一個高度敏感的孩子,曾經我也因為她害怕擁擠、人多,在某些場合無端的哭鬧、見到陌生人會躲起來、拒絕除了我、爸爸和姥姥以外的人抱等問題而感到很多困惑,在逐漸發現她的這一特質以後,接納、理解和預見性的準備成了家常便飯,在旁人看來,她是一個「難搞」而挑剔的孩子,但是之於我,她帶著我發現了很多的不一樣,給了我很多意外的驚喜。雖然我也像其他媽媽一樣,會擔心她入園、適應和社交,但我也願意陪伴她和她共同成長,去發掘她的力量,靜待花開。
※這屆陪讀老母親真是太太太太太慘了!
※從《知否》看家庭教育,母親的格局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有多大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