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些姓,可能是他的後人
現代人戲稱《山海經》是一本上古人的食譜,每一座山上的異獸味道如何,有何奇效,都十分詳細的記錄了下來。雖然我們還不確定這些神獸是否真實存在過,可透過字裡行間,我們似乎能看到撰書者吞嚼異獸的身影。
招搖山上有個名叫狌狌的神獸,吃過它的肉,就能得到一日千里的能力。泰器山下的河流有文鰩魚,魚肉算不上鮮美,但酸酸甜甜還別有一番風味,人吃了以後再不會瘋癲。儘管《山海經》中記載了600多座山,300多條河,400多種異獸,100多位天神。可筆者翻遍整本書,都沒有看到關於品嘗神龍的資料。根據撰書者的嚴謹程度,如果他品嘗過神龍,就一定會將味道或者效果寫到其中。
《山海經》中的神龍只有兩種任務,有名有姓的神龍,比如說應龍、燭龍,他們這些高級神龍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天帝鎮守一方或征戰沙場。還有些沒名沒姓,統稱為龍的低級神龍,他們通常作為天神的坐騎或者是裝飾品,比如火神祝融耳邊就掛著兩條小青龍。雖然在《山海經》中,神龍似乎隨處可見,不過它們或者本身位高權重,或者有個位高權重的主人,就算有人想品嘗一下它們的味道,恐怕也難以下手。
這麼說來,難道數千年里,就沒有人品嘗過龍肉嗎?事實上,還真有人吃過龍肉,可惜他自己卻不知道,事情還要從《山海經》上古黃帝說起。早在上古時期,神龍數量雖然不算多,可也不算稀少。然而隨著天神越來越多,有些神申請了3條,有些神申請了5條,龍的數量越來越少。到了大禹的後人啟成為夏朝天子時,龍已經成為只聞其名,不見其影的傳說中神獸了。
雖然神龍已經消失,可君王們對於神龍的嚮往卻並沒有停止,他們將玉石雕刻成神龍的造型,佩戴在身上,模仿先祖的造型。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有人給夏帝孔甲進獻了兩條神龍。這兩條神龍雖然都是幼龍,但卻是一雄一雌,等他們長大,必然能為夏朝繁育出許許多多的神龍來。孔甲帝很開心,但也很為難,滿朝文武別說是飼養神龍了,大家之前都沒見過神龍,它吃什麼,喝什麼,所有人都不知道。
就在孔甲帝惆悵時,有人為他推薦了一位馴龍高手,這個人是上古堯帝的後人,出生時手臂上有「劉累」二字,因此得名。劉累雖然不是出自馴龍世家,但他的師傅卻曾是馴龍高手。早在舜帝時期,有一個名叫董父的人十分受神龍的待見,因此得名豢龍氏,劉累的師傅就是豢龍氏的後人。
孔甲帝放心的將兩條神龍交給劉累,吩咐他好生養育。可沒想到劉累學藝不精,竟把其中一條神龍給養死了。劉累雖然技藝不行,但卻是個勤儉持家的好孩子,抱著不浪費的想法,將神龍做成肉羹,送到了孔甲帝的面前。因此,孔甲帝就成為歷史上唯一吃過龍肉的人,龍肉好吃嗎?對此孔甲帝給出了四個字的評價:「媽呀好鮮!」
這麼美味的東西一碗怎麼夠,孔甲帝讓劉累多送些來。劉累一聽怕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算了還是逃命吧。劉累倒是跑了,可憐孔甲帝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歷史上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可惜的是,龍肉並沒有為孔甲帝帶來任何好運,幾年後,孔甲帝因病去世了。
孔甲帝是夏朝的國君,因此他的姓氏正是夏朝的國姓「姒」。這個姓氏很少見,大部分都生活在紹興禹陵村,時代看守禹王陵。除此以外,在夏朝結束後,姒姓皇族中有些改為其他姓氏,散落到民間。如今的禹姓、費姓、辛姓、杞姓、曾姓、譚姓、相氏、鮑姓、鄒姓、歐陽姓、司空姓等都是他們的後人。如果這些姓氏中有你,你就是歷史上唯一吃過龍肉的孔甲帝後人。
參考資料:《山海經》 編輯:陳彥君 配圖:周六
※鬼谷子智慧:人在低谷,記住3句話,福氣自然聚攏過來,助你成功
※《山海經》第一凶獸,本是天帝子,隨成吉思汗征戰,如今任人擺布
TAG:寶哥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