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邊壽民蘆雁繪畫題材的藝術特色

邊壽民蘆雁繪畫題材的藝術特色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邊壽民(一六八四——一七五二),初名維祺,字壽民,後以字行,更字頤公,又字漸僧,號墨仙,又號葦間居士,晚號六如居士、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康熙四十三年(一七〇四)秀才。後七應鄉試,皆落第而歸。初以教館謀生,後專攻書畫,傾接時賢通儒。邊壽民善於談吐,得體自然。友人云其談論縱橫第一流,「得詩抗聲歌之,聲如鳳凰」。

雍正年間,邊壽民興發清游:時而西湖泛舟,時而山陽會友,時而江漢之游,時而揚州攬勝,正所謂:「匹馬秋風,孤舟夜雨,人在天涯。」歸來後安貧樂道,設帳授徒。課徒之餘,以筆墨自娛自適。與陸竹民、周白民並稱「淮上三民」。

淮人程嗣立為人敦厚,輕財好客。家有柳衣園,園有曲江樓,日與文士酬唱其中。人稱「曲江會課」,頗負時譽。邊壽民與沈向民、汪鏡湖、周振采、王家賁、劉培元、劉培鳳、吳寧諤、邱重慕、戴大純被稱為「曲江十子」。

邊壽民的大半生與蘆雁息息相關,慧眼觀雁、慧心詠雁、慧手畫雁,尤以蘆雁為著。潑墨中微帶淡赭,渾厚中饒有風骨。蒼渾生動,朴古奇逸,曲盡蘆雁鳴姿神態。時人目為「邊蘆雁」。邊壽民「性疏放,不以俗事攖懷」。自稱其居所為葦間書屋。工詩能書,人稱「淮上高士」。間畫山水、花卉,別有逸致。

清 邊壽民 蘆雁圖 55.7cm×125cm 1725

上海博物館藏

邊壽民遊歷楚水吳山期間,其畫跡遍傳南北,聲名日隆。他的雁畫曾被王府收藏。當時康熙第四子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即雍正帝)在王府府邸曾懸掛邊壽民《蘆雁圖》四條屏。勸其「一游都門,可博進取」。這對布衣出身的邊壽民來說,能直接受知於來自皇家的恩眷,確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人勸邊壽民入京以圖進取,但邊壽民只是一笑置之。

邊壽民禮賢士人,善結朋緣。據丁志安藏二圖題詠抄本,知其題詠《潑墨圖》者凡八十人,題詠《葦間書屋圖》者凡五十人,極一時之風流。

清 邊壽民 蘆雁圖 36cm×136cm 1732 故宮博物院藏

以《潑墨圖》例,沈德潛題曰:「髯翁示我潑墨圖,貌出髯翁氣豪宕。胸中隱隱盤鬱律,芒角吐余高萬丈!兒童汲井磨隱糜,握筆縱橫勢一放。煙雲竹樹紛空堂,水鳥山禽欲飛颺。」沈德潛極力讚賞邊壽民筆墨的汪洋恣肆,接著又題到:「滿堂嘆息如有聲,每人捧硯動顏色。」程嗣立題曰:「葦間主人何所有?禿筆一枝墨一斗。十指奪得化工心,生氣遂令君公走。東塗西抹日不停,怪怪奇奇發性靈。此中有歌亦有哭,誰能於此求其真。」朱星渚題曰:「良朋讀畫登燕几,奼女添香傍筆床。儒雅風流各咄咄,直教俊煞紫髯郎。」暗指「白頭」畫師獲得「紅粉知己」。高鳳翰題曰:「平生煙水心,難問蘆花曲。畫里呼邊生,通夢有竹屋。」李葂題曰:「到處名傳草木知,墨花錯落出江湄。殆由天授真天子,誤被人呼老畫師。十七年前同客久,一千里外寄書遲。摹神多謝丹青手,風雨披圖慰所思。」丁振題曰:「東觀日出窮海隅,西遊洞庭吊蒼梧。歸來長物一事無,依然高陽一酒徒。」王斂福題曰:「水應雲間魚有聲,呼朋引類任飛鳴。海內知名稱同調,長歌短句漫相賡。恨我無端淮上游,公餘偶得議清流。墨浪漂泊隨處足,煙露夢寐亦勾留。造君廬,披君圖,睥睨嘯傲一丈夫。」徐葆光題七絕兩首曰:「到處逢君潑墨圖,吞天胸次有江湖。頭銜自署邊蘆雁,淮北淮南鄭鷓鴣。只畫蘆花不畫雲,怕他高處易離群。湘江獨擁蘭橈去,一路紛紛總識君。」郭焌題曰:「我年二十走京師,耳聞其名今見之。一見使我低頭拜,再見三見神魂痴。十年足跡半天下,屈指閒遊皆丈夫。淮安交得周與程,常嘆老邊絕代無……如此翁者那可得,于思于思萬人特。雕龍有談信驚座,射虎若騎能殺賊。幾曾將相與侯王,空爾東西與南北。外間只說邊蘆雁,今我披圖長太息。」盧見曾題曰:「耳熟淮陰邊壽民,果然詩畫各清新。更從小照觀標格,如此鬚眉自可人。」王文震題曰:「好古如君更好奇,睭崎歷落不時宜。即看詩筆誰為敵,卻署頭銜老畫師……山陽君住我江陰,千里難分此日襟。安得圖中兼著我,與君隨處短長吟。」任瑗題曰:「邊叟從來淡盪人,勸之彈冠動即嗔。閉門煮水何酸辛,陶詩歐帖無點塵。餘事水墨妙入神,颼颼腕底風雨聲。須臾絹上物態新,捶床大叫擲冠巾。花啼鳥語真宰驚,一足倒屣傾公卿。吁嗟乎!豪氣未除頭已白,名高恐有人蹤跡。」

清 邊壽民 晴沙靜集圖 108.5cm×78.3cm

鎮江市藝術博物館藏

邊壽民身後,程晉芳作《偶過城東感懷邊葦間成七絕句》中有「弱妾孤兒夜哭哀」之句,「弱妾」當指「紅顏知己」,孤兒則謂其子邊溶,自是伊人所出。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五十二歲的邊壽民詩興大發,隨筆揮就一闋《鳳凰台上憶吹蕭·將營葦間書屋作》詞云:「城畔荒原,宅邊餘地,周遭一望蒹葭。似芙蓉江上,淺渚平沙。此地盡堪茅屋,門開處,斜對漁家。垂楊里,幾畦菊圃,半截籬笆。嗟嗟,趙阮囊空矣,徒年年虛願,耽擱煙霞。笑半生鳩拙,技止塗鴉。縱是誅茅插竹,也憑仗數筆蘆花。點染過,三春將盡,十丈溪紗。」

葦間書屋為城畔荒原,宅邊隙地,位於水之中央,架一便橋相通。落成後,不經意間又成就了畫壇上的一段佳話。同治《重修山陽縣誌》云:「結屋城東北隅,擅水木之勝。程嗣立、華喦為繪圖,一時名流題詠殆遍。」先後有大鹽商程嗣立、龍溪源,上杭友人華喦,丹徒友人許濱,嘉定友人周笠及丹陽友人蔡嘉等為其繪製葦間書屋六圖,邊壽民珍之愛之,欣喜之餘,遂作《滿江紅·葦間書屋》及《沁園春·葦間書屋》詞,其中《滿江紅·葦間書屋》云:「萬里歸來,就宅畔,誅茅結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綠。安穩不愁風浪險,寂寥卻喜煙雲足。更三城,宛轉一舟通,人來熟!泉水冽,手堪掬;瓮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韻無拘無束。壯志已隨流水去,曠懷不與浮雲逐。笑吾廬,氣味似僧寮,享清福!」

邊壽民如此「曠懷」而仍覺猶言未盡,再賦《望江南·葦間好》以表其意:「葦間好,明浦豁西窗。兩岸荇蘆侵闊水,半天紫綠掛斜陽。新月到迴廊。葦間好,最好是新睛。寺後菜畦春雨足,城頭帆影夕陽明。人傍女牆行。葦間好,初夏最關情。淺水半篙荷葉出,深蘆一帶水禽鳴。雨後雜蛙聲。葦間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紅葉出,小舟人載菊花歸。酒熟蟹螯肥。」

清 邊壽民 蘆雁 52cm×25cm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

好一段「深蘆一帶水禽鳴,雨後雜蛙聲」和「小舟人載菊花歸,酒熟蟹螯肥」,一幅濃郁鄉情的畫面躍入眼帘,使人感奮不已。乾隆六年(一七四一)九月,五十八歲的邊壽民依然難以釋懷,於葦間書屋作《蘆雁》九條屏。題《長亭怨慢》詞一闕:「又彈指,初寒時序。結伴隨陽,幾多辛苦。湘浦煙深,衡陽沙遠,且延佇。回汀枉渚,便認作,家鄉住。荻尾響秋風,知菰米、稻粱何處?同予,念生平落拓,地北天南羈旅。揮毫狀物,也只算,自抒心緒。況葦屋,雁汊迎門,正粉本,當前無數。寫不了相思,白石新詞填譜。」

之後,應邀為邊壽民《葦間書屋圖》題詠者甚多,如金農題云:「三分水,一分屋。菰蘆聲,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獨。時高吟,滄浪曲。門常扃,客不速。頭上巾,酒可漉。破毛禽,晚爭浴。畫出來,黛五斛。」兩淮鹽運使盧見曾題云:「雁汊門迎綠一彎,銜蘆風起塞雲還。怪教鴻撲流傳遍,潑墨原來在葦間。」曹學詩題云:「荷花結屋蕙為宮,古樹欹斜系短蓬。海內風塵閑韻客,客中歲月老英雄。半生活計魚蝦足,四面比鄰雁鶩通。何處詩情偏淡遠,殘陽欲盡笛聲終。」「濯纓何必覓滄洲,廉讓中間築室幽。鶴渚鳧汀紅蓼國,雨花風葉碧雲秋。江湖空負澄清志,煙水聊為嘯傲遊。潑墨自多飛動意,軒窗魚鳥各沉浮。」

這些題詠充分顯現了邊壽民睭崎歷落、睥睨嘯傲的性格和風貌,指明繪事乃其餘事,以繪事稱非其初衷,「邊蘆雁」盛名未能盡其生平。題詠惋惜「英雄」老去,宏圖「空負」,是對邊壽民的自傷自嘆的印證,也為我們理解他的「壯志」「曠懷」提供了註腳。

關於邊壽民家庭狀況,史料記載甚少。元配夫人姓氏不詳,一妻一妾,有一闋《望湘人》詳述其晚年人生際遇:「笑鯫生老矣,未了情緣,白頭紅粉相聚。竹院清幽,茅齋冷落,雅稱荊釵裙布。最愛焚香,頗知滌硯,解攤縑素。每教儂、技癢神飛,多少墨花生趣。從此家園朝暮,把吳山楚水都忘津渡。便興發清游,也買畫船同去。竹西歌吹,江南煙月,到處應多詞賦。還記取、潑墨圖中,添寫個人眉嫵。」

邊壽民擅詩詞,然散佚未刊,詩名為畫名所掩。《葦間老人題畫集》乃百年之後由黃峴亭、王道生及羅振玉等人從其傳世畫本中輯錄而出。計詩七十首(其中十七題十七首為題畫,另五題十八首非題畫之作,乃錄附於此者),詞三十五闋,跋語三則,非題畫之作,想必甚多,年遠自難於收輯。

清 邊壽民 蘆雁圖 80.5cm×142cm 廣州市美術館藏

《葦間書屋詞稿》計詞二十七闋,其中十五闋為題畫,十二闋非為題畫。雖系邊壽民自輯,然為晚年某一時期詞稿,遠非全貌,兩集之外散見於畫中尚有一批。如《滿江紅·自題葦間詞集》則見邊壽民抒寫性情及所顯示出來的獨特精神和風貌:「老去填詞,只不過、一抒胸臆。嘆年來、家園冷落,客途蕭瑟。楚水吳山都歷遍,春花秋月都虛擲。籍長聲、短調作愁吟,葦間集。那敢望,前秦少。那敢並,今朱十。況詩工半百,盛唐高適。紅燭烏絲書也愧,燕釵蟬鬢圖難得。算階前、古砌亂莎中,秋蛩唧。」

詞中「只不過一抒胸臆」「借長聲短調作愁吟」是邊壽民詩歌藝術的主張。從現存詩作來看,所涉內容或回顧天涯羈旅、或記述葦間佳境、或樂道晚年快事,情溢乎辭,真切感人。尚有部分酬應之作,如《滿庭芳·寄答王湯又先生寄惠詩集並祝七十雙壽》云:「葦齋寂寞,驚喜寄書鴻。」「慚愧草萊陋質,棲水曲,鳴似秋蛩。」讀來同樣親切質樸,含蘊一片真誠。又有為人題畫之作,如《賀新涼·女史惲冰畫菊》云:「鯫生寫菊平生喜。每狂來揎袖揮毫,隅糜滿紙。顛倒欹斜籬落下,一味傲霜而已。」倒亦率真率性,體現「葦間」本色。

邊壽民賦詩「一抒胸臆」,作畫「自抒心緒」。在他看來,詩畫同樣都是抒情寄意的藝術手段。就一幅完整的作品來說,其實就是詩、書、畫、印藝術的有機結合體。詩畫相映成趣、爭相競美,形成意境,此乃邊壽民重要的藝術追求和作品特色。雍正八年(一七三〇),他作《百雁圖》,百雁百態,人稱「墨妙如君世所稀,潑來滿紙雁鴻飛」。鄭板橋稱讚他:「畫雁分明見雁鳴,縑緗颯颯荻蘆聲。」

清 邊壽民 雜畫卷之一 60cm×21.2cm 1726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如有一《蘆雁圖》冊頁,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一幀下方蘆葦疏布,一雁似在覓食,一雁昂首遠望,左上題詩云:「倦羽思寒渚,飢腸啄野田。稻粱留不住,老翅破江煙。」

邊壽民對雁的呵護迥非尋常。另一幅寫蘆邊水際,雙雁緊緊依傍,筆致疏簡秀逸,情態親切動人。左上題詩云:「菰米足療飢,江寒泊最宜。天涯少儔侶,兩兩莫輕離。」

數首題詩,切切低語,曲曲含情,所詠是人是雁,渾然莫辨,數幀冊頁,詩畫交輝,含蘊著作者的拳拳深情,殷殷至意。邊壽民引南來北往的候雁為同好,藉以自慰自遣,他將自身社會遭際、人生詠嘆、辛酸苦辣、悲感憂懷,一齊賦予候雁,寫入詩畫。世態炎涼,儔侶宜緊密相依,避免孤單無援之苦;人情險惡,不能不時時提防陷阱、網羅。這既是飛雁心態,究其實際,又不能不是飽經飄泊、憂患的邊壽民自己的心態!這樣,邊壽民詩中畫中之雁,就不僅僅是被人格化,而且更為社會化了。

清 邊壽民 雜畫卷之二、三

另一幀寫孤雁自高處飛向蘆灘,但並不疾飛直下,而是頸後曲,目前視,意逡巡,著墨無多,用筆甚妙,一種瞻望卻顧之態躍然紙上。左側題詩云:「孤飛隨意向天涯,卻傍江湖覓淺沙。恐有漁舟鄰近岸,幾回不敢宿蘆花。」

綜觀畫史,畫雁者不乏其人,諸如五代黃筌的《霜林鳴雁》,徐熙的《雪雁》。宋朝趙宗漢的《水葒蘆雁》,崔白的《煙汀曉雁》。元明時期,畫蘆雁者諸如王淵、林良、呂紀等皆馳名畫壇。他們尚能「臨風一舉」,筆力雄健,筆意千秋,筆致獨到。

邊壽民畫蘆雁,往往只需寥寥數筆,就能勾畫出蘆雁的千姿百態,達到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啟迪。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藝術造詣,是與他創作態度的嚴謹和對藝術的極力追求分不開的。每當秋天蘆花飛絮、雁聲鳴叫的時節,他就潛入蘆葦灘頭,早晚都在仔細觀察細心揣摩蘆雁的神態。為了畫好蘆雁,他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勞動。鄭板橋在《淮陰邊壽民葦間書屋》詩中寫道:「邊生結屋類蝸殼,忽開一窗洞寥廓。數枝蘆荻撐煙霜,一水明霞靜樓閣。夜寒星斗垂微茫,西風入簾搖燭光。隔岸微聞寒犬吠,幾拈吟髭更漏長。」他棲身於「蝸殼」般的茅棚之中,全然不顧「夜寒」「西風」「煙霜」的侵襲,完全忘卻了寒夜的深沉。他反覆揣摩領會,為的是「忽開」那寥廓的藝術天地,登上那色彩絢爛、光輝奪目的藝術殿堂。他在藝術道路上這種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十分令人欽佩。

清 邊壽民 晴沙翔集圖 117cm×193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邊壽民的一幅立軸《蘆雁圖》,紙本設色,橫七十六厘米,縱一百三十六厘米。畫面上蘆葦數莖,秋雁四隻,一對卧息蘆間,一隻回首雲空,一隻張翼飛落。左上角以行書題云:「江村稻熟水平沙,塞雁南歸萬里家。一夜西風吹不斷,霜天月白卧蘆花。甲寅冬日寫似。乾老年道翁邊壽民。」下鈐「頤公」「壽民」朱文印兩方。

清 邊壽民 蘆雁圖 48.5cm×128.5cm 1732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藏的一幅立軸《蘆雁圖》,紙本設色,橫四十八點五厘米,縱一百二十八點五厘米。自題云:「壬子立冬後二日,邊壽民寫於白沙旅館。」此畫寫兩雁在寒沙折蘆之間,一雁已息落,一雁盤旋將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對旅外的伴侶。一支蘆花,禿筆蓬鬆。隱約沙渚,墨色枯淡。畫家所畫的鴻雁,墨中帶赭色,頭頸彎曲,似一筆呵成,由濃而淡。羽翮柔軟潤澤,無不情趣橫溢。這種大寫意潑墨蘆雁,是邊壽民獨特的藝術創造。

清 邊壽民 葦汀息影圖 96.5cm×73.4cm 蘇州博物館藏

江蘇淮安楚州博物館藏的《蘆雁圖》,紙本設色,橫四十八厘米,縱二百厘米。整個畫面一派秋天凄冷色調。近景寫一沙渚,沙渚上長有一株修長而已開花的蘆葦,同時配以數枝非常矮小的遠景蘆葦,虛實相間,錯落有致。蘆葦根底部停留兩隻蘆雁,灰黑相間的蘆雁體態雍容,全身羽毛呈淡淡的青灰色,翅羽又黑又亮。嘴與腳呈橘紅色,在整個沉悶的色調中顯出耀眼色彩,頓時鮮活起來。畫面上的兩隻蘆雁,前一隻傲然引頸向後觀察周圍情況,以防不測,像一威武的戰士,全神貫注地保衛著身旁的另一隻蘆雁。後一隻蘆雁緊緊偎依蹲棲在前只蘆雁身旁,悠閑自得。不難看出,前一隻站崗放哨的為雄蘆雁,後一隻憩息的為雌蘆雁,儼然一對親密伴侶。

清 邊壽民 秋灘戢羽圖 55.7cm×123.5cm

廣州市美術館藏

另一幅《蘆雁圖》,紙本設色,尺幅較大。畫風濃烈、辛辣、蒼勁。畫面上寫的是一個冬末初春的早晨,天空尚飄著雪花,一叢蘆葦飽受朔風摧殘,但仍傲然挺立。近景蘆葦邊有四隻蘆雁,前兩隻蘆雁的動態與前軸頗類。第三隻蘆雁昂首舒頸,正在眺望觀察前方情況。第四隻蘆雁似在低頭尋覓是否有可以充饑的食物,又好像在觀察已被凍結的沙渚與未凍結前有何差異。這四隻蘆雁無疑為兩對愛侶。沙渚兩邊池塘已結冰,如同鏡面。冰凍著的沙渚之上仍留有枯黃的植被。四隻蘆雁中,除第三隻的羽毛呈深黑色之外,其餘三隻的腹羽稍呈淺灰黑色。畫面左上詩云:「寒雲宵來戰朔風,荻蘆叢里玉玲瓏。賓鴻樂此停雙翼,不是雲山沒路通。庚申初春年間,邊壽民。」下鈐「頤公」「壽民」印。此幅《蘆雁圖》無論從畫意到作品渲染及表現力,實屬邊壽民中晚年的代表作。

清 邊壽民 蘆雁圖 29.4cm×23cm

揚州市藝術博物館藏

邊壽民筆下的蘆雁圖形神兼備,蒼渾奇逸,筆簡意周,意境蕭疏,平淡中蘊藏非常氣勢。在他的作品中,「高雅」與「通俗」並存,以「清高」為氣血,以「曉暢」為軀體。邊壽民曾於揚州紅橋舟中作畫,若干遊人泛舟圍觀,一時湖上百舸雲集。

清人秦祖詠在《桐陰論畫》稱邊壽民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別趣。潑墨蘆雁尤極著名。所見不下十餘幅,筆意蒼渾,飛、鳴、游之趣一一融會毫端,極朴古奇逸之致。蘆灘沙口,生動古勁,有大家風度。」又稱邊壽民「潑墨蘆雁創前古所未有」。並把邊壽民的作品列為神品。可見其作品在當時的影響力。

邊壽民常以蘆雁自喻,聲言:「一生蹤跡與渠同」「於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痴如醉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他想像飛雁南歸,只道南方溫暖,「那知冰雪滿江南」為之傷感不安。他揣度亂葦寒沙,顯得凄情,「猶恐雁嫌秋冷落,胭脂滴滴點芙蓉。」煞費一片苦心。

雲山開畫本,花鳥助詩懷。邊壽民隨時隨地對景詠物,自會觸發憂思而作愁吟。故鄭板橋有「筆頭何限秋風冷,儘是關山離別情」之句。

邊壽民除畫蘆雁外,兼畫花卉、禽魚、果品、茶具,皆生動雋永,神氣迥出,各極其趣。

淮上名士程晉芳在《勉行堂文集·淮陰書屋記》中追記當年曾目擊邊壽民在葦間書屋作畫的生動情景:「四方求者絡繹至,則盤礴坐亭內,煮茶焚香,督童子磨大丸墨,注硯池中,雜研丹黃靛堊,舐筆伸紙,隨意所作。雁拍拍循除鳴,掠檐迴翔,影與畫亂,荻風蕭瑟,若駛筆聲也。頤公目與心契,畫與神契,以故人爭寶之。」

(本文作者系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兼職教授)

(節選自《榮寶齋》2017-11 總第156期)

來源:榮寶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新水墨40年,180位藝術家200件作品,你喜歡哪一幅?
齊白石山水代表作:石門二十四景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