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一場精心編排的收視狂歡
我們視作最酷、最怪的電影號——
「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掃碼關注就完事了
↓
一百多年前
,卡夫卡寫下了一篇名揚世界的中篇小說《變形記》,講述了一名公務員變為甲蟲的故事,入選了我國高中教科書。
記得當時老師提到一個高端的詞:異化。通俗地講,就是人性的扭曲。
一百多年後,中國有人按照這個模板搞出了一檔真人秀節目。標題也只有一字之差:《變形計》,而且一播就是十二年。
在節目中,無數個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小孩身份被互換,賺取了電視機前千萬觀眾的熱淚。有人痛哭流涕,也有人不斷詬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05年,湖南衛視的李泓荔去英國進修,偶然接觸到了一檔名為《wife swap》的「換妻」節目。這檔節目通過將不同階層的女主人交換,引發戲劇衝突,製造節目看點。
△
《wife swap》這檔交換家庭主婦的真人秀節目,在IMDb上甚至連及格分都沒到
看到這檔節目後,李泓荔靈光乍現。於是在2006年,《變形計》應運而生。
和《wife swap》不同的是,《變形計》的設定更為尖銳,直接讓城市「問題少年」和農村「貧苦少年」身份對調,結合當下熱點,引發觀眾的思考。
比如《變形計》第一期節目叫《網變》,這期節目緊追「網癮」熱點,將城市「網癮少年」與西北孩子交換。節目一經播出,廣受好評。
為此,中宣部和公安部點名表揚,湖南廣電為其頒發了2006年度一號宣傳嘉獎令。從此,《變形計》的變形之路越走越寬。
△
爸媽看了拍手叫好,孩子看了沉默流淚
時代在發展,「問題少年」的類型也在不斷更迭,但萬變不離其宗,《變形計》總能敏銳地察覺到當下最尖銳的矛盾。
2014年韓國男團橫掃大陸,於是節目組找來了當過韓國練習生,但不尊重父母的李宏毅;
△
2016年李宏毅在《惡魔少爺》中的劇照
2015年,整容明星開始低齡化,於是《變形計》又找上了瘋狂整形,但脾氣火爆,嬌生慣養的韓安冉;
△
《變形計》里韓安冉很有信心地表示要「活到老,整到老」
這樣看來,變形計總是勇猛地直擊當下時代痛點,並總能對青少年出現的種種問題實行一次愛的教育。
似乎不管是什麼叛逆小孩,只要放農村裡關一關,讓他們憶苦思甜,就能改造成功。在我小時候,父母也常說:
再不聽話就幫你報名變形計。
但是問題又來了,《變形計》真的改變了城市奢靡的社會現象,或者說真的改變了這些不良少年嗎?
如果你是《變形計》的忠實觀眾,那麼你一定會發現節目中最有刺激點的莫過於那些「城市主人公」。他們往往家境富裕,享受著錢權帶來的歡愉,出手闊綽。
十來歲的年紀,抽煙喝酒蹦迪,打老師打家長,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全校有名的叛逆孩童。
比如,網路上「真香」梗成名前的王境澤就是這麼一個典型。他相信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如果解決不掉,就解決掉製造問題的人。於是他成為了學校扛把子、鈴蘭的巔峰。
△
我走路帶風可以這麼形容
而城市主人公的種種表現,彷彿都能回溯到其複雜的家庭背景。王境澤就是家裡的單傳,全家七大姑八大姨可不得像少爺一樣供著他。
而初到農村時,城裡的小少爺總會用暴力手段不合作,比如摔行李、爆粗口、和導演組動手...
△
據不完全統計,《變形計》中被摔的行李箱加起來能環繞北京三環一圈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後,暴戾的城市主人公就會「性情大變」,從抗拒到妥協,再到接受和不舍,離開農村時一定要一把鼻涕一把淚。這時,《變形計》就會總結城市孩子的變化:從不為他人考慮到體貼別人,從錦衣玉食到吃飯不挑。最後在孩子和父母的擁抱中結束,觀眾抹起了淚花,一家人相擁而泣,大家紛紛感嘆道:
「改造得真好!孩子長大了!」
△
抱著嗷嗷哭就完事了
但是,節目看得多了,觀眾們也會生疑:一個不良少年僅僅參加幾天的變形就能性情大變?
直到我看到一次直播里,李宏毅坦言,導演組要求他們使勁折騰,打壞了東西也不用賠。我這才明白,許多不良少年極端表現,都是為了節目效果編排的。
如果說《變形計》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那麼城市主人公就是主角。他們縱情地在節目展示自己中瘋狂、揮金如土、與家長老師抗衡的一面。但在不少未成年人眼中,他們的行為並不是錯誤的,而是不羈,瀟洒,個性。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幾乎每個被《變形計》「加持」過的城市孩子,微博粉絲都超過了百萬,當起了網紅。王境澤在快手上炒著「真香」的梗;韓安冉繼續整容,做了一名帶貨的博主;易虎臣開網店,拍微電影。
但流量從來都是需要真正的實力的,本就一無所長的他們,當人設被後起的網紅超越後,便失去了價值。
於是王境澤的微博點贊甚至上不了雙;韓安冉只能和網友撕逼;易虎臣淪落到借粉絲的錢不還。
想想《變形計》播出時,很多人以為問題少年在節目結束後,都會有所改變,一勞永逸。
但如果你留意一下後續,這些重回父母懷抱的孩子並沒有如預期一樣好好學習,而是被流量所帶來的巨大紅利所蒙蔽,又迅速被消耗干,他們的人生就像這出起承轉合的真人秀。看起來,似乎最終受益的只有這檔真人秀的收視率。
但凡看過那麼幾期《變形計》的人,幾乎都能記住幾個城市主人公的名字。但是現在問問各位朋友,大家能夠記得幾個農村主人公的呢名字?是不是一個都記不住,甚至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城市的孩子好歹享受了一番成名所帶來的紅利,但是農村的孩子,徹底成為了這個節目悲涼的底色。
節目組的謝滌葵說:「《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變形的是城裡孩子,而農村孩子根本不需要變形,他們只是被莫名其妙丟到一個繁華世界去享樂。
在《變形計》說城市的孩子的看點在於各種不食人間煙火,各種飛揚跋扈,那麼農村孩子所被設定的模板更加單一乏味:第一次坐飛機、與城市格格不入、愛讀書、與學校的同學溫情擁抱、吃了一輩子沒吃過的東西。
△
農村孩子在城市中的彷徨和局促不安,節目組真的不用考慮一下嗎?
《變形計》對農村孩子的總結十幾年無新意,永遠是靦腆的孩子變得熱情,看過了光之後會去努力學習。
它再一次貶低了人性,站在城市人的角度傲慢地審視農村。每一個來到城市的農村孩子像是一隻動物,在家庭被家人圍觀,出去吃飯被客人圍觀,甚至在學校,永遠也是同學中被關懷的目標。
△
這種來自城裡人充滿關切的目光,會不會讓農村孩子溫暖到感覺被灼燒?
這本身就是一種歧視,當一種關懷變成了特殊的目光,那就是一種歧視。
可能當時農村孩子沒有察覺到身上被貼上「貧困家庭」的標籤是一件多麼羞辱的事,但當他們長大後,他們根本不願提起《變形計》的往事,這是他們一生的恥辱。
對於貧困孩子來說,最羞恥的事就是說出自己家裡的貧窮,然後在眾人憐憫的目光中長大,而《變形計》恰恰就是這麼對待農村孩子的。
在知乎上有一個參加《變形計》的農村孩子說出了變形之後的現狀,現在的他是一名人民教師,儘管他刻意迴避,但是身邊的同事還是知道他的往事,知道他的貧困,於是對他刻意關照,這種特殊的關照常常讓他渾身不自在。
還有農村孩子享受了幾天城市生活之後,意淫自己是城市的孩子,立馬嫌棄起了自己的家人。農村變形的主人公高戰喜。在他從城市回來以後,開始挑食,嫌棄農村父母,說自己是姓魏,而不是高。而魏是城市爸媽的姓氏。
這是孩子來到大城市發生的變化。
而發生在鄉村裡,那些用來給城市孩子作比對的農村老人,也被這個節目組一次次凌辱。
當一個樸實的老人,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款待城裡孩子時,城裡孩子卻報以不加掩飾的厭惡。王境澤當著老人的面質疑這種地方能住人,並堅決不喝他們的水,嫌臟。這一段導演原意是表現王境澤的嬌慣,但這無形中也一次次傷害著樸實農村人的善心。
△
老奶奶好言的勸慰換回的是對他們的食物的貶低,落寞的樣子看著讓人心疼
這不僅僅會對居住的農村家庭造成傷害,更會對整個村莊帶來惡劣的影響。王境澤聽說幫村民蓋屋子能吃到肉,便興緻勃勃地去了,沒想到所謂的肉就是一塊塊肥肉,他厭惡的表情掛在臉上,而農村人說:「這是他們這最貴的東西了。」
在城裡孩子打壞他們為數不多的財產時,農村人永遠只能站在遠處默默地看著,看著自己視為珍寶的食物被孩子毫不在意地丟到地上,即使節目組有賠償,但是這種跪著拿錢的方式,讓農村人的尊嚴蕩然無存。
《變形計》從來不是雙線故事,他其實只有城市主人公一條主線,而農村永遠是底色,是城市孩子永遠的陪襯。
在維基百科上,「變形計」詞條上專門有一個介紹類目,外界對《變形計》上的質疑。許多人指責《變形計》價值觀導向扭曲,但儘管如此,這樣一檔充滿爭議的真人秀卻依然播了十幾年。
目前,變形計在芒果TV上的播放量共8.1億,可能家裡有電腦的人都看過這個節目。
在這十二年里,節目組推陳出新,不斷地迎合觀眾的期望,比如將張迪和農村小女孩麗姐強行組CP;
△
這就是那個把城市孩子張迪「逼瘋掉」的麗姐
比如設置莫名其妙的基腐情節。
△
「真香」王境澤和高澤文的「泰坦尼克號」
《變形計》的長盛不衰,說明了它能夠充分迎合當代觀眾的需求。
在大眾的預期中,人們的孩子是樸實無華的,富二代是趾高氣昂的。那麼想解決問題,就要讓城市孩子去鄉下吃苦,讓鄉下孩子去城市見見世面,這樣隨意改變他人命運的主宰者視角讓每個觀眾熱血沸騰。
觀眾們看不見農村孩子的迷失,看不見城市孩子的空虛,只是被自己設計的情節感動到淚流滿面。
△
據《GQ》雜誌採訪,「城市變形榜樣」施寧傑回家第一晚就立馬去夜店
那麼,如果《變形計》不能改變孩子,誰才能改變?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
在《變形計》夜店王子高澤文在即將離開農村時,有這樣一個細節,他聲淚俱下地敘述起了他的父母在他六年級時離婚,當年的情節他歷歷在目,而據他父親描述,高澤文在六年級以前品學兼優,家裡的獎狀貼滿了一牆。
他的父親始終沒弄明白兒子怎麼突然不聽話了,學壞了,於是開始打罵。從未想過自己在離婚時就要做好準備,將來必須承擔起母愛,用雙倍的付出和兒子溝通。
△
單身父親的翹楚應該就是姆爺了,不僅僅要努力賺錢,同時要充分和孩子解釋溝通。姆爺甚至「屈尊」和JB合影,就為了討女兒歡心
高澤文父親直到節目完結都沒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在和兒子含淚的擁抱中片面地覺得這個節目的改造真成功。
所以,
《變形計》一如中國的親子關係,它從來不是親子的互動,而只是長輩手握父權,主宰孩子的命運,將其交付到一檔節目手中。
在這十二年的時間裡,家庭教育不斷被異化,價值觀不斷被扭曲,人們沉浸在改造孩子的狂熱信仰之中。卻從未注意到那些被流量包漿又迅速被反噬的城市主人公,永遠沉默的農村主人公,和那些絲毫未改變的家長。
再看看節目居高不下的收視率,是不是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為啥同是小鮮肉,80年代的就那麼帶勁?
※畢贛說下一部拍霹靂貝貝
TAG:X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