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屢次突破清軍重圍,為何石達開被圍一次就全軍覆沒?
1851年1月,本就不平靜的廣西大地爆發金田起義,太平軍如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大江南北,縱橫十餘載,將清王朝打得半死。在這場運動中,湧現出諸如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羅大綱、林鳳祥、陳玉成、李秀成等名將,他們在與清軍激烈的戰鬥中發揮出自身才幹,也取得可喜可賀之成績。不過,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畢竟自身實力還是弱於清朝,而且還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干涉,這場農民運動倒在了血泊之中。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吉字營幾萬人馬轟破太平門,殺入城內,宣告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這場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但其所留下之經驗教訓還是相當深刻,值得後人深入探討。仔細閱讀太平天國史時,作者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即是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太平軍雖屢次陷入清軍重圍,但楊秀清都可以帶著大夥順利突圍,而且勢力不斷壯大;翼王石達開雖屢次戰勝清軍,也是被捧為「戰神」級別的名將,但他只陷入重圍一次且對手還不是很強大卻全軍覆沒了,自己還被凌遲處死。這就有意思了,同樣號稱太平軍名將,都是首義大大王之一,楊秀清能屢次突破清軍強大包圍圈,為何石達開卻不行呢,被圍困一次就玩完了?
先看楊秀清是如何突破清軍包圍,壯大太平天國的
1851年9月,太平軍殺進永安(廣西蒙山),而後清軍便尾隨而至,總兵力達到四萬餘人,而太平軍只有一萬餘人(純戰鬥力量),兵力遠遜於清軍。在長達半年的永安之圍中,太平軍處境相當慘,糧食、彈藥、鹽油、衣物等戰略物資非常奇缺,而且內部還出了周錫能之類的叛徒。據資料記載,當時太平軍甚至利用糞便來提煉硫磺,而後製成彈藥,以此來抵抗清軍。不過,楊秀清還是能在異常艱難之環境中生存下來,並尋找機會突圍而出。1852年4月,趁著大雨夜,楊秀清讓羅大綱率2000精銳往古蘇沖方向突圍,撕開清軍防禦缺口,而後大部隊隨即跟進,跳出清軍包圍圈,往桂林方向去了。
1852年10月,聞知西王蕭朝貴在長沙陣亡,楊秀清率全部人馬從郴州大本營北上,全軍攻擊長沙。不過,楊秀清到長沙城下時,清朝各路援軍也同時抵達長沙郊外,並紮下大營。當時,長沙城內有駱秉章、張亮基、江忠源、左宗棠、向榮、張國梁等牛人防守,尤其是江忠源、左宗棠,堪稱晚清之名將。所以,楊秀清屢次攻城均被擊退,無法靠近城池半步,而且自身還陷入清軍重圍之中;東、南、北均有清軍駐紮,糧道即將被阻斷,情況萬分危急。此時,楊秀清及時派遣精銳部隊渡過湘江,搶佔西岸龍回譚,一舉扭轉戰局,然後全軍安全撤離,繼續北上益陽、岳州,而後佔領武昌。
再看石達開是如何陷入重圍,以致全軍覆沒的
1860年初,童容海、彭大順、朱衣點等率二十餘萬大軍脫離石達開北上回歸太平天國,繼續為洪家王朝效力,石達開差點就成了光桿司令。不過,廣西清軍力量相對比較弱小,且天地會力量強大,石達開得以在此生存兩年。後來,聽說四川一帶正在被李藍起義軍控制,於是他決定進入四川發展。1863年初,石達開從滇黔邊境分兵三路進入四川,賴裕新、李福猷各率一路人馬牽制清軍,石達開則親率中路軍4萬餘人向大渡河挺進。很遺憾,石達開到大渡河畔時,長江洪水泛濫,大軍難以渡江;唐友耕、嶺承恩、王應元等清軍又追了上來。實在沒了辦法,石達開只能主動「請降」以全三軍,結果是自己被凌遲,2000精銳被屠殺乾淨,4000老弱遣散,可謂是全軍覆沒。
其實,從楊秀清、石達開被圍之處境而言,楊秀清所遇到的敵人力量更強大,對方几乎都是精銳雲集,而且還有諸如江忠源、左宗棠等名將坐鎮。反觀石達開所遇到的對手,基本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清軍則是一些雜牌軍,還有當地土司軍隊。但是,楊秀清可以突圍成功,石達開卻玩完了,全軍覆沒。究其原因,石達開個人要負很大責任。
熟悉太平天國史的朋友都知道,石達開只是一個將才但並非帥才,對戰局沒有全盤策劃能力,格局太低。此外,石達開善於打「運動戰」,而不是打惡戰、血戰,沒有孤注一擲之勇氣與決心。例如,石達開想進入四川發展之計劃,清軍早就料到了且做好了準備,自己也知道這點,但他卻非要往死里鑽,繼續執行已經毫無可行性之計劃,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抵達大渡河畔時,沒能在清兵趕到之前組織部隊強渡長江,渡江遇到小挫折後立刻停止渡河,以致被洪水困住。在走到松林河岸邊時,又沒能趁著清軍主力尚未抵達時血戰突圍,而是主動「請降」,一世英名就此毀了。
總而言之,楊秀清是帥才,全局觀強,可以把握住有利時機突圍;石達開只是個將才,既無大戰略、大格局,又無血戰到底之決心,只能全軍覆沒了。試想,若是有楊秀清統籌指揮,石達開只管執行,大渡河未必能阻止得了太平軍。各位說呢?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手握二十萬大軍,洪秀全最後之希望
※靠哭繼位的大清皇帝,死前一決定,影響王朝歷史走向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