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3課,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菀。這個字有三個讀音。(1)中華書局版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音wǎn。給的解釋是:「茈菀,出漢中房陵。」說了產地,但究竟是何物,似乎不清楚;《玉篇.艸部》中說「菀,紫菀,藥名」;《神農本草經.中品》里又說:「紫菀,味苦,溫,主咳逆上氣」可見,茈菀指的是紫菀,也就是說,菀的本義是紫菀。紫菀,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根可以入葯,根狀莖斜升。莖直立,有疏粗毛,有疏生的葉。入葯後功能主治為: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紫菀)

在這個讀音下,它還通「苑」字,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里說:「菀,假借為苑。」有兩個意思,一個指養禽獸植樹木的地方。比如上林苑的苑,上林苑是古代園林建築,是漢武帝劉徹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作用就是養禽獸植樹木,所以叫「上林『苑』」;另一個意思指彙集,博採。《文心雕龍.辨騷》里有「故才高者菀其泓裁,中巧者獵其艷辭。楊明照在《校注拾遺》里說:「菀,唐寫本作苑……」注意,在這種場合下,它還讀wǎn。

(2)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yù。讀音出自《廣韻》《集韻.迄韻》里有「菀,茂也」,也就是說,讀這個音時,是指「茂盛的樣子」。比如《詩經.小雅.小弁》里有「菀彼柳斯,鳴蜩嘒嘒」的句子。

(3)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yùn。讀音出自《集韻》,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乾部》里說:「菀,假借為薀」。《詩經.小雅.都人士》里有「 我不見兮,我心苑結」的句子,唐人陸德明釋文時作「菀結」。也說是說,讀這個音時通「薀」,也就是「蘊」,指積聚的意思。

菀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菀的小篆寫法)

2、莔。讀作méng。《說文解字》給的註解是:「貝母也。」貝母是藥草,現在也這樣叫,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鱗莖入葯,因為形狀而得名。《本草經集注》里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它也有很多別名比如: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葯實等等,花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貝母花)

入葯部分是它的地下鱗莖,樣子很萌(記住樣子很萌,就是它的讀音),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貝母)

跟前面我們講過的薏苡有點像,貝母是常用的止咳中藥,但不可與烏頭同用,中醫「十八反」有明確註明。莔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莔的小篆寫法)

3、<上艹下術>GBK字型檔無此字,有些電腦無法正常顯示。讀作zh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山薊也」。《玉篇.艸部》里說「山薊,與術同」。《山海經.中山經》里說「(泰室之山)有草焉,其狀如<上艹下術>。」郭璞作注說:「<上艹下術>,似薊也。」山薊是《中華本草》收載草藥白朮的別稱,指中藥白朮的根莖。一般認為「<上艹下術>」是術屬植物的泛稱,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山薊)

山薊是常用的中藥,主治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等等。

<上艹下術>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上艹下術>的小篆寫法)

4、蓂。這個字有兩個讀音。(1)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為mì,其實這個讀音僅指一種植物菥蓂,是一年生草本,無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棱。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菥蓂)

菥蓂很神奇,它的種子油可以制肥皂,也可以作潤滑油,還可以吃。全草、嫩苗和種子都可以入葯,全草可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種子可以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氣、利肝明目;嫩苗用水炸後,浸去酸辣味,加油鹽調食還是不錯的野菜。這個讀音已不常用,僅在這個詞里這樣讀。

(2)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míng。這個讀音倒常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專用於「蓂莢」這個詞,指的是古書中記載的一種瑞草,《田求子》里記有「堯為天子,蓂莢生於庭,為帝成曆(注意歷史的歷和日曆的曆並不是同一個繁體寫法)」就是有一種草,堯當天子的時候,在庭中長了出來,專門為堯帝作日曆。《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里寫得更清楚,說「有草莢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曆莢」。你看,多麼神奇的植物啊,可以當日曆用。月初長一個莢,然後每天長一個莢,到月半時長夠十五個莢,然後再一個一個地落,到月底落完。碰到小月,則有一個莢枯焦不落。這種植物在唐詩里也有記載,比如劉長卿的《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蓂草全無葉,梅花遍壓枝。」為什麼蓂草全無葉呢,因為是晦日;李益的《書院無曆日以詩代書問路侍御六月大小》里有:「故人為柱史,為我數階蓂。」我這裡沒有日曆,你告訴我一下吧;宋代也有人用,比如秦觀在他的《德清道中還寄子瞻》詩里說:「旅思搖風斾,歸期數月蓂。」用的都是這個意思。這種神奇的草,沒有科學考證到底是什麼草,也沒辦法上圖,只能存疑。蓂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蓂的小篆寫法)

5、菋。讀作w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荎藸也」其實就是五味子,結合下一個字「荎」《說文》給的解釋,這個字應當是專指五味子的果實。在55課講「藸」字時已經介紹過,五味子是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的泛稱,落葉木質藤本,葉互生,紙質或近膜質,卵形,花白或淡紅色,成穗狀聚合果,可以入葯。《爾雅.釋草》里說:「菋,荎藸。」郭璞作注說:「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北宋邢昺作疏引用《唐本草》解釋的更詳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也就是說,五味子的皮與肉又甜又酸,核中又辛又苦,而且又都有鹹味,所以叫五味子。「五味子是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的上品中藥,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號稱「靈芝中的靈芝」)合用可以治療失眠。五味子又分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樣子有差別,價值也不一樣,一般北五味子價值較高。五味子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五味子)

古人造字,把味道很全的五味子用「艹頭加味」這個字表示,真是準確而生動,它可就是一種味道很全的東西嗎。菋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菋的小篆寫法)

6、荎。讀作ch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荎藸艸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專門強調了這一句話,是四字句,而不是「荎藸,艸也」這樣斷句的(可惜很多注本還是分開斷句了),意思很明確,指的就是「荎藸艸」,而不是「荎藸」。五味子用菋表示,碰到它的全株,古人就用荎來表示,也就是說,荎是表示的五味子整株,而不僅指果實,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五味子)

簡言之:菋指五味子果實,荎指五味子這種植物。

另外,荎還指另一種植物,就是刺榆,上一課即72課講「芪」字時已講得很清楚了,這裡不再多說。荎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73課:古人稱呼五味子時,用字很巧妙!

(荎的小篆寫法)

漢字當然也是嚴謹的系統,很多漢字意思相近或相同,但也可能存在細微差別,學習這些細微的差別,恰恰也是學習漢字有趣的地方之一。前面55課講到藸,曾說它就是五味子,但也有人認為許慎把它單列在前面,很可能指的是另一種艸,只是無法考證罷了,我們暫時做五味子解釋並不是否認許慎的原文字意。

(【說文解字】之73,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篆刻入門:為什麼要扎紮實實地臨習漢印?
唐詩閑讀:「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