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都喜歡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為什麼老人們都喜歡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人生閱歷就會增加,因此,很多人也都會變得十分睿智,由最初的年少輕狂到最終的沉穩持重,含蓄內斂等等。尤其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更是每一句都值得我們細細琢磨,品讀一遍就會令人回味無窮,古人的智慧著實令人嘆服。
例如,人們經常討論的「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就是在告誡我們說,當一個人境況十分落魄的時候,不要總想著攀高枝,去曲意逢迎的巴結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到頭來只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自己。
同時,還有一點就是不要總是懷揣著一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樣子,當你人微言輕的時候要學會「謹言慎行」,否則,你的話只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和冷嘲熱諷。
其實,相比於「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這樣的俗語來說,最讓人深有體會的莫過於「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個俗語了。
據《史記》中記載,楚霸王項羽在佔領咸陽之後,曾對麾下的將領說道:「富貴不還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因此,也就誕生了一個「衣錦還鄉」的成語,而且,還被廣為流傳了上千年。
可是,如今項羽的這句話不再受到了大眾的追捧,改成了「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一開篇就寫到了這樣兩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可見,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產物,當你貧窮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可憐、同情你的遭遇,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對你避而遠之,因為在他們眼中你就是一個累贅和包袱,因此,家境貧寒的時候,為了自己僅有的尊嚴,千萬不要主動去走親訪友。
富貴還鄉原本也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情,畢竟每個人都有一種鄉愁情節,富貴了總是要想著回報家鄉父老。然而,如今這個想法也逐漸被人們所冷落,原因就是,有很多人得知了你富裕之後,不但不會對你另眼相看,反而產生一肚子抱怨和妒忌心理。
為什麼像你這樣的人都可以賺的盆滿缽溢?為什麼他們就不可以?久而久之他們同樣也會對你產生一種非常強大的排斥心理。再有一種就是趨炎附勢的小人,他們與你結交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你的金錢,來滿足他們的私慾。
他們會想法設法的從你這裡借錢,如果你選擇不借的話,你就會立刻落得一個「鐵公雞」的名聲,從此以後就無法在家鄉立足,無論走到何處都是家鄉輿論的焦點。
如果你選擇了借錢的話,他們就會「人心不足蛇吞象」,接二連三的跑來向你求助,最終卻不肯歸還這部分原歸屬於你的這部分財產。所以對於這種勢利小人,你就會左右為難。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我們不得不嘆服古人的智慧。
參考文獻《史記》、《民間俗語大全》
※司馬懿高平陵叛變奪權,曹氏宗親為何不選擇反抗?原因其實很簡單
※諸葛亮曾斷言兒子難成大器,可惜劉禪不聽,最終斷送蜀漢江山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