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警惕虛假宣傳陷阱 「保健品不是葯」

警惕虛假宣傳陷阱 「保健品不是葯」


中國青年報1月8日電( 記者 張均斌)一瓶以水、山梨糖醇以及梨、苦瓜等蔬果汁和食品添加劑為原料的「本草清液」,賣到267元,仍然有人趨之若鶩。就因為他們相信這款權健的飲料有所謂「排毒功效」。隨著權健事件被揭開,保健品的亂象成為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保健品虛假宣傳並非新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僅2018年第一季度,消協就受理保健食品投訴1381起,其中投訴「虛假宣傳」的最多,有374起;受理保健用品投訴386起,「虛假宣傳」問題有175起。

  「很多保健食品的銷售是在監管部門的『盲區』里進行的。」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大多數保健品銷售採用直銷模式,甚至還涉及傳銷行為,通常以點對點銷售為主,由直銷員完成,這為市場監管造成很大困難。


  劉少偉說:「直銷員在銷售時,會對目標顧客說產品具備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口頭承諾很難查證。還有一些三無產品,就是通過拉熟人朋友,從人頭到人頭做直銷,監管部門的視線也很難捕捉到。」這些監管盲區都亟待掃清。


  值得注意的是,掉落在保健品「陷阱」中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營養保健品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成以上。


  「我身邊也有一些老年朋友,拿退休工資買了一屋子的保健品,還不讓子女知道,勸也勸不聽,怎麼辦呢?」劉少偉表示,最關鍵的是要改變這些老年朋友的觀念。

  2016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開展「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近七成的消費者表示對保健食品「大概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 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缺乏準確的辨識度和認知度,對於保健食品標識標誌、保健功能、類別劃分等方面認知較為混亂。


  「老人年齡大了難免會出現一些身體問題,在渴望健康的情緒下,容易被保健品虛假宣傳的療效吸引,再加上銷售者的情感攻勢,不少老年人就會選擇購買保健品。」前博德嘉聯醫生集團CEO、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擋在保健品「陷阱」前最根本的屏障是,通過政府部門、媒體、社區醫生和家庭等多方科普,讓更多人清楚並牢記「保健品不是葯」。


  2017年,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放的《老年消費教育指導手冊》中,第一部分即「保健食品」篇,說明保健食品是「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強調保健食品的第一個消費誤區就是「保健品能治病」。


  「加強科普至關重要,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謝汝石說,「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社區醫生以及家裡的子女,都要行動起來,和老人有更多的溝通,讓老人對保健食品知識真正有科學的認識,說到他們心裡去。」

國際日報-第一手商業資訊最精華文藝娛樂。


傳播中國資訊,推介中國品牌,服務于海內外華人華僑和中國大陸所有同胞,歡迎關注國際日報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


微信號:InternationalDaily


二維碼:


官網: http://www.chinesetoda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國際日報 的精彩文章:

周末話題:人際關係話題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緊張局勢升級!烏克蘭軍隊進入「備戰狀態」

TAG:美國國際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