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崖山之後無華夏?從這一政治傳統來看,似乎沒什麼不對!

崖山之後無華夏?從這一政治傳統來看,似乎沒什麼不對!

在如何對待前朝皇室的問題上,如今十有八九之人,幾乎都會認同這麼四個字,即:斬草除根!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在皇權面前,肯定要斬盡殺絕。

那麼,從古代中國的政治傳統來說,真的如此殘忍,真的那麼血腥,真的沒有一絲雍容大度嗎?實際上,古代中國王朝更迭時,對待前朝的王族,所作所為往往都很「優雅」,只是到忽必烈時,將這一傳統給破壞了,如今卻鮮為人知。

翻開相關歷史,不難看到這麼一個名詞,即:二王三恪!唐朝學者杜佑《通典》記載:「三恪二王后」,如果封前二朝代後裔就叫二王后,如果封前三朝代後裔就稱為三恪。通過這樣的贈予封邑、祭祀宗廟的「優待」,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

從上古時代,一直到宋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一政治傳統。比如,夏朝建立後,封堯舜的兒子;三家歸晉之後,司馬炎封魏元帝為「陳留王」,一直傳到南齊,持續了200餘年,比晉朝壽命還長;唐朝封隋恭帝楊侑為酅國公(xī),一直持續到後漢,也比唐朝壽命長。

以上講述比較簡單,其實歷朝冊封時,往往至少冊封前兩個王朝後裔,上述講的唐朝,除了冊封隋朝後裔之外,還冊封了北周后裔,稱之為「二王后」。宋朝最為仁義,除了冊封柴氏家族後人,還封隋、唐、五代後裔與吳越、荊南、蜀漢等諸國子孫為官,負責宗廟祭祀。

需要注意的是,「三恪二王」屬賓禮之一,就是當朝不把這些人當成臣子,而當成賓客。所以,這些人皆不用臣禮,而用賓禮。這一點很關鍵,「三恪二王」並非一定要冊封前二代或前三代王朝後裔,有時只冊封前一代,但一定是將之作為「賓客」,而不加干涉。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到,中國這一政治傳統,相對來說比較厚道,也非常優雅。一旦冊封了前朝後人,那麼只要不謀反,基本上就不干涉其行為,以至於這些「小國」的壽命,甚至更長久,比如上文的曹魏後裔「陳留王」,隋朝後裔「酅國公」。

然而,到了忽必烈之後,這一政治傳統卻被「顛覆」。元軍佔領臨安之後,忽必烈封宋恭帝趙?(xiǎn)為瀛國公。按理說,趙?只要不謀反,忽必烈就相當於養了一個閑人,以彰顯自己的氣度即可。不料,忽必烈卻讓他到西藏出家為僧,後來又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

清軍入關之後,所謂「三恪二王」的政治傳統,就徹底沒了。比如,多爾袞故意毒殺崇禎兒子朱慈煥,對「先來投順」的朱明親藩,也毫不吝惜用莫須有的手法肆行殺戮,以至於後來想找一個「朱明標本」都找不到,雍正找了一個不能辨明真假朱明後裔的朱之璉作「牌坊」。

總的來說,「三恪二王」這一優雅傳統,毀在了忽必烈手上。不過,話說回來,古往今來的小族臨大族,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鎮壓,因為害怕大族推翻它,尤其是有號召力的前朝皇室,就更需要斬草除根了。

如果從「三恪二王」這一政治傳統來看,說「崖山之後無華夏,明朝之後無中國」,似乎也沒什麼不對。連對前朝皇室的一點優容都做不到,只剩下小家子氣的斬盡殺絕,這又豈是真正的華夏文明?

如今,經常能見到一些所謂專家,批判古代中國人的政治傳統,認為只有權謀和黑暗,其實這些專家又何曾真正讀懂中華文明的胸懷和氣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歌唱家,距今有2700年,卻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
古代名氣最大的寶馬,誰騎誰慘死,曹操只養不騎反而善終!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