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值得祝賀 但不宜過度誇耀

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值得祝賀 但不宜過度誇耀

日前,媒體報道《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助"中國芯"換道超車》,在文章中稱:

光子晶元的算力是傳統晶元1000倍,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具有低延遲、抗電磁干擾等優秀特性。光子晶元由清華、北大、北交大等高校博士生創業研發的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在技術上實現不少突破,未來可廣泛應用於手機、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

更可貴的是,光子晶元的設計、加工、封裝、測試全部在國內完成,擺脫了對國外高製程光刻機的依賴,與一些在核心IP、製造、封裝、測試環節高度依賴境外廠商,只因商業上取得成功被包裝為中國芯"希望之光"的晶元形成鮮明對比。因而被研究團隊負責人白冰稱為是"我國在晶元領域換道超車的核心技術"。

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值得祝賀 但不宜過度誇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根據文章介紹,光子人工智慧晶元採用硅基光子集成技術,在內部用光完成矩陣運算與數據交換,在運算速度和功耗方面都優於現在的電子晶元——光子人工智慧晶元的計算速度大概是電子晶元的三個數量級,約1000倍,單個電子晶元的計算速度大約是7.8TFlops,而光子人工智慧晶元的計算速度大概是3200TFlops。在功耗上單位電子晶元和耗電量大概300W,對應的光子人工智慧晶元的耗電量只有4W。

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值得祝賀 但不宜過度誇耀

文章還指出,北京、上海等地已經開始布局光子晶元計划到2021年建成全國硅光子晶元研發和中試基地,到2025年量產平台實現晶元批量供貨,成為國際知名硅光子的研發、製造基地。

誠然,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光子晶元非常厲害,而且形勢一片大好。但從過去的一些現象來看,還是有必要潑一盆冷水的。其實,在摩爾定律失效以來,在製造工藝即將做到3/5nm之際,全球諸多廠商都在尋求新一代半導體材料,以延續摩爾定律壽命,但從實踐上看,諸多當時被媒體熱捧的新技術,如今卻基本沒聲音了,反而是硅基晶元一直是市場主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幾年前被熱炒的碳納米管複合材料。當時,媒體報道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將現有最精尖的晶體管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打破物理極限。由於零維富勒烯、一維碳納米管、二維石墨烯都屬於碳納米材料家族,恰逢當時石墨烯的概念被炒得異常火熱,以及1nm打破物理極限讓人震驚,這則消息一度被傳的很熱。

光子人工智慧晶元值得祝賀 但不宜過度誇耀

當時,鐵流就撰寫文章,表示國人不必將其看的太重,因為這僅僅是一項在實驗室中的技術突破,哪怕退一步說,該項技術已經成熟且可以商業化,由於其在商業化上的難度遠遠大於Intel正在研發的10nm製造工藝——其掩膜成本將高昂的無以復加,這會使採用該技術生產的晶元價格居高不下,這又會導致較少客戶選擇該項技術,進而惡性循環。

同樣的道理,對於現在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新技術新突破固然可喜,但也沒必要看的太重,因為在最後"真命天子"出現前,會有無數個可能的選項導致半路上。就現在的局勢而言,對新技術保持跟蹤的同時,應當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完善現有的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產業鏈,並儘快實現14nm製造工藝的商業化量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華為Hi1620發布 自研內核還是ARM改?
盲目吹噓5G擺拍場景高速率無意義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