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對自己要有完全的擔當
師兄雲遊四方時來到了師弟所在的禪堂,可是師弟已不如以往那般精進,師兄便勸他要努力精進,才算不辜負一世的光陰。可師弟完全聽不進去,因為他的內心,完全被過去的成就給塞滿了。如果我們不及時地清理掉過去的榮耀,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遠離初心的。
?
慧能說,我們的心,不要被外境所牽絆。
其實是在說,我們不應該給外境給干擾了,因為我們的心志容易動搖,很容易就會背棄了最初的信念從而把自己帶入了歧途。?
黃檗希運禪師經常講說無心的妙處,一個人聽不懂,就專程前來向他請教。希運說:「若是無心,過往的事情便不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困擾了,我們前行時,也就不會特別吃力了。」人,往往是在多心多勞之後能明白無心無憂的好。
?
一個和尚問首山:「虛空的意義是什麼?」首山說:「虛空的意義就在於,它警示我們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都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往,根本不值得留戀。」這個和尚又說:「那麼,如果我們死抓住過往不放呢?」首山站起來說:「手上端著熱水,你怕燙嗎?如果不死抓住過往,就好比端著熱水會被燙一樣。」
?
首山禪師的一個弟子說:「很長時間以來,弟子都活在沉迷之中,懇請您能給我指出方向。」首山說:「我怎麼有這個閑工夫?」這個弟子很不滿意,但首山說的沒錯啊。
每個人都應該自己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不能完全地指望著別人。這個,就是一種承擔。
?
現代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了,一旦他人不能滿足自己,便怨恨叢生。禪認為,人是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的,比如心性的光明與寧靜,對生命的創造,對生活的熱情,這些都不是別人能夠賜予自己的。
?
有人抱怨說目前做的工作太辛苦,而且也不是自己喜歡的,因此很苦惱。但如果你不馬上做出決定的話你將會更加苦惱,並且持續地苦惱下去。禪認為,要麼與苦惱的成因握手言和,要麼就果斷地抽身離去。雖然我們不可能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掌握,但在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選擇當一次主人翁的。
?
生與死是根本無法分離的,正是因為它們那連續不斷的活動才構成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如此看來,生命真正的價值就在每一個瞬間,由此可見,在每一個瞬間,我們都應該遵從本心去生活。
選擇真正喜歡的事情,喜歡真正喜歡的人,遇到麻煩的人和事不必煩惱,因為快樂總會過去,所以我們千萬要珍惜;因為煩惱也會過去,所以我們不必為此著急。
?
許多人都在追求「永生」,這可真是荒唐得很,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你都獲得不快樂,你要永生,那豈不是要一直都不快樂下去嗎?
?
當身陷困境時,人們想的不是如何自救,而是如何逃避。逃避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禪告訴我們,人是需要有所擔當的。在困境之中,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和禪相契合,那些於困境中從容應對的人,無論他以後過著怎樣的生活,都不會過得太差,因為他有一顆禪心,能夠在困境中製造希望,從而走出困境。
?
禪從不教人逃避,它告訴人們,要以一種肯定的方法來獲得「正覺」。比如,你能覺察到痛苦的真實來源並且嘗試著化解痛苦,而不是等待別人把你從苦海中拉出來,這就是一種正覺,是一種自立自強的正覺。
?
一邊工作,一邊修行,同樣是可以獲得心靈安寧的。既然禪是不離生活的,那麼工作中同樣有禪。但人們只是看到工作中煩惱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和成長。以禪的眼光來看,看待任何事物問題都要全面去看,如果你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煩惱、瑣碎上,那麼你過得不快樂,這又能怨誰呢?
?
我們苦惱的原因自然是千差萬別的,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
把自己幸福與否的決定權交給別人。
你有一樁不幸福的婚姻,你希望伴侶能改變這種狀況;你有一份薪資很低又很勞累的工作,你希望老闆幫你改變你的生活。那麼,我很想知道,你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做了什麼決定呢?如果什麼都沒做,那麼你的那些抱怨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
痛苦和煩惱的經驗,就是厭世思想的根本原因。可是,結束生命就一定會終結痛苦嗎?在臨死的時候,人的痛苦經驗要比往日更強烈。正是因為有了痛苦,我們才會想到如何滅除痛苦。就好比,我們只有在生病時,才會開始關心身體健康,生病反而促成了我們對健康的守護。痛苦是可以轉化的,你不妨試試去看痛苦背後的東西。
?
我們大多數的煩惱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我們把好壞完全地對立起來,並想捨棄壞的那一方面。
我們盲目地妄想拋棄自己不想要的那一方,而從來沒有想過超越。這好比我們痛恨別離,但卻沒有看到別離背後隱藏著的是新的際遇。什麼時候我們學會了全面地看問題,什麼時候,我們的煩惱才會少一些。
?
有人說,自己喜歡的人偏要分離,自己憎惡的人偏要遇見,這真是一樁煩惱的事。可是,你要知道,人生際遇並不會按照你自己的好惡嫌厭而進行,所以,就不要在煩惱之上再添煩惱了,試著發現你憎惡的人身上也有美好的一面,這個才是正道。
《地藏經》隨喜助印,培福消業
此生,你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餘生,只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一心一意,你就能止息心頭的焦慮
勇敢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你自己
念地藏菩薩名,度一切苦厄
念地藏菩薩名,諸不如意事漸消除
點擊↓閱讀原文↓
在這裡許願吧
※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
※【12.15】每日一禪:體貼 愛重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