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影響力有多大?拍賣不能露面,幕後讓妻子2.5萬買下寶物

馬未都影響力有多大?拍賣不能露面,幕後讓妻子2.5萬買下寶物

馬未都是中國知名古董收藏家、鑒定家,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和現任館長。他慧眼如炬,看上的寶物常常一夕爆紅,引無數人抬價哄搶。這樣一位人物,只躲在幕後,就讓妻子用2.5萬買下一件市值百萬的永樂梅瓶。

馬未都學歷只到小學四年級,去工廠做過車床工人,後來愛好寫作,因為小說《今夜月兒圓》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偶然獲得做文學編輯的機會,審稿的過程中挑出了王朔、劉震雲、莫言、蘇童等大家,也讓自己出了名。投入到古玩收藏以後,挑寶物也是一挑一個準,低價收購高價賣出積累早期資產。

他獨到的鑒賞力來源於每天去故宮觀察研究文物,色澤、紋理、光影都諳熟於心,甚至連展品位置的細微移動都能發覺。一邊學習文物知識一邊進行直觀感受,長此以往,馬未都能抓住特點,一眼甄別。這次是在小拍賣行中,這件難得的永樂梅瓶因為送拍人員和拍行的誤判被放在展櫃最底層,馬未都並沒有因為位置不起眼而放棄發現寶物的機會,上手看了15秒就讓工作人員放了回去,暗暗決定買下它。

這些年來,古董交易盛行,大小拍賣行門庭若市,奇珍異色的拍品,有的是從一類被稱為「掃地皮」的人那裡來的,他們在國外邊旅遊邊「帶貨」,到可能有文物的地方逛逛,看到像模像樣的物件就買回來交給拍賣行,萬一運氣好碰到真品還能小賺一筆。買回這件永樂梅瓶的人不怎麼懂行,在法國一場遺產拍賣會上看到這瓶子胎質細膩、釉面潔凈、花色純正,只是缺了口沒人買就用5000元人民幣帶了回來,為了倒個好價錢還找人把缺口修補完整了,小拍賣行只當是清代的梅瓶不怎麼在意,起拍價竟是0元。

當然,參加拍賣會的人也沒有興趣,更沒想到會場後排角落裡,一個衣著樸素的女人竟然舉牌出了2.5萬把瓶子拍了下來。要是他們知道這位女士是響噹噹的鑒寶大家馬未都的妻子,一定張目結舌、後悔莫及。這正是馬未都「撿漏」的小計謀,如果他本人出現在這場拍賣會上,在場的大小玩家哪怕並不心儀這瓶子也會不計緣由地爭個面紅耳赤。

事實上,這個被修補過的瓶子是明朝永樂時期的青花梅瓶,傳世難得,幸有馬未都不被他人意見左右,依靠真才實學,慧眼識珠才沒有讓這件寶物被埋沒。

是金子總會發光。傳世的永樂青花梅瓶從大洋彼岸回到故土,從小拍賣行的底層展架走向博物館的明亮櫃檯,因為伯樂識寶;馬未都從工人到編輯,再到收藏家,一路識人鑒寶,他就是伯樂。收藏的是珍寶,是真情,正因如此,人們願意相信他,追隨他,也使他有了「偷買」寶物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