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而不止,冒險犯法,圈內人談冒牌貨如何銷售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荷蘭媒體NOS在其系列節目NOS Stories中採訪了幾名通過社交媒體圈粉而大做其出售冒牌名牌貨生意的年輕人,他們也不忌諱記者,侃侃而談,不過,用的都是化名。
雖然荷蘭稅務局、海關和品牌保護機構等大力打擊假貨的銷售活動,通過社交媒體找尋線索,像去年Instagram就應荷蘭稅務局的要求註銷了2000多個出售假貨的賬戶,但是,一些年輕的商人對此毫不理會,因為他們感覺他們並沒有騙人,因此不怕被抓。
一名化名叫做Sam的17歲青年,還是個學生,承認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違法的,但是他不怕警察。他從汽車後面拿出一個LV牌子的眼鏡,對記者說這些眼鏡是冒牌貨,但是,用料很下本,質量很好,進貨價是45歐元,他以90歐元在社交媒體上出售。他說,他已經有3000多個粉絲,通常是些未成年人和20出頭的青年,他們在街上看到很多歌星的穿著,就記住他們的牌子,心想自己也來上那麼一兩件。但是,他們沒有錢買得起真貨,於是買上件便宜得多的假貨,滿足一下。
這些假貨商人稱,他們主要從中國大陸和香港進貨,通過社交媒體出售。
Sam說,家中有一些存貨,但是,通常根據客戶需要而訂貨,這是通過網站或者可靠的中介人完成的,收款付款手續完成後就通過汽車、輪船或者飛機送到Sam的家中,隨後Sam郵寄給客戶。
不過,另一位化名Thijs的更加聰明,他說直接讓香港的廠家將貨物寄到客戶家中,自己起到的只是一個中介的作用。
Sam從15歲開始做這一行,最初抱著賺點外快的念頭,可是發現這是賺快錢的途徑,不能自已。不過,他沒有告訴記者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只說是「足夠」。但是,他告訴記者他的利潤率,每星期可以銷售的大概的數量。估計大概每月也就幾百塊歐元。
這些冒牌商品是真正的名牌貨廠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名牌公司不時收到投訴,說他們的產品有問題,但是事實上發現都是冒牌的。Filling Pieces的 Inessa Melkonjan就不時需要處理這些問題。她說,這些廠家很多在中國,他們也去信交涉,但是通常得不到回應。有時不得不找刊登這些產品的網站,多數又是Alibaba或者Wish。
根據荷蘭目前法律,經營冒牌商品最高罰款25000歐元,監禁4年。今年初報道,一位荷蘭17歲學生就被法國名牌Chanel告上法庭,罰款外還要支付法律費和相關調查費用,合共1萬多歐元,因為她一直經營仿冒Chanel等名牌商品,在荷蘭二手網站 Marktplaats上銷售。
不過,另一位化名Emre的25歲商人說,不怕別抓,因為從來沒有欺騙人,客戶都知道是冒牌的。Sam也是持這種觀點,也從來沒有遇到客人投訴。雖然他也害怕被抓,但是他說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最多是警告一番。
廣 告
※荷蘭銀行被指不關心環保,礦物能源的投資超可持續能源,真的嗎?
※新年期間,因燃放煙花爆竹受傷該怎樣實施救治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