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知此修真三要義,方能真正了解全真道

知此修真三要義,方能真正了解全真道

道教上嗣炎黃,道祖留世五千真文並以「道」為天下之教,再經祖天師一系開宗立派而使道教之名廣布天下,歷朝歷代不乏崇玄修真高士。

因諸位先祖修行法門有所不同,當下道教可分為全真、正一兩大派系。單從外在形式上看,正一道與世俗聯繫更加緊密,全真道的清修生活則具備更多的出世色彩。

也正因為這一點,很多人對全真道總會產生一種誤解,認為這一講求出世和自我修鍊的教派本應該不染人間煙霞,所以大眾看到有全真道人常在世間奔走時,總是會產生一絲詫異。

世人之所以會對全真道人形成如此看法,與藝術作品中對世外隱者的美好想像密不可分。

道教崇尚逍遙,全真道人身上所具有的與世無爭、恬淡自然的風骨為人們超越人生困頓提供了一種寄託。

世人心中的道人形象往往是出塵離世的(資料圖)

誠然,認為道教應該以清靜修鍊為主,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要想全面了解全真道的修真大義,還需要從人生追求、修真態度和普度情懷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解讀:

其一,所謂道人,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論其是否修道,都應該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麼。全其本真,可看作是全真道人的人生追求。

道教素來以得道成仙為終極修行目標,以重陽祖師為首的全真道教對成仙理想進行了新的解說,《重陽立教十五論》中提到「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

並非人人都可以修鍊至肉體飛升的境界,但只要能在滾滾紅塵之中做一個居塵而不染塵的人,就是實現了對現世人生的超越。

道教修行不應該只著眼於人生百年之後的功德果報,而是更應該著眼於當下的、具體的功行,從所歷經的世事的千錘百鍊中煅養出堅貞不渝的道心。

道教認為,我們可以接觸到的一切事和物都是含有道性的,道在萬物之中,所以修道並非是脫離物質的基礎而單純談論精神的超越。

全真道素以苦修、離塵為修行方式,通過這一特殊的修行方式,其表達的是對一切有形皆是短暫與虛妄的隱喻。

修道須破除妄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資料圖)

邱祖曾說:「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者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祖師直言有形肉體終將毀滅,修道並非執著於萬物的生滅,而是能夠以超越的視角看到規律所在。

在至道之下,不為擁有而欣喜,不為失去而傷悲,因為一切有、一切無的輪換交替本就是道的自然體現,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人生之中的有無相生,也就明白了道的根底是什麼。

重陽祖師又言:「是這真性不亂,萬緣不掛,無去無來,此是長生不死也。」

世間俗人總被慾望迷惑。只有能全其真性者,才能破除妄念遮蔽,既不做欲求的奴隸,同時又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際遇,真正達到「一志超然不外求,萬事俱忘常內顧」的達觀真境。

其二,既言人生修行的最大目標是全其真性,那麼修真的法門是什麼呢?修真的法門就是要以清靜為一切的根本,以恬淡無為作為行事的具體法則,做到這些才能葆養出道人獨有的仙家風骨。

清靜恬淡、無為自然、少私寡慾等修真理念並非全真道獨創,《道德經》中早有「清靜為天下正」的語句,道門另一無上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更是把「清靜」作為修行的根本宗旨。

物外無道,道外無物,道在物中(資料圖)

只不過相比起其他宗派,全真道人以苦修、離塵等等方式把修行的主旨發揮到了極致而已。

重陽祖師曾言,要把「氣財色酒,一齊隳逐」,認為世間人們之所以無法達到真清真靜的境界,皆是因為身處七情六慾之中。

譚處端有勸世詩一首,曰:「人被欲情染,情生神氣傷。人還情慾斷,步步履仙鄉。」

全真道人所做的一切行持,皆是希望能夠打破人生慾望的桎梏,從而得到一性真靈的自由解放。

與此同時,全真道並不提倡人人都以出家修行為上,對世間百姓的教化以斂情去欲為主。

丘祖曾說,出家修行的道人可以「惡衣惡食,不積財」,但在家修道之士必然免不了一些人情往來,唯以凡事「不宜過度」為基本原則。

針對各自的身份特徵,分別教以清靜身心的不同法門,在此層面上看,自度與度人的理念在本質上是相通為一的,這就為全真道的濟世情懷奠定了根基。

其三,全真道人多是離塵修行,這與其教派本身所具有的普度人天的宗教理想並不衝突。自度,是針對修真者個人而言的修行目標;度人,是針對宗教團體而言的社會責任。

脫離濟度的主題而談自修,無異於緣木求魚,終不可得。若沒有自度基礎而妄談度人,亦將有可能將他人引向歧路。

心中喜樂長存(資料圖)

全真道倡導修道者應該有真功實行,認為人們唯有在世間做出具體的功行,才能為升仙得道打下根基。

功行又分內功和外行,內功是對心性和丹功的修鍊,外行則體現為行道濟世。時至今日,道人仍慣以「慈悲」二字作為與人相見時的敬語,其中含有的真意便與重陽祖師在《玉花社疏》中引晉真人之言相契合,其曰:

「若要真行者,須要修仁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懷拯救之心,或化善人入道修行。所為之事,先人後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

若人修行養命,先須積行累功。有功無行,道果難成;功行兩全,是謂真人。」

祖師又常常教導人們要時常懷有惻隱之心,見人所哀如己之哀,見人有過如己之過。

又如邱祖西行止殺的傳奇事,進一步使全真道人的度人理想上升到普濟人天的度世情懷。從表層上看,全真道以慈愛與悲憫的形象來度世人出離苦海,內在上仍然不離對自身功行的累積。

以自度之理去教化世人,以度人之功做自我修證的法門,二者雖名異,卻是道同。

若能把全真道自度且度人、度人更自度的宗旨內化成自我修行的真功行,那麼大羅天界的逍遙理想也就指日可待了。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聖賢還是神仙?從老子到太上老君
什麼是「蟠桃會」?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