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大古都之一——「牡丹花城」洛陽

八大古都之一——「牡丹花城」洛陽

每年五一節假日

去哪裡看牡丹的人最多呀

哪裡有龍門石窟呀

沒錯 就是洛陽

本期小編帶大家聊聊洛陽

洛陽古稱雒陽、洛邑、京洛,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雒陽、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稱伊洛。洛陽地處中原,境內山川縱橫,西依秦嶺,過函谷關是陝西的關中平原,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山又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說。

洛陽最早建成於夏朝(二里頭遺址),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13個朝代在此定都,定都歷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古代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

名稱變遷

相傳軒轅黃帝時,因洛陽北部有郟鄏山(今邙山)而得名郟鄏(jiá rǔ),後來有「周成王定鼎於郟鄏」之說。

夏代時,洛陽居住著一個名為斟鄩的部落,太康將其趕走定都於此,斟鄩為城名,其遺址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村。

商代成湯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又定都西亳,西亳為都城之名,在今洛陽偃師屍鄉溝一帶。

西周時期,周公營造洛邑,成王遷都於此,《和尊銘文》「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自茲義民」,因此,洛陽有中國、土中、地中等名稱,這些名稱都體現出洛陽在地理上的核心位置。

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朝時,五行學說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終始」進行推理,認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尚火德,複名雒陽。三國時曹魏以魏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為「洛陽」。西晉後,洛陽成為羯族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的南都。

隋朝時期,洛陽為東京,隋煬帝對東京進行大規模營建稱東都,並遷都洛陽。

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居洛陽,封其為東都,武則天建武周政權改東都為神都,唐玄宗天寶元年又改稱東京。

五代時,後梁稱其為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代稱中京。明朝為避光宗朱常洛的名諱,改「洛」為「雒」。

有名景點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開鑿於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中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白馬寺座北面南,總面積二百餘畝,其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築群。

洛陽老街距今有3050多年歷史的復古街道。老街承載著洛陽的記憶,在街邊喝一碗杏仁茶,吃一塊梅花糕,看著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晚上很熱鬧。

欒川老君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東3公里處,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欒川老君山坐落在洛陽市欒川縣南部,海拔2192米,是伏牛山三大主峰之一,又名景室山。

龍潭大峽谷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瓮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

小編其實特別想去洛陽老街

因為可以從這頭吃到那頭

想想都特別美好呢

下一期小編會給大家介紹

和兵馬俑有關的地方

猜一猜是哪裡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海國圖志出版後不受清政府重視,在日本卻受歡迎推動了明治維新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