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能憑藉7nm工藝顛覆CPU&GPU市場么?
CES 2019在美國罪惡之城拉斯維加斯開展地如火如荼,展會上自然也有不少關於DIY硬體的重磅新品亮相,比如華碩發布的最新駭客系列顯卡,還有第一款支持PCI-E 4.0 x4,傳輸速度達到4.0GB/s的超級SSD主控群聯PS5016-E16。但是說到這兩天最引人矚目的DIY新產品,可能要數AMD發布的7nm GPU&CPU了。
北京時間1月10日凌晨,AMD在CES上發布了全球首款7nm遊戲顯卡Radeon VII,也展示了全球首個桌面級7nm CPU,型號還未可知。
Intel因為10nm工藝初始目標定的太高,研發進程一直不順利,以至於這幾年一直在用14nm工藝,這給了AMD在製程上反超的機會。AMD在賣了晶圓廠後,能靈活選擇世界上適合的代工廠為其代工,這也是AMD的優勢,也因此,台積電生產的7nm工藝便成了AMD致勝的秘密武器。使用台積電的工藝後,AMD下一代CPU可能是是歷史上第一次AMD在製程上反超Intel。
在GPU方面則沒什麼好說的,AMD在製程和顯存使用上一直比較激進,而NVIDIA則比較謹慎,這不是AMD GPU在製程上第一次領先NVIDIA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AMD這兩個7nm加持的秘密武器性能如何,會對未來的DIY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下面賈曉邊,也就是作者本人就來簡單分析一波。
Radeon VII很強,但沒有足夠好
今年凌晨AMD發布的Radeon VII顯卡,顯卡使用的VEGA 20核心其實就是用7nm工藝,對上一代旗艦顯卡VEGA 10進行重置+小改優化的版本了,架構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為啥顯卡不繼續叫RX VEGA?AMD認為VII既能代表VEGA 2代,也代表7nm的7字,一語雙關。需要吐槽一下的是AMD在顯卡上的命名確實一直很混亂,一會兒叫Fury,一會兒叫VEGA,沒有延續性,經常會讓普通消費者特別是小白用戶感到困惑。
其實早在去年AMD就展示過使用7nm工藝打造的VEGA 20核心了,不過那時產品還只有MI60和MI50這兩張高性能計算卡。
換言之,Radeon VII應該就是和RX VEGA 64一樣,是計算卡換個遊戲驅動的衍生品而已。不過看Radeon VII的顯卡規格,它應是MI 50的遊戲卡版本,而不是規格最高的MI 60。說到顯卡規格,還是甩個表格更為直觀,Radeon VII的具體規格如下所示。
RadeonVII顯卡規格對比 |
||||
型號 | Radeon VII | RX VEGA 64(風冷) | MI 60 | MI 50 |
核心代號 | VEGA 20 | VEGA 10 | VEGA 20 | VEGA 20 |
架構 | VEGA (GCN5.0) | VEGA (GCN5.0) | VEGA (GCN5.0) | VEGA (GCN5.0) |
晶體管數目 | 132億 | 125億 | 132億 | 132億 |
核心面積 | 331mm? | 486mm? | 331mm? | 331mm? |
工藝 | 7nm | 14nm | 7nm | 7nm |
流處理器 | 3840 | 4096 | 4096 | 3840 |
紋理單元 | 240 | 256 | 256 | 240 |
ROPs | 128 | 64 | 128 | 128 |
浮點運算性能 | 13.7TFLOPS | 12.66TFLOPS | 14.7TFLOPS | 13.4TFLOPS |
顯存容量 | 16GB | 8GB | 32GB | 16GB |
顯存類型 | HBM2 | HBM2 | HBM2 | HBM2 |
顯存位寬 | 4096bit | 2048bit | 4096bit | 4096bit |
顯存帶寬 | 1TB/s | 484GB/s | 1TB/s | 1TB/s |
核心頻率 | 1800MHz | 1247-1546MHz | 1800MHz | 1746MHz |
顯存頻率 | 2000MHz | 1890MHz | 2000MHz | 2000MHz |
TDP | 300W? | 295W | 300W | 300W |
外接供電 | 8+8Pin | 8+8Pin | 8+6Pin | 8+6Pin |
首發定價 | 699美元 ?人民幣 |
599美元 4899元人民幣 |
? | ? |
表格中重點的信息都已經標紅了,Radeon VII對比RX VEGA 64最大的區別是使用了新的製程。7nm工藝讓VEGA 20在晶體管增加6%的情況下,核心面積反而減少了47%,AMD表示新的製程可以讓顯卡同功耗下提升25%的性能,同頻率下減少50%的功耗。
顯卡的功耗還未知,但是根據和Radeon VII參數差不多MI 50功耗推測,Radeon VII TDP應該也在300W左右,與RX VEGA 64風冷基本一致。
Radeon VII只保留了60組CU,3840個流處理器,比RX VEGA 64要少一點,原因也不難猜測,Radeon VII 和MI 50一樣,就是MI 60瑕疵品頻閉部分流處理器而來,這能減少Radeon VII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良率。
兩者功耗差不多,Radeon VII流處理器還少一點,那麼是否表明Radeon VII性能相較於RX VEGA 64就是提升了25%不到呢?
在昨晚PPT當中,AMD進行了Radeon VII和RX VEGA 64在許多個遊戲中的橫向對比,Radeon VII遊戲幀數平均有30%左右的提升,這比預計中稍高的提升幅度可能要歸功於Radeon VII另一個大改進了,顯存帶寬。
隨著HBM2良率的提升,HBM的堆疊越來越簡單,Radeon VII上竟使用了多達16GB的HBM2顯存,顯存帶寬達到了令人吃驚的1TB/s。
而且顯卡在架構上也有微調,光柵化處理單元ROPs增加了一倍達到128個,這些改進可能都有效解決了此前VEGA 10核心的各種帶寬不足、前端性能和後端性能不匹配等問題,讓顯卡性能產生了比較大的提升(Radeon VII單精度和RX VEGA 64水冷差不多,遊戲性能卻強不少也可證實上面的猜測)。
這些改進雖然讓顯卡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但也增加了顯卡的成本,比如採用16GB HBM2顯存。16GB的顯存在遊戲領域肯定是過剩的,但是AMD又不得不給這麼多顯存,不然的話Radeon VII可能又因為顯存帶寬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4K下的遊戲性能。
這些因素也導致了Radeon VII即使想打性價比的路線,也只能做到比RTX 2080公版低100美元的定價。對AMD來說「好在」(為什麼我要加雙引號呢)這代圖靈顯卡價格提升也比較大,因此Radeon VI倒不至於遭遇RX VEGA 64首發時那樣性價比奇低的困境(當時GTX 1080普遍只要4000,而RX VEGA 64要4900到5700)。
關於顯卡的性能,肯定只能在拿到實物做相關評測後才能下最終的結論了,從昨晚的PPT來看,曉邊推測Radeon VII和RTX 2080或者GTX 1080 Ti處在同一水平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性能還是比較強的。對於AMD而已,這也算一種進步了,上一代RX VEGA 64在GTX 1080發布後一年有餘才出世,如今Radeon VII在RTX 2080發布後半年不到就來了。
回到最開始的結論Radeon VII很強,但還不夠好。在老黃有恃無恐的提高20系顯卡價格後,大家都希望AMD能拿出足夠有性價比的產品,比如網上留言那種賣199美元,卻有RTX 2070性能的RX 3080,大家都希望AMD能再次實現當年HD4850一夜腰斬NVIDIA旗艦的神跡,但是AMD卻讓人失望了。
對比RTX 2080,Radeon VII有著現在只有一點卵用的16GB大顯存,而RTX 2080則有現在只有一點卵用的光線追蹤和DLSS,RTX 2080功耗更低,而Radeon VII可能價格低點,兩者半斤八兩,RTX 2080優勢更大。
所以雖然有著7nm加持,但Radeon VII只能讓AMD在高端市場有一戰之力,彰顯存在感,但遠遠不能扭轉市場的態勢。
半血ZEN2戰平i9-9900K,三代銳龍實力難測
發布會另一個焦點就是ZEN2架構的消費級產品了,蘇姿豐博士表示第三代銳龍將在今年年中發布,並支持PCI-E 4.0。
發布會上蘇姿豐博士也展示了這款CPU,CPU的架構對比一代和二代銳龍有了很大的不同,I/0模塊和核心分開,I/O模塊使用14nm打造,而核心部分則使用了台積電的7nm工藝,單Die集成8個核心,這些其實都在上年EPYC 2發布的時候展示過了。
現在公布這顆CPU的信息少之又少,我們只能總結出下面這個很多問號的表格。
AMD銳龍兩代CPU規格對比 |
||||
CPU | Ryzen 7 2700X | Ryen 7 1800X | ? | i9-9900K |
核心代號 | Pinnacle Ridge | Summit Ridge | Matisse | Coffee Lake |
介面類型 | AM4 | AM4 | AM4 | LGA1151 |
核心線程 | 8/16 | 8/16 | 8/16 | 8/16 |
製程工藝 | GF 12nm | GF 14nm | TSMC 7NM | Intel 14nm++ |
頻率 | 3.7GHz(8核) 4.3GHz(單核) |
3.6GHz(8核) 4.0GHz(單核) |
? | 3.6~4.7GHz(8核) 5.0GHz( 雙核) |
三級緩存 | 16MB | 16MB | ? | 16MB |
內置核顯 | 無 | 無 | ? | UHD630 |
TDP | 105W | 95W | ? | 95W |
首發價 | 2699元 | 3999元 | ? | 4999元 |
CPU的信息看似很少,但仔細分析一下,信息量爆炸。
在現場跑分測試中,一顆8核16線程的ES版、未知型號的三代銳龍在Cinebench R15跑分中戰平了目前Intel家用平台最強U i9-9900K,這是AMD第一次在同核心下戰平Intel的CPU,對比Ryzen 7 2700X提升了17%。
此前AMD一直奉行以多打少的政策,那麼現在同核心已經戰平i9-9900K,這證明銳龍三代每個核心,就是CPU的單核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至少達到和i9-9900K差不多的水平。
而且AMD現場公布了兩套平台的功耗,i9-9900K為180W,而三代銳龍平台功耗僅為130W,這說明三代銳龍能在比i9-9900K少50W功耗的情況下與之戰平!外媒Anandtech根據他們之前的評測估計現場測試平台待機功耗是55W左右,由此推算出i9-9900K當時的功耗是125W,而三代銳龍僅有75W的功耗,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事情,這意味著這顆三代銳龍還沒遠使出全力,畢竟現在高端桌面CPU TDP都達到了95W。
就是這顆沒使出全力,還在ES版的三代銳龍,已經戰平了目前Intel桌面平台最強U,賣4999元的i9-9900K。
更加恐怖的是,根據Anandtech的測試,三代銳龍完全可以再放一顆CPU的Die,做成16核32線程的型號!而發布會上蘇資豐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瘋狂明示,銳龍處理器總會在核心數目上有領先 ,你們完全可以期待三代銳龍有多於8核的產品。
所以曉邊不負責任的猜測,上面那顆戰平i9-9900K的三代銳龍或許只是Ryzen 5 3600沒有X,它僅僅是一款放了一顆Die,半血的三代銳龍(反正不會是旗艦型號,叫什麼難說)?
從現有信息推測,三代銳龍真的很強,強到超乎大部分人的想像,足以顛覆CPU市場。
唯一的憂慮可能是台積電的7nm工藝肯定比GF的12nn工藝貴的多,三代銳龍漲價可能勢在必行,但同樣價錢買到的核心應該還是會變多,只是不會出現以前1500能買6核12線程,未來1500能買12核24線程這種情況。
家用平台用上16核32線程的處理器,或許真的太誇張了,假如三代銳龍旗艦是兩顆i9-9900K粘在一起,會不會強的有的過分了?
因此曉邊推測,AMD先行的三代銳龍旗艦會是12核24線程的處理器,至於會不會出16核32線程的型號,就要看Intel的10nm Ice Lake給不給力了!(這句話怎麼有點耳熟?好像之前一直說要看AMD給不給力?)
總結-2019可能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今年對於AMD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CPU方面雖然前兩年銳龍的成功讓AMD積累了不少口碑,但CPU市場毫無疑問還是Intel佔據絕對的優勢,這次隨著三代銳龍的出世,AMD能不能重現K8的輝煌徹底顛覆Intel的統治地位?曉邊只能說可能性不小!
在GPU方面,目前AMD還沒能看到有改變市場態勢的希望,不過據說AMD下一代顯卡NAVI也會在今年推出,我們可以等有更多關於NAVI的消息透露在下結論。
※庫克發言:蘋果被嚴重低估 生態環境業界領先
※諾基亞X7安卓9.0更新:新增PureDisplay 紅包提醒功能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