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沖泡白茶,蓋碗、玻璃杯、煮茶,不同的工具茶水比例該怎麼控制?

沖泡白茶,蓋碗、玻璃杯、煮茶,不同的工具茶水比例該怎麼控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白茶,學會沖泡,是門不小的學問。

在很多的情況下,白茶不好喝,與沖泡手法有很大相關。

同樣的白茶,張三這能泡出鮮潤清甜的好茶,李四這泡出來就成了又苦又澀的劣質茶,可見沖泡手法對白茶味道影響之大。

在白茶沖泡的過程中,茶水比例的控制和泡茶時間,是決定白茶滋味濃淡的重要因素。

其中茶水比例的控制和泡茶時間,在沖泡白茶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才能得出適當的茶味。

前不久,有茶友留言到,為什麼冬天這麼多人愛煮白茶喝呢,太重口味了?

白茶煮著喝會重口味?細聊過後,才發現這位茶友在嘗試煮茶的時候,茶水比例沒有控制好。

在煮茶時套用了白茶沖泡的茶水比例,蓋碗泡白茶,110ml的蓋碗就要搭配5克干茶,將茶煮著喝,茶壺可比蓋碗容量大多了,投茶上翻了一番放進去煮。

茶水比例沒有調整好,煮出來的茶味自然是又苦又澀,難怪這茶友要認為白茶煮著太重口味了。

那麼,今兒個就來聊聊,在喝白茶的時,蓋碗、玻璃杯、煮茶等不同的方式,茶水比例該怎麼控制?

《2》

蓋碗沖泡白茶,茶水比例該如何?

蓋碗泡白茶,茶味要好喝,茶水的比例要合適。

最常使用的茶水比例是,110ml白瓷蓋碗,搭配上5克白茶干茶,這是蓋碗泡白茶的一條黃金定律。

蓋碗泡白茶的這一茶水比例,無論是泡新茶老茶、散茶餅茶、春茶秋茶都同樣適用。

在實際泡茶過程中,考慮到不同的白茶,體積蓬鬆程度不同,像是梗葉虯髯的秋壽眉,散茶形態下可比白毫銀針要佔更多的空間。

在用蓋碗泡白茶時,為了能讓不同的白茶,都能妥當安放在蓋碗內,可以適當的調整蓋碗的大小。

泡茶,若是泡白毫銀針或是白牡丹,選100ml-110ml蓋碗,搭配5克干茶。

要是泡壽眉散茶,尤其是秋天的壽眉,梗葉更為恣意舒展,在同樣投5克干茶的情況下,蓋碗可以調整為110ml-120ml,讓壽眉能在蓋碗內更好的妥當安放。

若是這梗粗葉大的壽眉,在泡茶時,仍不肯乖乖馴服在蓋碗內,不妨將其粗大的茶梗稍加拗折,只一招就能讓其在蓋碗內更為妥帖的安放,便於後續的泡茶。

在拗折壽眉粗大茶梗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將其葉片弄破碎,體積蓬鬆的壽眉,在干度足夠的情況下,梗葉出現適當破碎,是正常的情況,但要是葉片過多破碎,在泡茶時會加快內質物釋放速度,增加泡茶難度,茶味容易泡苦。

蓋碗泡茶,在同樣5克茶的情況下,蓋碗大小可以作適當調整,但在選擇蓋碗器型的時候,要選擇開口大的,能將體積不同的白茶完整的投入其中,在注水時第一衝就能將茶全部覆蓋。

在泡茶的時候,蓋碗選擇大小適中的,不僅是為了方便投茶量把控,在泡茶提起放下之間,更便於抓握,不容易燙傷。

若是蓋碗的容量過大,一來泡茶時投茶比例不好把握,二來在注水後尤為重手,提起時抓握不準,容易將蓋碗弄摔,引起燙傷。

在泡白茶時,蓋碗選擇大小恰當,茶水比例控制好的情況下,再練一練快出水的泡茶手法,就能泡出清香鮮潤的茶味。

蓋碗泡茶,茶味若想好喝,無他,唯出湯速度快爾,泡茶的功夫,是要講究越快越好的。

泡白茶,前期沖泡的時候,都要做到快速出湯,一手注水後,另一手將茶湯倒出,在出茶湯時,敞口大的蓋碗,對於快速出湯來說,尤為便利。

在這樣泡了五六衝後,根據茶湯的顏色變化和個人的喝茶口味,適當的調整出湯時間。

在沖泡時,快速徹底的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後,就可以開始悠悠的一衝沖品著白茶的風味了。

泡茶,在茶水比例和泡茶時間控制好之後,人人都能泡出最為適合自己的白茶風味!

《3》

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上怎麼控制?

蓋碗泡白茶,一泡泡慢慢將白茶的清淺濃淡茶味慢慢喝盡,固然美矣。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場合都能適用。

試想,若是在辦公場合下,用蓋碗泡茶,難免太過引人注目,這時,改用玻璃杯泡茶,是個相對摺中的選擇。

用玻璃杯泡茶,最為適合的,是泡當年新產的白茶,風味清爽,在辦公閑暇之時,喝上一杯,尤為提神舒緩。

對於內質豐厚的老白茶來說,若是用玻璃杯來說,風采得不到完美釋放,未免太過於浪費。

那麼,在用玻璃杯泡白茶,茶水比例和蓋碗有什麼不同嗎?

玻璃杯泡茶的方式,與蓋碗不同,茶要一直浸在水中,茶與水的接觸時間太長,在投茶量上,就要大大的減少。

玻璃杯泡白茶,投茶上適用宜少不宜多的原則,過多茶味易苦。

像一個300ml的玻璃杯,投上1.5g-2g的白茶干茶即可,若是手邊沒有準確的家庭克稱,淺淺的將杯底覆蓋即可。

用玻璃杯泡茶,需要先投茶,再注水,注入沸水來泡白茶,更能激發茶香。

在泡茶過程中,透過通透的玻璃杯,觀賞茶在其中逐漸舒展的身姿,別有一番喝茶的樂趣。

在冬天裡,長時間待在室內環境辦公,暖氣足足的容易乾燥,空氣不流動,人體容易缺水分和頭腦沉悶,這時喝上一杯新白茶,潤潤燥,提提神,特別舒服。

掌握好玻璃杯泡茶的茶水比例,在辦公場合中,也能享受到鮮潤的白茶風味!

《4》

白茶煮著喝,要投茶多少?

將白茶泡著喝和煮著喝,是完全不同的口感,但只要掌握好煮茶方法,煮出來的茶湯是甘和稠潤無比的,並不會重口味!

將茶泡著喝,水溫是處在不斷的下降狀態,而在煮茶的時候,壺內的溫度卻是在不斷的上升狀態。

在不同的水溫之下,白茶內質物釋放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煮茶的時候,在沸煮的過程中,足夠的高溫更能激發白茶的深層內質物。

不能拿來悶泡的白茶,卻可以拿來煮,原因正在於在不同的溫度下,白茶的釋放內容不同。

因此,對於同樣的白茶,泡著喝和煮著喝,若想得到適當的茶味,投茶量需要調整的。

相對於泡茶,將茶煮著喝,投茶需要的量可要少得多。

一把600ml的煮茶壺,在注水400ml的情況下,直接煮干茶只需要投放2g-2.5g左右的白茶即可。

在煮白茶餅時投茶2g,在煮散茶的時投茶2.5g-3g,具體的投茶量,需要根據白茶的品質高低以及個人的喝茶口味來定。

相對散茶來說,白茶餅在經過壓餅之後,白茶中部分細胞壁破裂,內質物釋放速度加快,在投茶量上可以稍微偏少。

世異則事異,泡茶的工具不同,白茶形態不同,茶水比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將白茶煮著喝,除了要注意茶水比例的調整外,還需要先選對茶,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能拿來煮。

白茶中,當年出產的新白茶,在未經過時間沉澱歷練之下,體內蘊含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拿來煮著喝,茶味太易苦。

在煮茶過程中,適合選擇有年份的白茶,像是存了一兩年的陳年白茶,或是存了多年的老白茶,在內質足夠的情況下,都適合拿來煮著喝。

將白茶煮著喝,在煮茶時間上需要有所把控,並不能長時間沸煮。

煮茶先煮水,將壺內的水燒沸後,再投茶進去煮,待到壺內的水再次沸騰後,轉文火慢慢溫上半分鐘,一壺醇美的茶湯就算是煮好了。

將茶煮著喝,正常情況下,煮上三四壺是沒問題的,在後續的煮茶過程中,壺內保留1/5量的白茶母湯,再注入沸水進行煮茶,隨著煮茶次數的延長,煮茶時間適時增加,煮出來的茶味更佳。

將白茶煮著喝,除了直接煮干茶的情況外,還可以先沖泡後煮茶,這是對於茶味最好的利用方式。

經過沖泡後煮茶,是煮白茶沖泡過後的葉底,在茶水比例上,400ml的水,煮茶可以直接沿用5克蓋碗泡茶泡開後的葉底。

內質豐厚的白茶,泡上七八沖泡,茶味變淡時,就可以採用煮茶的方法將茶味徹底的逼發。

在煮第一壺茶時,原則上要水沸後再投茶進去煮,但泡過後的葉底較為舒展,壺內的水沸騰後,熱氣不停的往上冒,水沸再投茶,高溫的蒸汽容易將手燙傷,因而可以折中一下,先投茶,再注入沸水進行煮茶。

在後續的煮茶過程中,若是只泡了幾沖,內質還很充足的葉底,同樣是要用注入沸水煮茶的。

若是泡了八九沖或以上的白茶葉底,內質物剩餘不多時,才需要注水冷水煮茶,在慢慢加熱到沸騰的過程中,將藏在深處的茶味徹底激發!

將白茶煮著喝,直接煮干茶,散茶餅茶茶水比例有所不同,在沖泡後再煮茶,方法講究也不少。

在冬日煮白茶,茶水比例、煮茶時間、煮茶火候等,需要慢慢調整好後,才能煮出白茶的好滋味!

《5》

品味白茶,蓋碗沖泡、玻璃杯泡、煮著喝,都可以感受白茶的風味。

但要想茶味好喝,選對泡茶方法很重要。

單就茶水比例來說,就有著不少學問。

投茶量少了,達不到白茶的最佳風味,喝著滋味淡。

投茶量過多,滋味濃重苦澀,對茶味是種浪費。

在喝白茶過程中,投茶量要適中,茶水比例不濃不淡,才是剛剛好的。

茶水比例得當,泡出來的茶味才更好喝。

然而,對於不同的喝茶方式來說,茶水比例的恰當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要是在茶水比例上一概而論,採用差不多就好的方式,那出來的茶味,可是差的遠呀!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的味道,到底跟什麼有關?是工藝還是品種?
白茶經驗分享:不懂這些,存白茶只是在浪費你的錢!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