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最後一位武術大師,見證了武學巔峰,後來他卻說:我永不收徒

中國最後一位武術大師,見證了武學巔峰,後來他卻說:我永不收徒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其中蘊涵了許多傳統文化,中國武術不是征服與戰鬥,反而是追求和平的技術,武術可以引領修行者與自然相結合,感化其中的自然規律。「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功夫發展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集結了廣大群眾的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二戰之後,全球開始出現了競技潮流,以至於中華武術被分散到體育範疇,導致武術中隱含的人生哲理,逐漸被人遺忘,武術宗旨在於「不主動動戈」,與現在格鬥競技大不相同。

很多人認為武術就應該像影視劇中描繪的那樣飛檐走壁,刀槍不入,現實中也有的人會修鍊硬氣功,胸口碎大石等等,只不過表演成分居多,武術真正的追求在於修身養性,例如太極拳,可以幫助人們強身健體,尤其是老年人,堅持練習可以預防衰老,這也算是武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武術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神秘,也不是網上流傳的那樣不堪,很多人認為真正的武術並不能飛檐走壁,只能像武林風那樣拳打腳踢,其實這種風格更確切的說法是拳擊,並不能列入武術範疇,李小龍先生可以稱的上影響力最大的武術大師,向世界展示了何為中國功夫,除了李小龍以外,中國現代還有一位李姓武術大師。

大師名叫李仲軒,與李小龍同姓不過沒有任何關係,這位大師同樣來歷非凡,幼年時就接觸到了武術,跟隨尚雲祥大師學習形意拳,形意拳攻守兼備,傳說是達摩祖師所創,也有的人說是岳飛創製。

李仲軒生於官宦家庭,祖上都曾在京城做過大官,自從下生以後,李仲軒的人生軌跡似就已經安排好了,憑藉父母的權勢,李仲軒可以安心做一個闊少爺,然而素有大志的李仲軒不想這樣度過茫茫餘生,靠自己的本事得到了師傅賞識,被收入形意拳門中,從此以後,李仲軒專心從事武術修行,日常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不再過問,潛心修行了一段時間以後,李仲軒的武術造詣驚人長。

說起李仲軒的師傅尚雲祥,很多人都不熟悉,此人是晚清時期著名武術大師,當時大清朝第一太監李蓮英曾花費重金請尚雲祥前去做教習,能得到朝廷賞識可見尚雲祥的武術功底多麼深厚,師傅能力超群,教出來的徒弟自然非常優秀,李仲軒習得形意拳精髓,除此以外還學習了其他流派的技術。

令人遺憾的是年僅34歲的李仲軒選擇隱退江湖,而且李仲軒與師傅約定此生不再接納徒弟,所以李仲軒隱退之後再也沒收過徒弟,無法把一身武藝傳承下去,對於一代宗師來說想來是一件非常不甘心的事情,李仲軒雖然不再收徒,卻把生平經歷寫成了一本書,通過文字想世人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巨大魅力。

《逝去的武林》出版之後轟動了整個武術界,在這本書中,李仲軒把師父描述的出神入化,本領實在高強,除了師傅以外,書中提到的師叔傅劍秋能力幾乎達到了武俠小說中的本領,飛檐走壁不在話下。

很多人都說李仲軒誇大了武術的能力,不過他始終堅稱自己所寫的都是親眼所見,一些學者多方走訪之後,認為中華武術或許真的可以做到,只不過對於常人來說難以想像罷了,例如電影中的飛檐走壁,許多修鍊輕功的人真的可以辦到,民國大盜燕子李三,就是輕功卓絕的「武林人士」。

李仲軒先生最令人遺憾的就是沒有徒弟,一身本事無法傳授,不過憑藉發行的書籍,許多人還是見識到了形意拳等流派,推動了中華武術的知名度,因為他的貢獻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位見證者。

在這裡想讓大家知道是中華武術並非殺人利器,最重要的是講究修身養性,一個武學大師不僅在武術造詣上,在為人處世上面更加為人敬佩,只有批判的看待武術,才能讓其更好地流傳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士兵說想家,將領說:造反吧,殺出一條血路,發現皇帝都換了兩個
這個國家人口繁殖速度最快,十年翻了13倍,只因採取一卑劣手段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