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 年你所在的行業和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8 年你所在的行業和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作者:maomaobear

謝邀,汽車行業2018年大事很多,我說一個快到年末,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11月27日至28日,長安汽車先後以44輛和55輛CS55通過自動駕駛編隊行駛,兩次成功挑戰「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巡遊」吉尼斯世界紀錄。

五十六輛自動駕駛在試驗場的高環道路保持勻速行進,順利通過3.2公里,成功完成挑戰。最後一輛車因某些不規範,不計入成績,最後以55輛載入吉尼斯歷史。

這個事情並不算引人注目,相比一些L4級別的自動駕駛新聞,很容易被忽略,但是這個事情的意義其實並不簡單。

一、1輛車的難度,跟55輛車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單量車,封閉場地內的自動駕駛不算是新聞,但是大型車隊就是兩碼事了。

一輛車自動駕駛不會有問題,但是車隊行駛,只要有一輛車出現意外,比如急剎車或者出現轉向問題,加速減速,後面所有車輛都會被影響,而且一輛車的問題會影響會整個後續隊形,車隊會整段垮掉,這個效應也有很多稱呼,叫它「漣漪效應」「彈簧效應」都行。

車隊越大,車隊中某輛車出問題的概率越大,五十幾輛車能夠整整齊齊地跑下來確實是有些難度的。在無人駕駛技術上需要有相當的精度和可靠性才能做到。

如果是L4級別自動駕駛,多線激光雷達,那麼做到這種編隊還是容易一點,而長安只用了多功能攝像頭,這很不容易。

在不使用激光雷達的前提下,長安汽車將車道線橫向距離和前方車輛的橫向距離探測精度由20cm提高到接近5cm, 前方車輛縱向距離精度由1m提高到接近10cm。這種高精度的感應是無人駕駛車隊的基礎。這是在挑戰現場,由長安的技術團隊公布的最新進展,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對於自動駕駛的意義來說,可以說是很貼切了。而這種精度的極致細化,也讓消費者在接受技術的時候,多了更多安全感。

從後期曝光的車內圖來看,這些自動駕駛的「備用司機」們還是很自信,很坦然的。

對於大車隊來說,每台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優秀還不夠,因為車隊每輛車品控嚴格一致,自動駕駛的車隊才能不亂。

只有確保長安汽車車輛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才能保證在巡遊過程中各車產生的微小變動不至於影響後車的隊列,避免產生「幽靈堵車」,完成大車隊的自動駕駛巡航。

長安汽車能完成這種大車隊的自動駕駛,除了自己研發和品控給力,也與合作夥伴有密切關係,這兩年也是頻頻刷出圈,包括蔚來、華為這種國產之光,也包括騰訊這種大眾之友,還有博世、英特爾這種國際友人,可以說是相當豪華的朋友圈陣營了。自動駕駛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它不是一項單獨的技術,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必須要有高遠的眼光與開放的心態,合作共贏,才有長安汽車自動駕駛的成果。

二、自動駕駛巡遊紀錄已經上吉尼斯了,你敢開嗎?

關於自動駕駛的意義,一直是有疑問的。對於一輛車來說自動駕駛只是減輕駕駛員的疲勞,類似高速巡航這麼個功能。

但是,大規模編隊自動駕駛就不一樣了。這個技術其實是可以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結合起來的。

未來,出行的車輛都支持自動駕駛,有出發地點,有目的地,智慧交通可以把出行的車輛做編隊,按照各自的行駛路線切換編隊,在一條道路上車編隊,這個意義就大了。

現在交通效率差,是有的車快,有的車慢,幾輛車反應慢點,幾百輛車都堵了,而大規模編隊自動駕駛以後,就沒有這個效率問題,平均行車速度加快了。大規模編隊後,智慧交通還能優化道路信號系統,整個城市的車流會有更高的效率。

而燃油車是有最佳工作時速的(電動車也有),車流順暢了,車形式在合理的速度不僅能加快道路的利用效率,還能節約燃油,減少尾氣排放。

所以,這個大規模編隊行駛其實意義很大,只是容易被忽略。所以我要把這個事情列為大事。

除了疑問還有偏見,那就是,這項技術到底是不是安全的。要我說,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技術,人也不是絕對安全,一直可以保持高度注意力的生物。目前,自動駕駛的目的在於智能輔助駕駛,比如智能限速啊,自動跟停啊,來解決駕駛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讓駕駛變得更安全的。至於未來更高層級的自動駕駛(真正無司機),個人還是建議保持樂觀的態度進行觀望吧。

三、自動駕駛或成為中外汽車地位重塑的新契機

本次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用車為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試驗車,預計2020年會量產,那個時候的新款CS55都會帶有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長安的這個進度已經很快了。現在號稱L3級別的特斯拉,本質上還是L2與L3之間,強上L3導致幾起事故。長安沒有著急量產,但在技術先行和技術驗證上可以說是穩紮穩打,今年就有L4級的車型在智博會上示範運行來著。可是遺憾沒有到現場體驗,在這給大家po張圖解解饞!

其他國際廠商,不管德系、日系、美系,進度也和長安差不多。而在L4級別的無人駕駛,百度等廠商也在世界一流水平。

這說明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在趕超,以前中國汽車工業落後,而未來新能源和無人駕駛這一波浪潮,中國汽車廠商,互聯網廠商正在迎頭趕上。

說句題外話,中美戰爭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國崛起導致美國產生危機的一個結果。而我們此刻身處這個浪潮里,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中國品牌更加卯足了勁兒往前沖,不管是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還是以比亞迪、長安為代表的國產汽車,都呈現出不僅可以和國外比,還可以比得過它們的氣勢,值得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omaobear看科技 的精彩文章:

愛馳U5全球首秀,這家後來的互聯網造車會成功嗎?

TAG:maomaobear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