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Testin雲測:產業互聯網的先行者

Testin雲測:產業互聯網的先行者

尋找普遍性的痛點,是一家創業公司崛起的不二法門。

目前企業應用服務還處於不是很賺錢的階段,但這個市場還是持 續的發展當中,而 Testin 雲測佔據了領先的位置

創業多年,蔣曉海偶爾感到有些無奈一點的是,談起Testin雲測,有些業內人會表示「知道知道!就是那個做APP測試的公司,做得很好!」,然而實際上,雖然從測試起家,Testin雲測的業務卻遠不止測試。

一開始是招牌,後來成了名片。然而蔣曉海告訴記者,目前Testin雲測的業務已經覆蓋了企業應用除開發和分發外的所有生命周期,深耕企業服務領域,而多元化的業務模式也提高了盈利空間,一個證明是,不久前Testin雲測宣布11月1日起免費開放2017年初上線的付費A/B測試工具標準版。

當2C的熱潮退去,2B成為如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關注的重點市場,而如Testin雲測這樣的公司是如何早早入場並紮下根來,就是值得研究思考的案例了。

從測試開始

Testin雲測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蔣曉海是一個技術出身的連續創業者。早在2004年,他成立了一家名為掌中無限的公司,產品是一款叫做PICA即時通的軟體,可以實現手機與手機、手機與PC之間傳輸文本信息,和實現圖像、語音、視頻的互動,以及收發電子郵件,產生的費用只有運營商收取的GPRS或WAP費用,包月在是每個月10~30元 。

當時還是2G網路時代,諾基亞、摩托羅拉、小靈通是主要的機型,這樣的產品頗為先進。轉眼到了2008年,第一代iPhone也出現了,雖然還褒貶不一,但手機軟體的版本更新壓力在逐漸增大。2008年,公司對PICA進行測試,需要對當時7個版本系統、50多個機型,在晚上9點到上午9點的12個小時內測完,事實上時間會更緊張,讓這項工作變得枯燥又勞累,帶領測試團隊的副總甚至感覺「自己是富士康生產流水線的工頭」。

而在2008年,智能機時代剛剛拉起帷幕的時候,APP測試的困難就已經如此,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系統版本的迭代和更多手機機型的出現,未來測試的難度還會繼續上升。蔣曉海告訴記者,APP測試的痛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成本問題,要覆蓋絕大多數的智能終端,意味著至少要把這些終端買一遍,這在固定成本支出上就是不小的一筆;其次是人力,對於絕大多數程序員來說,這實在是太枯燥無聊的一件事,他們寧願去做研發,而做測試的人水平太差,又達不到測試的目的;最後,是性價比問題,對於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APP產品線眾多,維持一個測試團隊還可以接受,但對普通的企業,比如一個零售企業,APP可能一年就更新幾次,為此而維持一個團隊顯然不合適。因此,假如有一個第三方的企業能夠提供APP測試的服務,就將彌補行業的這個痛點。「這就像醫院和體檢的關係,以前很多醫院自己做體檢服務,但效率低下,後來還是紛紛外包給體檢公司了,專註醫院的本職工作。」

2011年,蔣曉海選擇進入測試市場,在創業之初,很多企業對測試還不是太重視,但就像智能手機的躍進帶來APP的大發展一樣,隨著而來的配套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最開始的互聯網企業,到後來絕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了APP不僅僅是開發就完了,測試同樣非常重要——就如同車廠,新車設計好了之後,不經過測試是無法上路的。

成立之初,Testin雲測購置了能找到的所有的機型,並部署早自建的雲端測試平台上,一旦有APP測試的需求,可以按照自動化測試腳本執行著不同的測試。比如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平台上勾選20個主流的機型,然後選擇具體的任務來執行,最後獲得類似體檢報告的APP測試結果。根據測試量的不同和單次或長期執行的不同,訂單的價格可能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之間。「但無論怎麼樣,比企業自己自建團隊都要節約很多了。」蔣曉海介紹,在廣州的測試機房,Testin雲測部署了市場上存在的幾乎所有的手機機型、平板等終端設備。到2018年年中,累計測試次數超2 億次。從APP的數量上來看,Testin雲測累計為超過260萬個應用進行過測試,而據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1-5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國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APP)為415萬款,其中本土第三方應用商店APP數量超過233萬款,蘋果商店(中國區)APP數量超過182萬款。

測試成為了Testin雲測的一張名片,依託測試,Testin雲測繼續開拓的新業務,開創了更加多元化的業務版圖。

由點到面

通過提供測試服務,Testin雲測和許多企業建立了聯繫,與此同時,也在不斷挖掘企業服務的新需求。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需求是,做完檢測後,有的企業會問,能不能查一查Bug,查完能不能改一下?

於是Testin雲測開始提供檢修一體化服務,隨著企業對APP安全性意識的增強,尤其是發生過一系列對企業聲譽打擊嚴重的泄漏事件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合作。蔣曉海介紹,Testin雲測可以為企業應用提供加固、反滲透、防反編譯和逆向工程的服務,比如美的集團,就曾和他們在一款控制空調的APP上開展安全業務,對所有的無線連接做保密、保護等設計。

Testin雲測建立了規模化的眾包生態平台,有一些測試必須要靠人力來完成,比如一款新上線的遊戲應用,需要檢測能否承受500人、5000人乃至1萬人同時在線,來避免發生意外崩潰而影響業務導致用戶流失,這就要靠眾包平台找到足夠的玩家來做壓力測試。蔣曉海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在綠牌車剛出現的時候,北京的停車場機器無法自動識別綠牌車的牌照,於是委託Testin雲測在社區發布任務,找到了5000個牌照,從5個角度進行的拍照,通過喂數據,讓系統可以識別綠牌。

隨之而來的還有推廣的業務,APP本身也需要用戶下載和反饋才能持續提高,依託技術和眾包社區的個人勞動者和工作室,Testin雲測可以滿足企業應用服務測試、安全、推廣等方面的需求,隨著AI的發展,公司還在浙江等四個地方建立了數據標註工廠,通過工廠和外包,以及自身研發的標註工具,為企業客戶提供AI數據標註服務。蔣曉海說,這就是一個轉換的過程,通過測試服務,獲得一個客戶群,然後推廣其他的服務。而Testin雲測的宗旨,也從「身邊的測試專家」到「讓應用更有價值」。

目前在APP的全生命周期中,除了開發與分發環節外,其他的環節Testin雲測都已經進入。對此蔣曉海解釋,APP開發的工作過於定製化,不利於形成產品快速拓展,而分發是互聯網巨頭們控制的領域,並不適合創業玩家進入。但Testin雲測同樣沒有和這兩個環節割裂,比如開發APP的創業公司APICloud,就與Testin雲測存在合作關係,在APICloud開發後的APP,有介面可以直接跳轉Testin雲測進行測試。

深耕行業7年,Testin雲測同樣經歷了APP行業的發展,一個有趣的行業觀察角度是,如果某個APP持續在正常的更新頻率或者更高,就意味著經營良好;而如果長期不更新,測試也在減少,很可能就要「黃了」,比如今年第三方理財的APP,很多就處於「停更」狀態。在蔣曉海看來,目前企業應用服務還處於不是很賺錢的階段,但這個市場還是持續的發展當中,而Testin雲測佔據了領先的位置,目前的財務狀況很好,未來還將為企業應用創造更多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omaobear看科技 的精彩文章:

2018 年你所在的行業和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TAG:maomaobear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