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運筆及其技巧解說

書法運筆及其技巧解說

第一節運筆方法概述

書法的運筆方法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運筆方式、執筆方法、運筆要領、書寫姿勢、永字八法。接下來,我們將一一為您介紹。

一、運筆方式

運筆方式是書法的根基,如果不得其要領,再怎麼寫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書法以此為重。運筆方式有三種:指運法、腕運法、肘運法。書法家張廷相曾經說過:「運筆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運法:是運筆的其中一個持法,做法是將左手墊在右手的下面,通稱枕腕式。也可以在右手腕的下面放一重厚物代替,這樣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分可以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寫小字。但如果書寫草書的小字時,就不適合使用枕腕式。因為這種方法較不靈活,寫時會缺乏一股流動之氣,無法表現草書的氣概。總之,指運法書寫時最穩而且牢固,可以作為練習運筆的第一步驟,由此而進步到提腕或懸腕就容易許多。因此,初學者應當多多練習。

腕運法:就是固定肘部,將腕部提起,一般通稱提腕式。這種方法將腕部提起,活動的範圍比枕腕式大,可以書寫中字。但也不適合書寫大字,因為肘部仍然著地,活動範圍仍受限制。

肘運法:是指連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一般通稱懸腕式。這種方法是以肩膀為中心,腕肘都不放在桌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範圍也最大,揮灑自如,易於表現筆力,適於寫大楷、行草等書體。總之,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如想要做到盡善盡美,這種方法必須熟練,不然大字無法逞其雄勢,行草不得其縱逸,各不得要領。

二、執筆方法

執筆方法包括指法(即五個手指與筆管之間的關係)、腕法(即書寫時手腕與案面之間的關係)、執筆高度(即手指在筆管上所處的位置)三項。

1指法

流傳的執筆「指法」多種多樣,如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單鉤法、雙鉤法、鵝頭法、虎口法、鳳眼法、捻管法、回腕法等,數不勝數。其中以五指法流傳得最廣且符合生理科學要求。而其他的指法有些是明顯不合理或重複的。五指法就是五指執筆法,是將正常人的五個手指執筆的動作歸納為五個字,還可以稱為五字執筆法或五字法。以右手為準,五指法的五個字及其含義分別為:

(1)擫(yn)。即按,是用大拇指前端(也就是第一節內半部)肉滿處緊按筆管的內側,力的方向是自內向外。

(2)押。即壓,是用食指的前端壓筆管的外側,與大拇指相對用力,夾住筆管。

(3)勾。是用中指第一節勾住筆管的外方,加強食指的力量。

(4)格。也可稱為揭,就是頂,是用無名指的格肉處(指的是甲與肉的接合處)頂住筆管,其力的方向是由內朝左的外方向推出,與大拇指的著力方向大致上略微相同。

(5)抵。是以小指緊靠並抵住無名指,用來加強無名指朝外推的力量。

此外,五指法在執筆時手需要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1)手指實。指手指都應確實地壓在筆管上,穩固地持著。

(2)手心虛。指手掌心不須綳得太緊,應適度並足以靈活地運筆即可。

(3)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須硬把手臂托圓,適度足以讓手指靈活即可)

(4)手掌豎。是指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太宗說過:「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書寫時手需要注意的部分內容大致就是這樣了,剩下細節就有賴於書者自己去體會了。

執筆時,鬆緊程度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見解。求緊者因執筆時緊握才能拿穩,也為了使字看上去顯得有力。求松者卻因拿筆太松而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的意思相近,只是重點部分不同而已。五個指頭應各司其職、著實有力,做到「五指齊力」,執筆應「緊而不死」。適度的鬆緊才是正確的道理。

其他方法中如四指法是指當小指不抵無名指而空懸著,甚至向外翹起作蘭花狀以求「優雅」;三指法是指連無名指也頂不住筆管而空懸著。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充分利用正常人的肢體功能,是不全面、不可取的方法。

鵝頭法,是五指法的一種方式,是食指朝上彎曲更甚且呈鵝頭狀,可以使掌豎起,手腕平貼案面以便於作小楷書法。

虎口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方式,是大拇指與食指處在一個平面上,虎口圓開以利於懸腕作大字書法。

捻管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是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倡導的。他在書論中以其前輩書法家劉墉的體驗,推行五指執法作書時應當不停地捻動筆管的執筆方法。這與前人「執筆在指,運筆在腕」的論述相抵牾,但是對追求筆畫形象變化多姿似乎有一定可取的道理在其中,學書法的人可以自行體驗作出取捨。

回腕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由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倡導。他說:「五指執筆,迴轉手腕書寫,即使隆冬季節都會汗流浹背。」由於他的字深孚眾望,因此仿效他的字跡的人很多,實際上這種在肌體內消耗內力、自討苦吃的執筆方法是很不科學的。

2腕法

腕法是指執筆書寫時與案面相對位置的情況,也可稱為「用腕」。運筆的腕法可包括三種:

(1)枕腕。就是將手腕枕在桌子上寫字,只靠手掌來運筆,範圍較小,不適合書寫大字。

(2)提腕。把手肘枕在桌子上寫字,範圍變大,適合寫中字。

(3)懸腕。將整個手臂提起,手肘的姿勢固定,由手掌及肩膀運筆,活動範圍大,適合寫大字,是三種腕法中最難的。

執筆時需要穩固,用支撐點出力,協助運筆,用力於活動處,保持姿勢優美、挺背正視。

3執筆高度

執筆高度是指五指執筆在筆管上的相對部位,也可稱為筆位。書法家虞世南說:「管長六寸,捉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就是說筆管一半的位置稱為「腰」,下部連接筆頭的位置稱為「端」。這種說法是執筆高度與所書寫字體的流暢情況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不高過腰。但有人認為執筆高度與所寫字的大小有關,因此應當改為「小一中二大三」。高過腰部的執筆叫做高捉管,還有人甚至主張執筆管的頂端書寫。也有人主張低捉管,在接近筆頭的位置執筆。但是基本的原則是執筆高那麼運行的穩定性就差,但是卻能揮灑自如。執筆低雖然運行較穩定,但是揮灑會受阻礙。因此應當根據所寫字的大小、字的體裁和及個人的習慣來進行調節確定。

三、運筆要領

我們前面已經談過了運筆的方式,接下來就要發揮它的要領,掌握落筆時如何書寫各種筆畫,表現各異的書風,其間的變化多端,如落筆與起筆的方式、行筆的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的方式、筆鋒的運用等,都需要注意。而且,這其中是有一定法度可尋的,大約可以分為七點:

1起筆與收筆

起筆,求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書法家包世臣說:「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要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上面所說的這些,皆是起步的道理。

2提筆與頓筆

當我們書法寫作時,一個字完成的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互形成的。「提」是把筆提起或半提起繼續行筆;「頓」是把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大體上,頓筆後需要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要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最終使字成形。因此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交替的過程。其中又包括更細的變化,如提有全提和半提之分,頓也有輕重之分。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了。

3轉筆與折筆

除了上面所說的提筆與頓筆外,轉筆與折筆也需要重視。「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是畫方的方法。張廷相曾經說:「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其中,細分古書所見,折也可以稱為翻轉,表現的方法是「曳而加於上」,意思是說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的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轉法也可稱為絞轉,在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思和上面的相近,只是轉鋒時不停筆,順勢迴轉向下,形也與ㄟ相同,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大。蔣夢麟曾經以圖形說明,並附詩:「翻轉突折成直角,絞轉毫滾心如旋。」這個例子足以證明了。

4方筆與圓筆

這部分比較複雜,講究整體效果。依前面所提過的起、收,提、頓、轉、折,在書寫時放慢點速度,使運筆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和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而且瀟洒超逸。而方筆是在上面所說的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了、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沉著、蒼勁挺拔。張隆延說:「方筆平直而精嚴,圓筆委曲而奇詭。」

5藏鋒與露鋒

說到筆鋒,可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諸法。如果書法中筆鋒沒有變化,那就是死法了。筆鋒的用法,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就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迹;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徐浩說:「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這句話說得很明白,筆鋒不藏,就會缺乏含蓄的深韻,也不可以偏重於一方,就會不得中道即為病。兩者得相互配合,藏鋒括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就得其道。

四、書寫姿勢

一般來說,書寫的姿勢有坐姿和立姿之分。

1坐姿

這是比較常用的姿勢,相當於伏案攻讀的坐書式。

(1)座位。應當適當,姿勢自然便於書寫正確,大致上是以身體各部分安置舒適,且易於書寫為準。其要點有三個:一是座椅需要正對著桌面,不宜偏斜;二是座椅的高度大約與膝蓋同,坐時能兩腳穩踏在地面上,不至於懸腳虛浮,桌面的高度,因人而異,隨人而定,太高或太低都不好;三是桌椅的距離以能挺直體干為度。所謂的桌椅零距離就是指桌子和椅子的距離為零,這是最理想的。

(2)姿勢要領。座位妥穩適當,身體各部位掌握要領,運筆才能得心應手。具體來說:臀部平坐在椅面上,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腳掌平踏地面,上半身略微前傾,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以彎曲。胸部挺起,距桌子邊緣約5厘米。如果倚靠在桌子邊緣,就沒有活動的餘地了。腹部略微收縮。光線應從左前方來,硯台置於右前方,範本置於左前方,這是一種舒適、輕鬆又能耐久的作書方式。書寫時左手按在紙上,穩定軀體,右手執筆,或枕腕、提腕、懸腕,各依執筆要領來進行,頭部擺正而略微前俯,兩眼正視,不宜偏斜。此外,還需要放輕鬆、自然,全神貫注,以便完全發揮書寫最大功能。鑒於案面的限制,一般認為坐書式只宜書寫紙幅和字徑都不很大的字幅。

2立姿

這是一種揮灑自如、行之有效的書寫方式。書寫的姿勢與坐姿相近,只是站立書寫不用座椅,桌子的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為標準,約在腰部上下,過高過低都不宜。書寫時,紙幅平鋪在桌面上,人站立在案前書寫,桌子與身體的距離與坐姿近似,不可以倚靠在桌子的邊緣,使之沒有活動的餘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不可以平立,右腳需要踏前一步站穩。右手執筆,左手按紙並且穩定軀體。上半身略微前俯,不可以彎曲,藉右腳左手,使之平穩。頭部也隨著上半身自然微俯,兩眼正視,不可偏斜。還有一種站立書寫的方法是把紙幅張掛於牆上,人站立在牆的前面作題壁式書寫。書寫時心情輕鬆自然,精神尤須貫注。使用立書作書方式,還有利於克服不能懸腕作書的積習。作斗大的榜書字和不具備寬敞書案作大字時,可採用將紙幅平鋪在地面上進行蹲式或跪式書寫。

各種作書姿勢各有利弊,可按照各自的習慣或當時的具體情況選定。

搜索公眾號「陝西省書法院」添加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編大人是誰 的精彩文章:

書法標誰,文化和藝術的層次性
讀帖,讀」書法

TAG:主編大人是誰 |